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5/25 12:09:36瀏覽1618|回應1|推薦37 | |
台灣獨立宣言120週年黑色紀念日
上圖為台灣劉永福部隊在台南鹽水港,與日本帝國軍隊精銳的近衛師團激戰後慘烈犧牲的台灣人子弟兵戰士。 圖中可看到屍首異處的台灣黑旗軍戰士,可憐哉!如今的台南仍保留有永福國小,以資追悼決戰大日本帝國軍隊,毫無愧對國魂的台灣劉永福將軍的黑旗軍。 註明 劉永福(漢人)出生於今天的廣西壯族自治區。著名人物包括太平天國的締造者洪秀全,包括末代李宗仁總統 ,和國民黨將軍中最會打仗的回教徒白崇禧將軍(白先勇先生的尊翁)。 甲午戰爭爆發後,為防範日軍入侵臺灣,清政府命劉永福赴台,協助臺灣巡撫辦理防務。於是劉永福率兩營黑旗軍赴臺北,後又奉令移駐台南,將所部增至八營,仍稱黑旗軍。1895年清政府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把臺灣全島及附屬各島嶼割讓給日本。6月初,日軍由三貂角澳底登陸進逼臺北。 劉永福在台南草擬了《盟約書》,發出聯合抗日的號召。表示為保衛國土,“萬死不辭”,“縱使片土之剩,一線之延,亦應保全,不令倭得”。6月7日,日軍攻打臺北,6月28日,臺灣地方紳民推舉劉永福繼任臺灣民主國總統,領導抗日。 劉永福不受,仍以幫辦之職,入府城領導臺灣人民抗戰,將全台各軍,及各地義軍百數十營,分別調遣巡防各要隘,並派人接替“內渡”大小文武各官的職務,積極領導全台的抗日鬥爭,黑旗軍將士率先英勇戰鬥,與各路抗日軍協同作戰,連獲大捷,相繼收復許多失地,軍威複振,殲滅大量日軍。 劉永福領導臺灣軍民在外無救援,內缺糧餉的極其困難局面下,堅持4個多月的浴血奮戰,英勇地抗擊了日軍兩個近代化師團和海軍一個艦隊的進攻,沉重地打擊了侵略者,侵台日軍共傷亡和疾病減員達三萬兩千人,侵台日軍頭目,近衛師團長、陸軍中將北白川能久親王、第二旅團長、陸軍少將山根信成也被臺灣軍民擊斃。後來由於清政府拒絕援助臺灣,劉永福領導的臺灣抗戰宣告失敗。 五十年後 五十年後的1945年3月9日,美國空軍對日本東京投下燃燒彈,先在東京都的地上炸出大型十字架的烈火作為轟炸目標,隨後機群以此標心進行了飽和轟炸,炸死日人十餘萬人。 而日本帝國軍部竟不屈服於美軍,美國就此斷定日本帝國準備犧牲千萬人命不顧,與美軍進入焦土戰。美軍被迫在8月投下兩顆原子彈,日本終於投降而台灣終於自由了。 一百二十年後 一百二十年後的今天,國民黨因失德極有可能淪為永遠的在野小黨,台灣再次進入風起雲湧的時代。天祐台灣! 今天的馬英九政府在台失德,以私德壓迫國魂,以心中無公德的偽君,陰霸天下,搞到民不聊生,中華民國的執政黨推不出總統候選人,至令蒼生極為哀戚。 熟令國旗依舊高高掛,故今日蒼天也滴淚同悲。愛台愛國的仁人志士,我們就在心中降半旗吧! 就在煙臺換約後的第三天(1895年五月十日),日本政府立刻將海軍軍令部部長樺山資紀晉升為大將,並任命其為臺灣總督兼軍務司令官,儘快武力佔領臺灣,以防夜長夢多,列強干涉。事實上,在清廷派李經方辦理割台事宜之前,日軍就已經開始對臺灣發動了進攻。