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忍而化之
2017/03/01 00:30:57瀏覽1451|回應0|推薦43

 

在佛法中談忍

不只是忍受各種侮辱

而不起瞋恚惱恨

還要能將所發生的

問題給化解掉。

 

 

學佛之道──忍而化之

 

摘自千佛山雜誌

 

作者:微塵

 

 

忍,梵語:羼提,為六波羅蜜之一。

 

《瑜伽論》云:「云何名忍?自無憤勃,不報他怨。」

 

綜觀以上經典中的註解,「忍辱」其義為:忍受各種侮辱而不起瞋恚惱恨

 

忍,是人生最大的修養,一個人只要能夠凡事忍耐,不逞一時之氣,必能成功立業。

 

例如:越王勾踐戰敗被俘,臥薪嚐膽,忍辱圖強,最後復興了越國。漢朝的韓信,能夠忍耐「胯下之辱」,勵志奮發,最後成功輔佐漢王劉邦,成就霸業。

 

所以,忍與不忍,真的影響成敗很重大喔!

 

「忍一時之氣,免百日之憂。」但是,當你在忍耐的時候,終究可以忍多久呢?一時、一天、一星期、一個月……甚至更久呢?如果,持續受到侮辱,還能忍得下來嗎?

 

有一位國王的妃子,做任何事都感到不順利,百般無奈之餘,便有臣子向妃子進言,說道:「城外有一位修忍辱的仙人,如果拿糞去潑在他身上,妳的惡運將會傳到那位仙人身上,妳以後就會感到事事如意。

 

果然,如同臣子所說,那位妃子從今後開始,做任何事情都感到非常順利。也因此一傳十,十傳百。所有村裡感到不順利的人,都拿著糞去潑向那位修忍辱的仙人。可是那位仙人,卻因為無法忍受大家如此對待他,就利用法術將曾潑他糞的人害死了。

 

一位修忍辱的仙人,為何終究會忍無可忍,而「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呢?

因為,他只是將其所受的委屈,用壓抑的方式強忍下來,當所忍受的程度,到達飽和之時,將會忍無可忍而爆發出來,最後所造成的傷害將無法想像。

 

所以,在佛法中談「忍」,不只是忍受各種侮辱而不起瞋恚惱恨,還要能將所發生的問題給化解掉。

 

當逆境發生時,首先,要用忍波羅蜜的方式讓自己冷靜下來,如此,才能心平氣和的去看待問題的緣起,探討問題的因果關係、因緣法則。

 

如果是自己錯了,應該虔誠的懺悔。(註:「懺」是經由反省而知錯在那裡;「悔」是改過、不再犯同樣的錯。參見延伸閱讀1。)

 

如果是誤會,應該彼此好言解釋清楚。

 

如果是對方錯了,應該責怪自己,因為逆境發生的成因,總離不開自己那個「我」,所謂無風不起浪,凡事必有因。

 

如此地去做分析與檢討,當問題都能搞清楚了,自然能將問題化解掉。

 

「忍」,不是畏縮,也不是逃避,而是面對問題,歡歡喜喜的去承受,小心翼翼的去處理。

 

 

延伸閱讀:

1)知過、改錯 http://blog.udn.com/jfeng13x/80527754

2)耐心與慈悲 http://blog.udn.com/jfeng13x/90656471

3)歡喜承受與斷滅 http://blog.udn.com/jfeng13x/84029371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feng13x&aid=93658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