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3/14 21:33:12瀏覽1559|回應16|推薦115 | |
曾經讀過一本書,是美國女作家Dominique Browning寫的,書名是《Slow Love》,但這本書的內容與愛情無關。書的主題是:How I Lost My Job, Put On My Pajamas, and Found Happiness.(我是如何在失去工作後,穿著睡衣卻找到了快樂的。) 這位女作家原本是《Home & Garden Magazine》雜誌的主編,不幸在年過半百之後,被裁員失去了工作,也因此讓她突然失去了生活的重心,剛開始她感到徬徨與孤獨,但是最終她重新找回了快樂。 在這本書裡,作者以她的見識,從幽默的角度,述說她是如何從失去工作後的孤獨、徬徨走了出來,又是如何懂得了放慢腳步,關注、留意身邊的事物,因而長了見識,進而重新找到了生活的目標和快樂的。 因為我和作者有著類似的心路歷程,我因照顧生病的老伴而提早退休,但仍然沒能躲過上天的安排、無法留住撒手而去的他,但我和作者一樣,也很快的走出了孤獨與徬徨,也重新找回了快樂;讀了這本書之後,讓我產生了共鳴,其中的幾段我的翻譯如下: 作者寫道:「真是上天的恩賜,讓我能去我想要去的地方,雖然我已不年輕,但是畢竟我還不是太老,……雖然我是獨居,但是我有注意、關心和愛我的朋友和家人。我深深的吸一口氣,感覺到我的肺伸展開來貼到了肋骨,然後再把這一天的憂慮隨著呼氣吹了出去。我依然強壯、健康、有活力,而且有感恩之心,我仍保有繼續行動的精力和意志力,現在終於懂了,要繼續行動才是最重要的事。」 上面這段話給我的感覺是:的確,這也是我現在的心境,雖然我退休了,但依然忙碌,而且忙的都是自己喜歡做的事,同時又幫忙照顧外孫,日子過得很單純、很充實,充滿了喜悅,而且我也依然強健、有活力,也能去我想去的地方,所以心中滿懷著感恩惜福之情,就像書中所說的,我已不年輕,但畢竟還不是太老,所以應當把握當下,好好享受這人生的秋季,我也要像作者一樣,深深吸口氣,再把心中的煩擾隨著呼氣吹出去。 作者還寫道:「我時常在想,到底哪裡才是真正的家,對大多數的人來說,都已經不住在幼年生長的地方,或者是自己養育下一代的地方。最終我對家下了一個定義,那就是家不一定是你最常生活的地方,而是那個當你走到人生終點時想停留的地方,你想被埋葬的地方或者是你要撒落骨灰的地方,或許是最讓你感到真實活著的地方。而這池塘,對我來說就是家,至少現在是。我現在已經接受了一個事實,就是我不能指望任何事會永遠不變,而且這對我來說已經不重要了……我所渴望的地方是一個能夠讓我放慢腳步,而且能讓我重新接近大自然,讓我對那海、那樹、還有那動物在夜晚的叫聲產生共鳴,我選擇了這樣一個地方做為我的家;雖然不是我出生的地方,但是我選擇了它,而且我現在已經融入了它。」 上面這一段話,對於異鄉遊子的我來說,感觸頗深,相信許多移民海外的人,可能曾經有過這樣的迷思:落葉歸根呢?還是處處為家?其實,就如書中所寫的,「家」不一定是你生長的地方,也不一定是最常生活的地方,而是能讓你感到活得自在,而且活得真實的地方。的確,我們不能奢望會有永不改變的情況,人生因為有逆境,才會懂得感恩順境,不論是順境也好,逆境也罷,都要懂得接受事實,勇敢的跨出改善現況的第一步。 我呢,也愛大自然,我喜歡種花、賞花,聽鳥叫蟲鳴,看風吹、雲飄、樹搖。也有和作者一樣的渴望,能有一個讓我「坐看雲起時」的所在,生活在大自然的環繞中,與那山、那樹、還有蟲鳥的叫聲,共鳴共存。我想,我已經找到了這個地方,雖然不是我生長的故鄉,但是在這裡,我活得自在、活得真實、活得快樂,雖然是獨居,但有關愛我的兒女與我比鄰而居,朋友雖少,但真誠知心,我,知足了。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