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4/27 11:53:21瀏覽4585|回應13|推薦86 | |
白米一袋書 佛法供養的精神, ‘以事供養’, 用自己的性命來供養佛法, 現世凡夫則’以理供養’, 用維持性命或有價值的東西來供養, 日蓮大聖人說, 追根究底, ‘志’決定佛法中供養或布施的意義. ‘志’是人顯現本有佛性的關鍵. ‘志’是指人為了自利利他, 而深深下定決心休習佛法, 弘揚佛法. 說到佛教的供養, ‘志’是指我們的誠心. 我們每天生活的目的是什麼? 唱唸’南無妙法蓮華經’的時候, 我們心中到底在想些什麼? 在日常生活中, 我們內心的想法, 別人基本上是不會知道的, 有時甚至連我們自己都未必清楚. 但這些想法卻會靈巧地, 穩定地, 表現在生活與佛道修行中. 到了緊要關頭, 我們最深沉的一念就會清清楚楚的在生活中顯現出來. 換句話說, 真誠的一念, 這一念的深度和力量, 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的人生, 日蓮說這個’志’決定我們能否顯現為佛, 享受真正的幸福. 十界是人隨時都可能顯現或體驗的潛在境界, 日蓮說生命的各種境界中. ‘觀我己心, 見十法界’的意思是, 不論處境如何, 都要觀察顯現心中的佛界, 簡單講, ‘觀心’就是指為成佛而修行佛道. 妙法蓮華經是所有生命本有的宇宙基本法則, 一旦領悟道生命就是妙法蓮華經當體, 人就能顯現出自身的佛性, 妙法蓮華經在此也只具體呈現生命大法的御本尊, 日蓮佛教膜拜尊敬的對象. 日蓮教導, 信持御本尊並唱南無妙法蓮華經, 我們就能體認自身本有的佛性, 這就是’受持即觀心’的道理. 既然我們必須相信南無妙法蓮華經, 才能實踐這個教導, 日蓮說’志’, 也就是誠懇的信心, 和觀心是一樣的意思, 換句話說, 修行佛法的’意志’, 和’觀心’, 和成佛, 意思完全一樣. 日蓮接著又說明供養有二種: ‘事供養’和’理供養’, 事供養指的是以身體和生命供養佛法, 如同傳說中的聖賢. 理供養是指為了佛法的流布, 而以真誠的心志把自己的財物拿出來供養, 這就是一般凡夫的作為. 日蓮教導, 理供養的功德不會少於事供養, 換句話說, 基於弘揚佛法和守護佛法的純正的心志所做的供養, 是成佛的康莊大道. ‘布施波鑼蜜’是大乘菩薩為成佛所必須做的六種修行的第一種, ‘波羅蜜’原本是樊文, 意思是’圓滿’, 根據六世紀中國佛教學者天台的說法, 布施波鑼蜜是克服貪的方法, 貪是指不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東西, 貪會干擾觀心的修行. 布施有’事’和’理’二種, ‘事布施’是把自己的財物施捨給他人, ‘理布施’就是法的布施. 日蓮在’白米一袋書’雖引用天台的術語, 卻做了不同的定義, 他說事供養是以個人的身體和生命來供養, 而理供養是真心誠意把財物拿出來供養. 日蓮的用意似乎在強調供養時的誠意, 如果他只強調把自己的身體和生命拿出來供養, 但忽略了供養時最重要的誠意, 有些人就可能會做出罔顧生命的狂熱行為, 這就完全違背了佛教尊重生命的理想. 同樣的, 假如只為了金錢的價值而鼓勵人多做財物供養, 也會讓人誤以為有錢人和那些捐錢捐的比別人多的人, 才有資格成佛. 日蓮把這些不同的供養刑式結合起來, 指出誠意是供養唯一的要素. 他告誡我們, 佛道修行中所做的事情, 都應當發自個人的心志, 也就是真誠的信心. 日蓮寫道: ‘真道不離於世間事法.’ 在這裡’真道’指的事正法, 換句話說, 他教導, 正法與世法是不分的, 而人也只能在社會和日常生活理修行正法. 