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7/16 09:38:20瀏覽430|回應0|推薦4 | |
曾經多次拜訪松園別館;以前,只不過是歷史遺留下來的軌跡;後來,成為販賣咖啡的花俏地方;一直到最近,花蓮的人文薈萃豐富了它的生命,不再只是見證歷史的水泥建築,更與來訪遊子的心靈互相唱和。 一個沒有生命力的歷史建築,充其量不過是一個沒有靈魂的軀翹;是花蓮的人文薈萃豐富了松園別館的生命,成為滋養了你我靈魂的養分。 【歷史沿革】 位於花蓮市東北角美崙區南側台地,可眺望花蓮市與美崙溪出海口。園區戶外有數十棵蒼勁的老松樹。自然生態與歲月痕跡交織融合成松園別館的特殊風貌,更結合了許多藝術活動進駐,發展成藝文展演空間,為博物館創新營運建立起良好的典範。 自95年起委外經營,祥瀧股份有限公司以「文化創新‧藝術加值」為核心價值駐進松園別館,每年11月所舉辦的「太平洋詩歌節」為國內外重量級的詩人與文學家的聚合平台,未來以建構台灣唯一的「詩博物館」目標邁進。 「松園別館」為花蓮縣最完整的日據時代軍事建築物,全館建物共有四棟,主體建築為「折衷主義」 形式的磚木、鋼筋混凝土混合之二層洋樓建築;所謂「折衷主義」形式建築是指松園別館建築主體為巴洛克風格形式,一、二層皆設拱廊,屋頂則是覆蓋日本式瓦頂,這種兼具東西合併的建築風格,便是「折衷 主義」的代表。 「松園別館」前棟為坐西北向東南的二層樓房,除軍事公務用途外,兼具廚房、伙房、洗 衣間、睡房等宿舍設施;建築主體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後棟建築則為日式木造住宅形式,因常年荒廢且為木構建築,致使損壞嚴重,保存現況較差。 此外,東側另有兩棟增建建築,一是作為門房(衛戍房)用途 使用之木造建物;一是坐北朝南之鋼筋混凝土建築,後方則為另一棟日式木造公用宿舍住宅。 二次戰後,此地由國民政府接管,民國 36 年管理單位為陸軍總部,曾作為兵工學校之理化實驗室, 後又改作為美軍顧問團基地。 民國66年中美斷交後,收歸國有財產局所有;民國67年,再行交付行政院退 輔會管理。民國 85 年退輔會擬以「旅館建地」出售,地方人士群起反對;民國 89 年 7 月 13 日,由花蓮縣政府編訂為「歷史風貌專區」;民國89年,藝術家群聚松園舉辦「漂流木環境裝置藝術展」;民國90年 12 月 20 日入選為「台灣歷史百景」的歷史建築;同年,獲選為文建會「閒置空間再利用」試辦點之一。 民國 91 年1月,由花蓮縣政府委託大藏建築師事務所負責園區規劃設計,花蓮縣文化環境創造協會則負責 民眾參與活動規劃。民國 92年 9月,再由花蓮縣文化局委託財團法人花東文教基金會負責經營管理,同年 「2003年洄瀾國際藝術家創作營」,帶領松園朝向以藝文活動為主題的公共空間發展,演變至今,松園儼 然成為國內外藝術創作者群聚交流的場域;藝文的浸濡,同時也賦予空間新的生命語彙。 自95年起委外經營,祥瀧股份有限公司以「文化創新‧藝術加值」為核心價值駐進松園別館,每年11月所舉辦的「太平洋詩歌節」為國內外重量級的詩人與文學家的聚合平台,未來以建構台灣唯一的「詩博物館」目標邁進。」 【 建築特色 】 松園別館約建於民國三十二年,為花蓮港「兵事部」辦公室,與附近的「放送局」(民國三十三年五月一日設,現中廣公司花蓮台)、「海岸電台」(長途電信管理局,現中華電信)、自來水場(自來水公司美崙淨水場)等皆有松林連成一片。 松園大片的松林,百年來像綠色大傘般撐起,與蔚藍的海岸、寧靜的天空形成浪漫風情。這些松林為了避免松材線蟲的侵害,農業局每年定期兩個月以藥物治療來防治。 除了松樹之外,尚有許多原生植物蔓生,像血桐、蕨類、芒草、榕屬植物等;其中以榕屬植物的纏勒現象最為特殊,各種大小葉雀榕穿過水泥牆,伸入建築物內繼續蔓延;後院的水生植物池更是生意盎然。自然生態與歷史空間交織融合成「松園別館」的特殊風貌,正是這裡獨特的美學所在。 【奇聞軼事】 此地視野遼闊,面對北濱海灘之美崙溪入 海口,具有天然制高點優勢,可俯瞰美崙溪入海處、花蓮港及太平洋海景,易掌控出入於南海。 日本曾於此地設立軍官休憩所,傳言日本神風特攻隊出征時,會在此接受天皇賞賜的「御前酒」,徹夜狂歡後翌日慨然赴戰場,一去兮不復返,因此也成為花蓮著名的鬼屋景點,平添想像空間。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