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5/23 15:46:12瀏覽795|回應0|推薦0 | |
〈波卡拉的著名商標:魚尾峰山脈、費娃湖面兩相映〉 尼泊爾境內的魚尾峰山脈(Annapurna Range,魚尾峰是指金字塔形狀的Machhapuchhare,海拔6993公尺,連綿雪峰不絕如縷,最高的AnnapurnaⅡ標高7937公尺),屬喜馬拉雅山脈中段;波卡拉(Pokhara)則是白雪皚皚的魚尾群峰下的山城。遊走波卡拉,往往一抬頭就看到天際那群7千公尺以上的雄偉巨峰,比方說,在下榻的旅館(Fulbari Resdrt Hotel)花園裡走動,也能眺望雪峰英姿,即可為例證。 這樣的場景就如同漫步瑞士策馬特大街小巷,不經意地,一抬頭就看到馬特洪峰( Matterhorn,4478公尺)一般,不過,此山比起彼山,可是高出一大截喔。沒錯,波卡拉也被稱為「小瑞士」,山明水秀,歐式洋房,置身其間,彷彿阿爾卑斯山區的景觀,是頗受歡迎的渡假勝地。(請參閱「20090917~29瑞士、阿爾卑斯山區記遊」http://blog.udn.com/jkt19813/11964425)
旅館花園旁臨懸崖,當時只覺得風景秀麗,完全沒意識到這可能是古早古早的某一年,地殼裂變形成的巨大壕溝吧。此次強震震醒了懵懂旅人,也才注意到尼泊爾地處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上,歷史上已發生多次印度洋板塊和歐亞板塊碰撞,造成強烈地震、巨大災害,本次大地震也導因於此。依據1255年以來的地震紀錄,使得當地流傳一種說法,指尼泊爾平均每80年會發生一次大地震,最近這次之前是1934年1月,發生規模8.4級的大地震(1934 Nepal─Bihar earthquake)。如果,當時除事先做好古蹟文化的功課外,再加上對地震狀況的瞭解,不知道結果是否相同─ 依然決定悠哉遊哉地出遊? 波卡拉是尼泊爾第三大城,據說許多男人去英國當廓爾喀傭兵,所以這城市人家都較為富有,歐式風格建築也多,可能也是尼國比較乾淨的地方。有人說,波卡拉之所以美麗,是因為擁有夢幻般的費娃湖(Phewa Lake),而費娃湖之所以美麗,是因為在雪山還抱之中,這就是波卡拉山明水秀最好的寫照。每個地方都有機會欣賞日出、日落的美景,但是,朝陽晨曦和夕陽餘暉映照魚尾峰,或灑落費娃湖碧綠湖面,可就是此地所僅有,別無分號了。我們有兩次山區健行活動:一是透早摸黑登臨眺望點,靜觀旭日初升,看著光影逐漸染紅、進而點亮雪峰山巔和遠近村莊,然後心滿意足地返回旅館享用早餐。 〈沒想到吧,大清早,荒郊野外,已經有人在拼經濟,也就有人不忘血拼呢〉 飯後走訪壯麗的大斷層和戴維斯瀑布(Devi's Fall)、西藏難民村(Tashi-Ling Tibetan Community)、手工地毯廠等;在風景如畫的Fish Tail Lodge午餐,泛舟費娃湖。導遊說,波卡拉最熱門、最經典的旅遊項目都讓我們統統經歷一番,最後也沒忘了留下時間欣賞落日餘霞映染雪山。 西藏難民村可說是尼泊爾境內的小西藏,當年西藏人跟著達賴喇嘛流亡印度,途經尼泊爾時,有些人就留在此地,尼泊爾政府只發給他們難民證,他們自給自足,有自己的屋舍、學校、圖書館、寺廟,保有西藏文化。為了宗教信仰的堅持,他們離鄉背井,既讓人尊敬,也令人同情。我們參觀紡織工作場所、西藏工藝品展示中心,周遭販賣地毯、傳統編織工藝品的商販等,絕大部分是婦女在認真工作掙錢,男人鮮少出現,反而看到一些喇嘛閒散晃蕩,似乎無所事事,這樣的狀況不知道是否屬常態?會延續到何時? 〈眼看那麼辛苦為生活打拼的西藏同胞,尤其是女性,難免在西藏工藝品展示中心購物贊助,此處是不二價的,純粹是精神支持〉 〈在尼國,經常會看到裝扮怪異的修行者,也不知道屬於什麼教派〉 〈Fish Tail Lodge需搭渡船前往,氣氛寧靜、舒適,是獨立的渡假園區,恍若世外桃源,有不少日本旅客在悠閒作畫〉 據說,1961年時,有瑞士人戴維斯夫婦來遊,妻子於費娃湖玩水,被暴漲的洪水沖走,屍體在瀑布下方被發現,才使得戴維斯瀑布被發現,並以之命名。其實,尼泊爾原稱之為Patale Chhango,意為地下瀑布,非常貼切地指出是喜瑪拉雅山脈融化的雪水不斷地侵蝕、切割岩層,致形成峽谷深坑的瀑布景觀。不過,洋名喧賓奪主,已經蓋過本名了,無可奈何啊,為拼觀光,有個浪漫淒美的故事當然更能引人入勝呀。 〈泛舟費娃湖,觀山、望水、看人,參觀湖中小島上的印度教巴拉喜金廟(Parahi Temple),自然美景令人神往〉 〈小島上出現許多印度人或印度裔,光鮮亮麗,他們在尼國似佔據較高的社經地位,怪不得此次救災,印度人搶第一〉 〈在公園裡欣賞落日,搭機飛加德滿都時,仍不忘最後一瞥那白雪蓋頭的魚尾峰山脈〉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