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 Syphilis
梅毒在從前又稱為花柳病或霉瘡。梅毒的英文名稱來源,是因為16世紀一位義大利醫師詩人筆下感染梅毒的主角的名字,後來被引用成為疾病本身;梅毒的病源菌要遲到20世紀初才被發現。梅毒是由螺旋原蟲的蒼白螺旋體(Treponema pallidum)所引發的慢性疾病(人類是唯一寄主),可分為先天(congenital)與後天(acquired)兩型:後天性梅毒一般是由性行為所感染(也可經由輸血);當婦女懷孕時罹患梅毒,再經由胎盤而感染胎兒,則稱為先天性梅毒。歷史上梅毒曾在歐洲大陸大流行,在砷凡納明(606)及青黴素相繼出現後,梅毒的流行已經顯著減少,但近年有捲土重來的趨勢。
後天性梅毒一般分為數期:
一、初期梅毒(primary):最主要病灶是在梅毒螺旋體侵入人體處發生硬性下疳(chancre;先是紅色丘疹,後來會變為無痛性潰瘍)及無痛性局部淋巴腺腫。硬性下疳一般在被感染後一個月才會發生,大多位於男女性器官區域,可以不只一處,由於病灶的滲出漿液富含螺旋體,傳染性極高,在1到2個月後會自行癒合。
二、二期梅毒(secondary):當初期梅毒沒有治療,在下疳發生的一到三個月後會發生二期梅毒。最主要的症狀是全身性的皮膚疹(包括斑疹、丘疹、脫屑性丘疹及膿皰)及無痛性淋巴腺腫病變;皮疹一般發生在關節彎曲及手腳掌區域,有10%患者在皮膚與粘膜交界區域可發生扁平濕疣(condylomata lata),因含無數的梅毒螺旋體,故具高傳染性。此期全身性的症狀還包括發燒、倦怠、頭痛、噁心、厭食、關節痛等;有10%的患者會發生眼睛症狀。二期梅毒的症狀經過數週到1年不等的時間會自動消失,而進入隱性梅毒期。
三、隱性梅毒(latent):隱性梅毒期完全無臨床症狀,診斷端賴過去病史,以及陽性梅毒血清反應。隱性梅毒又可分為早期(進入隱性梅毒期一年內)及晚期(進入隱性梅毒期一年後);早期隱性梅毒之前的各期梅毒傳染力高,晚期隱性梅毒之後的梅毒傳染性顯著降低。隱性梅毒期的患者約有30%,在3到7年後會進入三期梅毒。
四、三期梅毒(tertiary):又可分為一般性、心臟血管性、及神經性梅毒。一般性三期梅毒的特徵是會發生疼痛性梅毒腫(gumma),好犯於皮膚、黏膜上皮及骨骼肌肉等組織(包括眼睛的葡萄膜)。心臟血管性梅毒主要侵犯主動脈及冠狀動脈,會發生主動脈炎、冠狀動脈狹窄、動脈瘤等病變。神經性梅毒主要侵犯周邊神經、腦膜血管、及腦脊髓等處,會發生頭痛、煩躁、複視、記憶力消退、神情面貌淡漠、癲癇、精神錯亂、小便失禁、半身不遂、全身癱瘓、及脊髓癆(tabes dorsalis)等。
五、四期梅毒(quaternary):因為近年來愛滋病的盛行,四期梅毒被重新提出,主要是指愛滋病患者併發的神經性梅毒,此時會發生極惡性的壞死性腦炎(necrotizing encephalitis)。
先天性梅毒的嬰兒特徵有克拉頓氏關節、哈欽森氏三徵(哈欽森氏齒、間質性角膜炎、及耳聾)、梅毒瘢痕(如馬鞍鼻、哈巴狗樣臉、皸裂)、桑椹樣臼齒、角膜混濁、脈絡膜網膜炎等。先天性梅毒亦可分為早期與晚期:出生後2年內屬於早期先天性梅毒,臨床症狀類似後天性二期梅毒;兩年後進入晚期先天性梅毒,大部分患者會進入潛伏期,亦可發生類似後天性神經性梅毒的臨床表徵。
梅毒所併發的眼睛症狀可以相似於其他許多的眼疾,因此被稱為最佳偽裝者(the great imitator);可以產生的眼睛症狀由外至內幾乎無所不包。先天性梅毒的患者有70%會發生眼睛症狀,可包括:間質性角膜炎(一般出現在6到12歲)、鞏膜炎、急慢性虹膜炎、繼發性青光眼、繼發性白內障、脈絡膜視網膜炎、鹽巴與胡椒狀眼底(salt and pepper fundus)、假性視網膜色素病變(pseudo-retinitis pigmentosa)、視網膜周圍靜脈炎(retinal periphlebitis)、視神經炎、蒼白視神經等。
後天性梅毒的眼睛症狀,可包括:眉毛脫落(二及三期梅毒)、眼瞼炎(一期梅毒可發生下疳、三期梅毒可發生梅毒腫)、瞼板炎、結膜炎(一期梅毒可發生下疳、三期梅毒可發生梅毒腫)、表層鞏膜炎、鞏膜炎(一般發作於二期梅毒)、間質性角膜炎、前葡萄膜炎(一半的患者為單眼發生,具有羊脂狀角膜沉積)、虹膜結節(螺旋體所形成的血管栓)、中段葡萄膜炎、後葡萄膜炎、全葡萄膜炎、繼發性青光眼、繼發性白內障、視網膜血管炎、黃斑水腫及剝離、假性視網膜色素病變、視網膜炎、視網膜剝離、脈絡膜視網膜炎、中央視網膜靜脈阻塞、視網膜新生血管、視網膜壞死、乳突炎、視神經炎、視神經水腫等。
梅毒的診斷主要依賴病史、脊髓液、血清學檢查、梅毒螺旋體的直接免疫螢光觀察、電子顯微鏡觀察、甚至聚合酶鏈鎖反應檢查。一般的血清學檢查,主要包括非螺旋體檢測及螺旋體檢測:
非螺旋體檢測(nontreponemal tests):主要指性病研究所檢測(VDRL)及快速血漿反應素檢測(RPR)。非螺旋體檢測主要檢測心脂質抗原的抗體,因此會有偽陽性發生;一般需待感染梅毒1至3週以後,才會顯示陽性反應。非螺旋體檢測的效價,還可作為梅毒治療效果的評估。
螺旋體檢測(treponemal tests):主要為梅毒螺旋體粒子凝集檢測(TPA)、螢光螺旋體抗體吸收檢測(FTA-ABS)、及微血液凝集梅毒螺旋體檢測(MHA-TP)。當非螺旋體檢測結果有所懷疑時,可使用此類檢測進一步確定診斷;因為只要感染過梅毒,螢光螺旋體抗體吸收檢測就會終生呈陽性,因此無法據以評估治療效果。
梅毒的治療由感染科主治,一般主要是使用青黴素,如果有眼科的後遺症時,再依據症狀施予治療。
梅毒的圖片可參考下列網址:
http://www.uic.edu/classes/omds/omds334/ComDis%20I%20for%20web_files/slide0736_image152.gif (下疳)
http://depts.washington.edu/nnptc/online_training/std_handbook/gallery/images/syphilisrash.jpg (二期梅毒)
http://new.aliyiyao.com/UpFiles/Image/2009/03/20/meidu_128820025368165000.jpg (二期梅毒)
http://pf.qe.cn/UploadFiles_5628/200805/2008052114401129.jpg (梅毒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