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1/24 00:34:59瀏覽2549|回應0|推薦41 | |
小和尚說:我不是在這兒嗎? 引用文章佛法不是武器 延伸閱讀1:老禪師的垃圾桶 http://blog.udn.com/jfeng13x/87553317 延伸閱讀2:同師不同門 http://blog.udn.com/jfeng13x/85617070
無我不是沒有我
Su-chen Kao摘自白雲老禪師--【白雲的話】
佛法中常會談到「無我」,有很多人誤以為「無我」就是沒有我,如果一個人連「我」都沒有了,那你究竟是什麼?
人,都是在有「我」的表現之下而生存,喜、怒、哀、樂,都是不同的我,這些不同的我,都是有我的現象。如果歡喜時得意忘形,就是執著於我,歡喜什麼?
比如說:考上學校很歡喜,考上時歡喜的我,與考上後,下一步要作什麼的我,就不同於原來的我。可見,無我的「我」,是突破了原有的我,再顯現的另一個我。它的意識主題就是不要只是執著於任何一個我而已。因為,人是生活在遷流變化的環境中經歷一生。
釋迦牟尼佛曾說過:「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常常有人對這兩句話造成誤解。認為釋迦牟尼佛目空一切,唯我獨尊,其實這是一種錯解。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要從有我去突破,如果他還強調「唯我獨尊」,那麼就形成言行不一致了。
因此,我們要瞭解,他所說的「我」,是每一個不同的我,天上也好,天下也好,所有那個「我」在表現時,能好好的把握的話,那才是最值得人尊敬的。如果只是一個自我意識去看它,那就真的是「唯我獨尊」了。
所以,天上天下的那個「我」,能夠去把握、珍惜、發揮它的價值,才是值得尊敬。唯有從有「我」去著手,去突破,才能顯現另外一種「我」。比如煩惱與菩提,煩惱的我,如果能化煩惱轉菩提,就如同化悲憤為力量,都是一種無我的現象。
為什麼?因悲憤是有我的現象,只是悲憤,就是一直在「有我」裡打轉。如果使悲憤化解而成為一種力量,當然,這個「我」的價值就不同了,因為已經突破了原有那個悲憤的「我」。
佛法中談無我,以金剛經最多,經中特別強調,人往往強調自我的「我」,而產生無明、煩惱、迷惑,如果能從種種不同的有「我」去著手,去探討它、認識它、瞭解它、發現它,久而久之,就會知道:任何一個不同的我,都有不同的問題存在,也有不同意義的表現。在這種不同的情況之下,
就不能把不同的我,一概而論。 所以,任何一個我的表現,都是一個有「我」,從那些有「我」中,如何去把握,使之成為有價值,那就可以突破原有的「我」,而顯現無我的道理了。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