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12/22 00:58:04瀏覽2915|回應1|推薦38 | |
佛教 佛學 佛法 (概念性的問題) 節錄摘編自白雲老禪師演講 佛教,佛學,佛法離不開佛法僧→離不開戒定慧。(編者註:[六祖壇經]釋「佛、法、僧」代表的是「覺、正、淨」的理念。僧:非「出家人」。) 佛教:只是信仰,講究組織儀軌。 佛學:有宗教的樣子、道理、方法,只是學理,不一定做得到。必須學習這些知識經驗,去修養這些知識經驗,才能化為修養使成饒益。 法:就包含佛教、佛學。有道理方法(即「知見」)。 佛法:包含以上所有這些,可以幫人解脫生死,離苦得樂,進入涅槃。 佛教:是佛法僧的型態組織。 佛學:即「一切智」,包括世間、出世間的八萬四千法門,提出文詞,法相,去知道什麼意思。為什麼煩惱即菩提。 佛法:在於能否化解煩惱影現菩提?能影現才是佛法。能否化為力量?(編者註:學佛法,即做一個「學佛的人」,不需要是佛教徒,或成為佛學家。) 附佛外道──不如法的,佛教本身的外道。 正信──強調依教如法! 除了道理方法,還要去實踐。 你的起心動念都要與道相應,與生死有關,還是一個學佛者。 佛陀的思想理念,最後是要進入涅槃。 涅槃──不生不減、寂靜、解脫,涅槃不是死,解脫也不是死。原來的事情化解了,不會再發生──解脫;究竟解脫 →涅槃。 拿三根香拜什麼?祈求什麼? 皈依三寶,目的是什麼? 人的世界所有的現象不要否定它,但不要執著它。 佛教徒── 一般看到的都是別人的缺失; 涉及佛學 → 能否看到自己的缺失? 要如何化解缺失 → 涉及佛法。 修養 ── 要有行為,慢慢完成,你們很少做佛法內觀的修養表現。 抓住了是你的,抓不住當面錯過。 運用思想,發揮智慧: 潛力是平常慢慢培養,然後表現出來,平常身口意有缺失,有沒有下工夫? 要完成功德──須具備條件,必須表現出來。 佛教──包涵佛法僧,一個整體。 佛學──對佛、對法、對僧的道理方法、知見了解,屬佛學。 佛法──發揮出來成為有饒益性的力量,叫佛法。 中藥假設是佛教,藥材治病──佛學。 針對病,用藥材去化解其病,整個加起來,謂之佛法。 佛法──肯定於發揮生命力,完成饒益性的結果。 椅子──型態(佛教) 理論──完成之(佛學) 完成──所有材料均了解之,包括精神、物質的。 佛法:若三個清楚了,眼目之所及,到處都具足。 佛法要運用於現實中,有圓滿結果,化解問題, 要覺悟: 為什麼煩惱? 可不可以不煩惱? 初學深學皆不離此。 難歸難,要能捨我! 否則出不去,別人也進不來,最大障礙,是因為有我, 如何調伏之? 從有我到無我! 這不是要不要的問題,而是學佛、學承當必須面對的問題。 但一般人,總怕自己受到傷害圖保護自己,此乃業習。 為什麼要苦行?就是要調理我! 不要把自己的我去代替別人的我,才有調理自己的機會。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