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干擾素相關的視網膜病變 Interferon-associated retinopathy
2011/02/22 10:04:13瀏覽2088|回應0|推薦1

干擾素相關的視網膜病變 Interferon-associated retinopathy

最近有一位患者因為肝臟問題在接受干擾素治療後,發現視力越來愈越模糊!其最可能原因之ㄧ,應為干擾素導致的視網膜病變。

干擾素是細胞分泌用於對抗病毒、細菌、寄生蟲、及腫瘤(細胞增生)的一種細胞素;其名稱由來即因為被發現可"干擾"病毒在細胞內的複製。人類的干擾素包括三大類(type I、II、III),作用部位雖然略不相同,但皆具有對抗病毒與腫瘤的作用;在病毒感染細胞時,病毒的基因物質(主要是雙股核醣核酸)可刺激細胞的干擾素產生,其與人體發生肌肉疼痛及發燒等病症亦相關。

干擾素的作用,主要是在刺激其特定胞膜受器(干擾素受器)後,可經由活化JAK-STAT(Janus kinase and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路徑,刺激多種干擾素誘發基因(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s)的蛋白質生成:活化的L型核醣核酸酶(ribonuclease L),可水解細胞內的核醣核酸(RNA);活化的R型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 R),可經由磷酸化而抑制真核起始因子(eIF-2),而進一步抑制細胞的蛋白質合成;甚至可以促進細胞的p53活化,使得細胞發生凋亡(apoptosis);其他還有增加免疫蛋白酶體(immunoproteasome)的表達,活化自然殺手細胞、樹突細胞、吞噬細胞、及毒性T細胞等作用。

在臨床上,干擾素主要用於治療B及C型肝炎、白血病(leukemia)、淋巴瘤(lymphoma)、復發性黑色素瘤(recurrent melanoma)、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等疾病。在眼科,干擾素曾被試圖用於樹突狀角膜炎(dendritic keratitis)、老年性黃斑部退化的視網膜下新生血管(sub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 in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眼睛的瘢痕性類天疱瘡(ocular cicatricial pemphigoid)、及青光眼濾過手術(glaucoma filtering surgery)治療等情況;但干擾素與眼睛之間最著名的關聯,卻是全身性施用干擾素時會引發視網膜病變的現象。

因身體疾病施打干擾素,而造成視網膜病變的機率約為20-80%(劑量越高,發生的機率越大);一般在用藥兩星期後才會發生,最常見的病症為棉絮狀斑(cotton wool spots)及視網膜出血(尤其是在視神經盤周圍),但通常不會造成視力減退,且往往會自發性的消退或是隨著停藥而消失。干擾素相關的視網膜病變一般在糖尿病或是高血壓的患者較容易發生,且較可能影響視力,甚至病灶無法消退。

截至目前為止,干擾素造成視網膜病變的確實原因仍不明,不過即使發生,也大多不需因此而停止干擾素的治療;但建議在患者施打干擾素前與治療一段時間後(尤其在還有糖尿病或高血壓的患者),應接受眼科的詳細眼底與視力檢查,以作為嚴重干擾素相關的視網膜病變出現時的治療參考。

干擾素的產生與作用機制,可參考下列網址:
http://www.nature.com/ng/journal/v38/n8/images/ng0806-866-F1.jpg
http://www.jbc.org/content/282/28/20045/F1.medium.gif
http://pathmicro.med.sc.edu/mhunt/interferon.jpg

干擾素相關的視網膜病變的圖片,可參考下列網址:
http://bjo.bmj.com/content/87/2/247/F1.large.jpg
http://archopht.ama-assn.org/content/vol119/issue7/images/medium/ecr00138f1.jpg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nwu&aid=4910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