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评李洪志经文《真修》、《境界》和《悟》
2008/12/29 22:07:34瀏覽700|回應0|推薦1
Quote:

  
人世浑浑,珠目相混。如来下世必悄悄然。传法时,必有邪门干扰。道魔同传,同在一世,真真假假重在悟。何以分辨,必有上士。果然有缘能悟者,俩俩相继而来,入道得法。识正邪,得真经,轻其身,丰其慧,充其心,乘法船悠悠。善哉!奋力精進,直至圆满。

混世难悟之人,为钱而生,为势而毙,为蝇头小利而乐而忧,苦苦相斗,造业一生。其人若听其法必笑之,口出迷信二字,心中必难解难信,此等人为下士,难度也。业大已封其身,闭其智,本性无存。

李洪志

一九九五年六月十四日

真修

真修弟子啊,我教你的是修佛修道的法,你们却因为在常人中的利益损失了而对我诉苦,而不是因为自己在常人中的执著心放不下而苦恼,这是修炼吗?能不能放下常人之心,这是走向真正超常人的死关。真修弟子人人都得过,这是修炼者与常人的界线。

其实,你们感到在常人中的名、利、情受到伤害而苦恼时,已经是常人的执著心放不下了。你们要记住啊!修炼本身并不苦,关键是放不下常人的执著。当你们的名、利、情要放下时才感觉苦。

你们从圣洁而又无比美好的世界掉下来,是因为你们在那层次中有了执著的心。当掉到相比之下最肮脏的世界里,你们不快往回修,却又抓住肮脏世界里那些肮脏的东西不放,甚至损失一点还痛苦的不行。你们知道吗?佛为度你们曾经在常人中要饭,我今天又开大门传大法度你们,我没有因为遭了无数的罪而觉的苦,而你们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呢?你能把心里放不下的东西带進天国吗?

李洪志
一九九五年五月二十二日

境界

恶者妒嫉心所致,为私、为气、自谓不公。善者慈悲心常在,无怨、无恨、以苦为乐。觉者执著心无存,静观世人,为幻所迷。

李洪志
一九九五年九月二十五日



以上这三篇“经文”是在李洪志早期“传法”时所发表,写得多冠冕堂皇,多清高啊!也正这么些经文得到了很多善良而又愚蠢的信徒们的信任和追捧,为其法轮王国奠定了基础。以至于时至今日,当我们遇见一些法轮功痴迷者,向他们揭露李洪志种种罪恶时,他们一口咬定李洪志就是这些经文里那种清心寡欲、道德高尚的人。可问题是李洪志究竟是不是说的和做的一致?是不是嘴上口号喊得山响,背后私下又搞的另外一套?会不会当时这么提倡,环境一变又提倡另外的主张呢?

这些问题,对于那些痴迷者简单的头脑来说,好象过于复杂了一些。总是一口咬定李洪志及其指挥下的法轮功各级组织至今仍是这么清高的,绝口不提它们现在搞的一些事情与这些经文有无相悖。

既然如此,我不妨就这三篇经文提出几个问题,请这些痴迷者有空回答一下:

1. 既然李大师在《境界》一文中说“恶者妒嫉心所致,为私、为气、自谓不公。”那么你们大纪元、明慧网、人民报整日报道大陆什么强行拆迁的居民、失地的农民、城市贫民闹事干什么呢?为什么这么强调中共对他们的“不公”呢?这“不公”照你们大法的解释,不正是这些人前世积的业太大,活该被德大的各级中共官员欺负的吗?应该是正常现象呀,你们在一旁大呼小叫,大做文章,煽动闹事干什么呢?为什么鼓动他们去找中共算帐呢?那不是为私为气吗?这些被中共欺负的人不就是李洪志笔下所谓的“恶者”吗?既然是“恶者”,你们修炼人和他们搞在一起做什么呢?为什么说一套做一套呢?

2. 李大师在《悟》中说:“混世难悟之人,为钱而生,为势而毙,为蝇头小利而乐而忧”,那么请问,它既然这么不把蝇头小利当回事的,为什么克扣当初与它早期合作者刘凤才、李晶超、宋念原的区区几个工钱?为什么到了国外要投靠台独等反华势力?为什么拼命拉赞助?为什么要接受别人送的豪宅?它自己不就是“为钱而生,为势而毙的混世难悟之人”吗?哪里还有一点清高呢?既然它已经不清高了,比谁都贪财,比谁都势力,难道还要把它视为偶像吗?

3. 你们的大师在《真修》一文中说:“你们却因为在常人中的利益损失了而对我诉苦,而不是因为自己在常人中的执著心放不下而苦恼,这是修炼吗?”那为什么你们修炼人中有的逃出国后,还控诉中共把你们的退休金给停止发放了,在明慧网上大为不平,大呼不公,觉得自己为中共卖命这么多年,帮中共干了这么多坏事,中共不能这么对你们。为了这些常人中的利益损失愤愤不平,大吵大闹,而不是为自己的执著心不去而苦恼,这不也是“恶者”吗?这种做法和尊师的教导抵触不抵触呢?如果是抵触的你们为什么还要帮腔呢?为什么要帮它们把这些名利情带到所谓的“天国世界”里去呢?

其实我这些问题,早在几年前就专门写了文章向这些大法弟子提过,没有一个敢出来回答的。却喜欢把这些经文拿给其它愚民看,宣扬李洪志是如何如何超凡脱俗,如何如何地不爱钱,以此招揽信徒,自己上当了还不够,还想把别人也拖下水,你说它们坏不坏。我真是搞不懂了,为什么世间就有“大法弟子”这种厚脸皮的生物?瞪眼说谎话不脸红的呢?
( 在地生活北美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kxs&aid=2517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