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7/06 10:41:58瀏覽744|回應3|推薦32 | |
※建功嶼 週六中午吃完金城著名的牛家莊牛肉麵後,一出門外,日正當中,暑熱逼人,去鞋全家福幫兒子買了雙球鞋,順便吹冷氣消暑。本想去太武山,但因公車班次少,回程恐來不及,因此作罷。正愁著無處可去時,店員小姐熱心推薦我們去建功嶼,當日下午5點左右是乾潮,可登島,她又生動地介紹了建功嶼的事蹟,讓我們不由得想一窺堂奧。 於是,下午3點左右,我們搭公車前往,並請司機讓我們在最靠近建功嶼的車站下車。然而,下車後卻發現所在位置既沒站牌,也沒任何指標,我們只好向便利商店的店員求助,那位年輕人雖盡力解說,我們仍似懂非懂,只好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朝他指的方向前進。途經消防局時,又問了局裏的人,許久後,總算到了海邊,但放眼望去,未見任何一座小島,正愁不得其門而入時,一位慢跑的先生告訴我們正確的路徑。終於,歷經千辛萬苦,我們看到了遠方的荒漠甘泉—建功嶼。 走上退潮後通往建功嶼的石板塊道,看到兩旁潮間帶成群的招潮蟹穿梭遊走,在泥灘的小圓洞鑽進鑽出,煞是有趣。四座荷蘭藝術家的公共藝術作品《牡蠣人》矗立兩旁也頗令人注目。為了拍攝陽光下閃亮的步道,我把手中陽傘交給兒子,沒想到他沒接住,傘竟被風吹走,連續翻滾多次,停泊在遠方泥灘裏,我竟有種眼睜睜看人墜海而無法相救的感覺。唉!或許是和這把傘的緣分已盡,又或許是這傘飛洋過海就是為了尋找自由,尋找它心目中的淨土吧! 建功嶼又稱董嶼、珠嶼、鰲嶼,總面積只有500平方公尺左右。清末民初,當地居民曾將痲瘋病人送移島內,任其自生自滅,所以又稱痲瘋島,因地理位置扼守浯江溪口,成為軍事駐守要塞,民國91年開放觀光。我們參觀了碉堡和營舍,想像當時駐守的國軍在此彈丸之地生活,肩負保家衛國的重責大任,不禁令人肅然起敬。 島上還有座鄭成功像,是大陸福建南安市在民國97年贈送給金門的。根據當地人的說法,鄭成功像原本是希望安置在離建功嶼不遠處的延平郡王祠,而且是面向台灣,但有人說這樣背對大陸,有腹背受敵之意,於是最後聽從風水師的建議將其安置在建功嶼,與廈門遙遙相望,這樣兩岸不僅可以和平相處,而且還能共創雙贏的未來。近年來兩岸關係和緩,交流日益增多,不知是不是因為鄭成功保佑的緣故? 我們趕在漲潮前離島,回程路上去了延平郡王祠,比起建功嶼,延平郡王祠少了分遺世獨立的悲壯蒼涼,而多了分莊嚴肅穆。在前往車站途中,看到草地上有隻小牛,睜著大眼,好奇地走近我們,模樣十分可愛。在金門常可見到一兩隻牛栓在樹旁低頭吃草,這隻小牛在草地上活動自如,而未擅自離開,大概是因為牛媽媽在附近的緣故。想到這些牛日後可能落入饕客口腹,自己也剛吃了牛肉麵,不禁有些罪惡感,以後還是少吃葷多吃素,積點功德,也有益健康。 建功嶼上的鄭成功像 延平郡王祠 延平郡王祠 途中見到的小牛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