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2/11/29 09:55:39瀏覽401|回應1|推薦22 | |
自己的孩子漸漸成長,在學校開始懵懵懂懂探索朋友的概念,昨天跟誰是好朋友,今天又跟誰是哥倆好。好壞之間,取決於玩具的分享與遊戲的參與,能一起分享一起遊戲的就是好朋友,拒絕或被拒絕的,就不是好兄弟。觀察這種現象,不正是成人世界的縮影!?只是受過教育之後,懂得以言語或舉止掩飾心中真正的想法罷了,其餘的跟小孩子沒有兩樣。 最近某天傍晚,下了班接送我們家哥哥妹妹放學回家,一到學校門口,便看見小妮子哭哭啼啼的,連老師在旁勸說都無效,小牛拗起來還真是棘手哩。上車後,我問她為什麼在哭?劈哩啪啦一口氣說了某某某與誰誰誰,怎樣不讓她玩玩具,如何不讓她溜滑梯等等。通常這些事情背後都會帶有某些原因,小孩子只講對自己最有利的,對別人最不利的,並同時略去不利自己的部分。於是,我趁著小妮子去洗澡時,問了我們家老實人哥哥。 哥哥的意思是說:原本是大家一起玩玩具,但妹妹對於某項積木組合特別感興趣,拒絕跟某某某互換,過了一會兒,發現玩膩了,眼看大夥換得很開心,於是也想要輪流玩。但這時候氛圍不對,某某某已不想跟她交換。後來,下課等待接送時,去玩溜滑梯,妹妹一開始也是排隊,後來不堪排在後面的不斷催促,生氣了,便待在滑梯走道上不肯走,直到老師動用公權力排除。 要對孩子講合群,說真的我擔心自己沒有資格,尤其是已經離開教職許久了。記得有次也是跟哥哥講交朋友如何如何,哥哥直接了當的問:「爸爸,我覺得我的朋友比你多喔!」童稚之言真是正確啊! 等到妹妹洗完澡出來,在用吹風機幫她吹乾頭髮時,我跟她說:「小孩子要誠實,妳跟爸爸講,今天為什麼會哭哭?」剛開始小妮子還是重複同樣的話,我發出懷疑的語氣說:「真的是這樣嗎?小孩子要誠實,對不對?」小妮子於是轉頭過去瞪了哥哥一眼,開口說得比較接近真實情況,但有些關鍵點還是自認為都是別人的錯。 我覺得說教對孩子並沒有多大幫助,有些故事(例如三個和尚挑水喝、折斷筷子、折斷弓箭等)講了一次後效用會快速遞減,甚至小孩子會說這些我都聽過了。於是想到了一個方法:設計一個「好朋友蓋章遊戲」,對於妹妹想要買的玩具或衣服,先列印出有實物相片的簽名表,裡面簽名欄必須有幾個同學跟至少二位老師認可,認為她符合資格可以買這樣的東西,等到她收集完簽名後,拿給爸爸媽媽看,才可以去買。目前這方法還在實驗中,也許可以取代傳統的說教,也或許需要再改進。 合群是人類原始生存法則,孩子如果從小懂得合群的分際,對將來人際關係處理上多多少少會有助益。與其單純用說教的強硬方式,倒不如讓她實際去體驗摸索出自己的道路。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