當時,樺山資紀親自指揮總督府直屬部隊將校百名、戰馬千匹、士卒萬人,會同侵略遼東半島的日本近衛師團(由陸軍中將北白川能久親王指揮,規模是樺山資紀所率部隊的兩倍),兩路大軍先後駛入琉球中城灣,會合後稍作停留,隨後便向臺灣進發。 日軍到達臺灣海面後,經過偵察發現基隆炮臺堅固難攻,便決定在基隆以東五十裡的澳底登陸。五月二十九日,日本軍艦佯攻基隆炮臺,做出一副要登陸的樣子,以吸引守衛清軍的注意力並牽制其的兵力。隨後,日軍近衛步兵第一旅團則悄悄的由運兵船運至澳底,先行登陸。隨後,日軍便攻佔了基隆和臺北。日軍攻佔臺北後,便準備南下侵佔全台,下一個目標就指向了新竹。 新竹原名竹塹,清初時隸屬於嘉義,後被劃入彰化,1888年臺灣建省後,由於人口的不斷增多,新竹被劃為二縣,南部叫苗栗,北部仍稱新竹。日軍侵略臺灣時,新竹縣城已有居民兩千戶,城內店鋪林立,街道上人來人往,商業十分發達,是當時臺灣北部僅次於臺北的大城市。新竹、苗栗二縣人口眾多,並且多為福建和廣東一帶的移民,由此該地習武之風盛行,民風強悍,鄉民聽說日軍要南侵後,紛紛自行組織義軍起來保衛自己的家園。其中,以苗栗生員吳湯興、塾師徐驤等人為突出代表。 吳湯興,字紹文,原籍廣東,其父早年移民臺灣。吳為家中長子,為人豪俠仗義,在鄉里頗有名氣。吳湯興自幼就聰明好學,很早就中了秀才,但因家中貧困,只得一邊耕讀,一邊教書,生活也算平靜。由於吳湯興和丘逢甲是遠親,後來丘逢甲在臺北組織抗敵的時候,吳湯興也受命在當地募集義軍。當他聽說臺北被日軍佔領,於是便率隊北上新竹城,正好和各路義軍及清軍諸營不期而會。由於吳湯興在當地小有名氣,後來就被公推為抗日義軍總統領。由於這些義軍大都來自新竹、苗栗二縣,故常稱之為新苗軍。 新苗軍的行動大大鼓舞了臺灣民眾的抗敵熱情。臺灣知府黎景嵩聽說新苗軍沿途截擊日軍,很受鼓舞,便也召集臺灣、彰化、雲林、苗栗四縣的官紳一起商議,大家籌款招募兵勇,後組成一軍,號稱“新楚軍”,副將楊載雲(原籍湖北)被任命為統領。新楚軍的營制和營規仿自湘軍,雖然是新募兵勇,但也初具規模。日軍於六月二十二日攻佔了新竹城後,但發現陷入了義軍的包圍之中,並遭到義軍的數次反攻,雙方在此僵持了近一個月。直到後來日軍完成了對臺北一帶的大掃蕩後,大部隊開始進駐新竹,以準備更大規模的南侵。 得知日軍即將南下後,劉永福派吳彭年率七百黑旗軍北上支援新苗軍與新楚軍,吳彭年到達彰化後,當地民眾歡欣鼓舞,紛紛出城迎接。吳彭年本是浙江余姚人,後定居廣東順德,其人頗具文韜武略,膽識過人,有湘軍當年的儒將之風,吳本人也一直為劉永福所器重。日軍攻下苗栗之後,開始進攻臺灣府城彰化的必經之地大甲溪。日軍偵察前騎去探路的時候,遭到吳彭年和徐驤所部的伏擊,死傷五十餘人,狼狽回之。 次日,大甲溪遂被日軍攻佔。得知大甲溪失陷的消息後,劉永福令各軍一定要死守彰化。吳彭年認為兵力太少,急電劉永福請求增派援軍。劉永福複電說:“兵來禦之,死守無恐!”吳彭年以為劉永福無軍可派,長歎一聲,說:“我本與台事毫無責守,在此奮死拼殺,實在是不忍心將自己國家的海疆重地,拱手讓給日本人。如今劉帥諭我死守,算是知道我的一片心意了!”吳湯興和徐驤在一旁也主張死守,說:“不戰而退,我們怎麼有臉去見劉幫辦?” 幸好在二十七日,劉永福已派黑旗七星隊王得標、劉得勝、孔憲盈、李士炳四營及旱雷營孔搏一營來到彰化,加上吳彭年率的黑旗七星隊一營及新楚軍四營,另有吳湯興統領、徐驤分統新苗軍兩營,彰化守軍兵力有所增強,達到三千多人。