日蓮在’諸法實相抄’中寫道: ‘實相云者, 妙法蓮華經之異名也, 諸法即云妙法蓮華經也’ 哪些覺悟妙法蓮華經大法的人的看法是, 佛法與世法是一體的, 佛道修行與日常生活中所採取的具體行動, 就是佛道修行, 也是顯現本有佛性的善因. 日蓮佛法是生活化的佛法, 所以我們必須在生活中修行. 持續不斷地把佛法的人性智慧帶進我們的人生, 家庭和社區, 這才是真正的佛道修行. 日蓮寫道:’爾前經之意, 心生萬法.’ 這裡的’心’指的不只是性靈, 也是究竟實相, 以及說明究竟實相的佛法. 另外, ‘心’也可解釋為充滿整個宇宙的廣大生命, 換句話說, 根據日蓮, 爾前經把佛法與世法看成是根本分開的兩回事, 認為究竟實相或大宇宙生命基本上與萬象(諸法)是分開的, 雖然萬像是從宇宙衍生出來的. 依法華經的一體論來看, 精神與物質根本無法分割, 每一個生命, 每一個實體都是和大宇宙的生命一體的, 也就是’月即是心, 花即是心’. 法華經不在諸法(萬象)之外的虛無抽象的地方尋求實相, 主張實相與諸法是一體的, 大宇宙的生命與我們的生命是一體的. 日蓮說明諸法實相的意義: ‘下至地獄, 上至佛界, 十界依正之當體, 不遺一法, 悉是妙法蓮華經之相’………是以, 法界之萬象無異妙法蓮華經之五字’. 宇宙萬象, 包括我們的生命, 與妙法蓮華經的根本大法是分不開的. 因為我們的生命和環境(所有身外的東西, 譬如月亮和花), 都是妙法蓮華經大法的表現, 所以我們的生命和環境是一體的, 不能分割的. 佛法不在我們日常生活之外, 我們應該以慈悲, 有智慧的行動, 表現我們的佛教信仰, 每天的現實生活就是佛法. 日蓮佛法的觀點, 正好與這種想法相反, 我們的現實生活, 包括工作和家庭生活, 都是佛道修行的場合, 在這裡, 我們展現人類生命的正面價值, 在工作上遭遇困難, 我們就認真唱唸南無妙法蓮華經, 並採取利他的行動, 以這種方法向困難挑戰, 結果不但克服了工作問題, 還加強了我們的信心, 改變了我們的基本生命境界. 所以說, 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修行佛法. 日蓮根據法華經教導的諸法實相以及佛法世法一體不二的道理, 稱讚收信人供養的白米流露了他的真心誠意. 在封建時代的日本, 人沒有米就無法維生, 因此米就是維持生命的財寶, 日蓮在信一開頭就說:’生命為一切財寶中第一之財寶’ 從佛教的立場看, 這一袋白米不僅僅是米, 或米的物質價值, 收信人很可能自己省吃檢用, 才有能力支持日蓮弘揚佛法, 也可以這麼說, 這一袋米具體顯現這個人支持日蓮弘揚法華經的心志, 而法華經是教導佛界無所不在的經典. 因此, 日蓮才向供養者保證, 真誠的供養是成佛和得到大福德的大善因. 日蓮在’白米一袋書’中說, 為廣宣流布所說的真誠供養, 其實就等於是供養自己的生命, 也是讓我們的佛性湧現出來的因. 佛教所說的真正的供養, 是出自個人的心志, 以正法為對象的供養, 這樣的供養不是犧牲自己, 而是我們每一個人給自己的真我的一份禮物, 這個真我就是我們生命深處的佛. 此外, 這也是我們信仰佛教的喜悅和感激之情的表現, 也是我們這種喜悅和感激所造的更深一層的因. 不管是向他人傳達偉大的日蓮佛法, 或是為了學會的發展, 而貢獻出自己寶貴的時間和金錢, 只要我們所做的一切出自誠心, 我們就會看到生命中真實的我, 也就是佛界. 為佛法所做的每一件事, 只要是出自於最大的誠意, 就必定會突顯我們內心罪深處的意向, 擴張我們的生命. |
|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