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5/12 20:09:44瀏覽923|回應4|推薦42 | |
..................................... 他十年以來,總是想「他們為什麼這麼恨我們?要奪去我的至愛?」他的結論是:美國的霸權,包括軍事、經濟、文化,激起反感,美國卻不自知;而回教世界若干狂熱者(其他宗教、政治亦然)主導的極端主義,使不同的意識形態之間出現難以彌補的裂痕。......................................
我也是到了在印度的的那幾個月時間裏, 慢慢, 清楚地感覺到, 在台灣以外的美國人, 其實是有點吃憋的. 在多數為歐亞地區的人聚集的收容中心裏, 偶爾出現的美國人, 不太有歐洲人去搭理, 而且他們的出現總與人格格不入, 那是一種心理上的隔閡, 也是在印度的那段時間, 才很真實的感受到國際上的一些反美情緒. 說實在的, 從早年剛畢業时, 主要接觸的客人, 也是以美國人居首要, 那時, 有些從Oklahoma, Missouri/Mississippi, 還有紐約州來等地來的, 尤其是紐約州的一個大塊頭老美, 真的沒有很大的國際觀的. 賓拉登死掉的新聞登出的那一天, 十九歲的Dean一席話, 讓我那跟著世人雀躍的心, 一下子冷靜了許多. 我不知道他消息來源是否正確, 但是卻給了我另一面的思考. 他說, 賓拉登最早的時候是接受美援的, 後來是因為看到美國人對回教教義的貶抑, 讓他憤而離去, 並從此以反美聖戰為職志. 就是這句"回教教義的貶抑", 引起我的一個想法是, 在當今的此刻, 以賓拉登的激進行為與思想, 他的死是有餘辜, 他可能真的是世界的罪人, 但是, 很難說, 百年之後, 他會是世界歷史, 甚或是宗教史上一個有貢獻的人. 賓拉登的現象, 可比擬回教世界猶如一個長期被以貶抑, 扭曲的精神受霸凌者, 有一天, 這個被壓迫的受害者, 龐大的憤怒能量被激發出來, 反將霸凌者狠狠地打了一頓, 相信這個霸凌者除了嚇了一跳外, 以後對這個受霸凌者, 應該也會比較尊重, 儘管這樣的尊重是因為害怕再被打, 甚至可能因為多去瞭解而產生尊重. 或許因為賓拉登的拳揮美國, 才使得美國人的反回言論不再那麼放肆, 當這樣的反抑聲浪不再那麼大時, 大家才有比較明理的心去看那個一向被曲解的世界, 而世界可以因瞭解與尊重而趨於和平的, 不是嗎? 賓拉登的功過, 需要百年後才能客觀地被認定吧! 劉屏專欄-賓拉登們 蠢蠢欲動 2011-05-05 中國時報 【本報訊】 「基地」組織首腦賓拉登遭美國狙殺,美國的九一一之痛稍感安慰,也是全球反恐的重大勝利。不過美國的有識之士也說,這只是「勝利」,但絕非「結束」,往後的日子還長,所以高興一天就好。 其實真正的高興連一天也沒有。就在歐巴馬宣布賓拉登死訊之後數小時,美國國務院發布全球警訊,請在海外的美國人「防範可能升高的反美暴力行動」,應「盡量避免外出,也避免參加大規模活動」。 同一個時候,在海外,美國駐在回教國家的使領館開始加強警戒。在國內,機場等設施也強化安檢。以華府為例,國會山莊、地鐵、政府部門,處處都看到較以往更多的安全人員。 就像歐巴馬演說所說的,「恐怖組織不會就此罷手」。盡管賓拉登死,卻還有很多「賓拉登們」,而且接棒的領導人可能更加凶狠毒辣。這個現象早已出現,例如盡管「基地」組織的主要分子多在巴基斯坦,但葉門更令美國擔心,因為「基地」在葉門建立了重要根據地。前年聖誕節,一架美國的民航客機差點遭到恐怖攻擊;去年秋天,兩架美國的民航貨機發現爆裂物;都是葉門的「基地」分子所為。他們不是賓拉登指揮的。 賓拉登是恐怖行動的主使,賓拉登是恐怖主義的象徵,但賓拉登絕不是恐怖主義的根由。恐怖主義的根由是人類的仇恨、恐懼、貪婪、誤會、羞辱、歧視、偏執等。所以除掉了一個賓拉登,誰知道還有多少個賓拉登。就像《華盛頓郵報》的漫畫所描繪的,在「情報」與「軍事」的密切合作下,固然是除掉了一隻大母雞,可是牠之前下了這麼多蛋,已有多枚孵化,又豈是能夠輕易對付的。 賓拉登的最大罪行是九一一,可是白宮前面慶祝場面,媒體似乎找不著一位九一一受害者的親友。隔天有位受難人的家人在報紙上寫道,「慶祝就能填補我內心那塊空洞?」另一位寫道,「我唯一能做的,是在家裡不停的流淚」。還有一位寫了篇長文,說他十年以來,總是想「他們為什麼這麼恨我們?要奪去我的至愛?」他的結論是:美國的霸權,包括軍事、經濟、文化,激起反感,美國卻不自知;而回教世界若干狂熱者(其他宗教、政治亦然)主導的極端主義,使不同的意識形態之間出現難以彌補的裂痕。 很多美國人常說「因為賓拉登,美國從此不一樣」。這話沒錯,如今美國政府可以「深入」個人資料;美國處處索閱身分證明;機場安檢近乎透視;白宮前的賓州大道可能再也不能通行車輛;凡此種種,無不起因於九一一。但是如果真是因為賓拉登,則賓拉登既然已死,美國不是該回到從前嗎?這當然不可能,因為還有大大小小的賓拉登。 美國人該問的是,「為什麼有賓拉登?」美國人尤其該問,「為什麼賓拉登曾經是美國的盟友,卻變成了美國的死敵?」 賓拉登之死,關鍵在於行蹤曝光。而偵知他的行蹤,則是中央情報局(CIA)立下的汗馬功勞。殊不知,早在卅多年前,他就和CIA搭上線,而且得到CIA大力支持,在阿富汗反抗蘇聯占領軍。真個是成也CIA,敗也CIA,歷史竟是如此作弄! 歐巴馬宣布賓拉登的死訊時,在華府已近子夜。電視播報直到黎明。一位九一一受難者的家屬在電視上說,如果美國不發動伊拉克戰爭,而是全力處理阿富汗問題,會不會早已擒殺賓拉登? 布希發動伊拉克戰爭,根據的是錯誤的情報(說什麼伊拉克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更是由於缺乏智慧,硬把美國拖進第二場戰爭,而且是國內反戰、國外抵制、萬里之外的戰爭。不由令人想起,一九九六年台海飛彈危機期間,當時的台灣省長宋楚瑜說過,intelligence(CIA的I就是這個字)這個字有兩個意思,一是「情報」,一是智慧;他希望中共當局不但有情報,更有智慧,否則如何處理台海議題? 今天美國的情報部門建功,但是美國的政府與人民是否也有足夠的智慧?教宗講了幾句話,對絕大多數美國人而言,一定不中聽。教宗說:「此時絕對不是慶祝的時候,而是省思人類責任的時候」。 殺害了這麼多人,賓拉登當然該下地獄,盡管他自己相信會有七十二位處女迎接他上天堂。動刀的必死在刀下,賓拉登是殷鑑。有人覺得大快人心,但也有人傷心欲絕。看看回教世界的各種追思活動,美國應當更加警醒。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