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近來正努力看房子,求能為妻小找一個溫馨的窩,到辦公室來串門子時,總是不吝分享他的看屋心得,臉上洋溢著追求幸福的執著使命感。個人是前幾年才擺脫租屋一族,因此當有機會聊到看屋買屋話題時,通常也會提出一些以往經驗供作參考。
個人以為,買屋是件人生大事,尤其是買第一間房子的時候。以下幾點經驗分享:
1.自住或投資
房子買來是要自助或是投資,可是會左右看屋及購買意願。當初,我在看房子時,便是下決心要脫離租屋一族,因此是買來自住的,必須要家人都滿意首肯才行。前前後後也找了快半年以上,最後在一位熱心的代書幫忙下,終於找到屬於我們的家,雖然它是間中古屋。過程中,也有我相當中意的房子,但在太座大人進屋觀看後,二話不說,再找。
如果是買來投資,要看目標是出租或是短期讓售,目前台灣有奢侈稅打房措施,除非有夠多人頭來遊走灰色法律地帶,大部分已經用來租賃較普遍。
2.預算與房屋類型
決定好自住或投資後,便是預算與房屋類型的考量。打從一開始,我便鎖定透天厝來找,預算也鎖定一定範圍內,任憑介紹人怎麼遊說加碼,還是不為所動。最後,終極目標出現,也符合預算範疇。這點,對於在購入後整修花費的整體控制上,相當相當的重要。有的人便是因為沒有控制好預算,揹負了遠超出自己負擔能力的房貸。
3.區位地點、學區及生活機能
在考量房子的過程中,太座大人想得遠比我週到,當我還一味沉醉在山山水水的環境時,小孩子學區的考量猶如一筒冰冽的醒腦劑,讓我從夢中回到現實。的確,區位地點應不遠離上班路徑,最好能適當等距。而附近的生活機能是否完整,有無從幼兒園到國中以上學校在鄰近等,都是必須考慮的因素。
4.整修費用
縱使是買新房子,裝潢或添購傢俱物件都是一筆不小開銷,若有結構修改或是要加裝安全設施等,整修費用絕不少於中古屋整修。而我剛好是買了中古屋,前屋主也剛結束完一段租賃契約,因此內外部勢必要整修。但經濟能力有限情形下,必須要擇最優先者,例如補強抓漏、浴廁換新、外牆油漆防水,以及大門圍牆等門面景觀工程,這幾項要先做,至於結構上要大改等,恐怕得等以後從長分段計議了。這樣下來,其實也已經花費了不少錢,但比起沒有計畫的改建,往後負擔會較為輕鬆點。
5.傢俱電器添購
當租屋一族已久,因此該有的東西都有了,我們在搬家的時候,除了換液晶電視機以外,幾乎沒有添購傢俱電器,也節省了不少開支。
6.入厝請客
喬遷之喜固應受大家祝賀,但若有擺宴席迎客,也當斟酌賓主盡歡,避免流於小氣而散了人氣,因此請客的菜餚很重要,至少要大家覺得相當不錯了!至於費用部分,我記得我們家計算起來是支出大於禮金收入,不過,高興辦妥喬遷就好。
7.稅及保險的負擔
買了房子,便要自己負擔房屋稅與地價稅,若有貸款,銀行通常還會附加要求幫房子投保火險與地震險,這些是成本考量,在買房子當初便要有體認。而且新房子與中古屋在稅及保險支出方面,差距相當大,這也是要考量的重點之一。
拉拉雜雜講一堆,以上是當初買房子所計畫及事後補強的,也因為規劃及執行尚稱符合常規,目前只有在負擔貸款上,會有些許略顯沉重之感,但在想到實質給予家人一個溫暖的小窩,這點負擔也就不算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