由於彰化城小,無險可守,旁邊的八卦山倒可以俯覽全城,守衛八卦山即為守衛全城。八卦山上建有炮臺,設置重炮一門、山炮一門及後裝炮二門,並有軍械、彈藥庫等,有利於防守。後來,日軍以六個中隊的兵力,將八卦山炮台三面包圍,並發起了猛烈的衝鋒。守衛炮臺的將士們奮力抵抗,新苗軍首領吳湯興更是在槍林彈雨中來回指揮,最後不幸中彈,倒於血泊當中,英勇的犧牲在炮臺之巔。 吳湯興犧牲後,八卦山守軍傷亡殆盡,漸漸不支,且彈藥用盡,徐驤只得率餘部走後山突圍而去。督戰的吳彭年見八卦山豎起日旗,知道八卦山已陷敵手,便親率黑旗七星隊三百人前去奪回。但日軍居高臨下,在山上猛放排炮,黑旗七星隊傷亡慘重,吳彭年身中數彈,依舊奮力向前,最終犧牲於八卦山麓。 進入台中後,日軍因患病和抗日民眾襲擊而導致的傷亡人數迅速增加,光在九月份,就有四千二百七十四人得了霍亂、痢疾等各種病,幾乎占到整個近衛師團作戰人員的三分之一。這時,兩江總督張之洞的來電說:“俄國已認台自主,問黑旗尚在否?究竟能支持兩月否?似此外援已結,速宜將此事遍諭軍民,死守勿去,不日救兵即至也。”劉永福接到這封電報後,心情非常激動,認為局勢可能有所變化,後來還和台南文武百人集會並歃血同盟,發誓共保臺灣,並向民眾發佈告說救兵將至,台南人民聽到後,一時間歡聲如雷。 但是,所謂的俄國干涉最後證明只是一廂情願,而內地一些督撫答應的救援也一直遲遲沒有兌現。劉永福曾多次派人回大陸拜見兩江、浙閩、兩廣、直隸等總督,請求他們的援助,但都因為朝廷嚴旨禁止運糧械濟台的政策限制而無功而返。就連當時對援台最積極的張之洞,最後也在朝廷的嚴詰之下改變了態度,任劉永福在電報裡一再苦苦求助,最終還是愛莫能助。 劉永福的黑旗軍當時處境是極其困難的。首先是糧餉匱乏。打仗要吃飯,要發餉銀,但台南經濟並不發達,根本無法承受大規模戰爭所需要的物質供給,如果不是本地民眾的支持和將士們的理解,黑旗軍和義軍早已潰散;其次是槍械彈藥缺乏。黑旗軍和義軍的軍械全靠內地供給,而朝廷禁止濟台糧械,這等於是斷了他們的生命線;三是兵力不足,儘管有民眾踴躍加入抗日力量,但和日軍的優勢兵力相比,差距實在太大了。日軍佔領彰化後,在八月底即攻佔了台中諸城,並開始進逼台南。 這時,樺山資紀給劉永福發來勸降書,勸告劉永福聽從清廷的旨意,放棄抵抗。要是他願意內渡的話,他將奏請日皇“待以將禮,送還清國;如部下將卒,亦當宥恕其罪,遣還原籍”。劉永福接信後,複書樺山資紀並斥責日本“棄好崇仇,無端開釁”,表示黑旗軍要和臺灣共存亡,“守效死勿去之義,以守茲土,以保此民”。 日軍勸降不成,便決定加大進攻的力度,並從本土抽調了第二師團及其他部隊二萬多人增援。十月,日軍以四萬大軍分三路向台南攻擊。十月九日,日軍進攻嘉義縣,駐守嘉義的黑旗軍猛將王德標派士兵埋設地雷直達日營,炸死炸傷不少日軍。日軍驚恐之下,用巨炮猛轟嘉義城牆,王德標被迫率部退守曾文溪。 曾文溪已經是台南府城的最後一道防線了。曾文溪位於台南以北三十多裡,溪的南岸有一長堤,高一丈多,北岸為沙地,此處的地勢有利於防守,劉永福打算在這裡率領黑旗軍進行最後的抗禦。當時黑旗軍和義軍的兵力幾乎全部在曾文溪集合,劉永福命總兵柏正材統率全軍,兼統王德標七星隊、徐驤、林義成、簡精華等義軍,總兵力大概四千餘人。 十月十九日淩晨,大批日軍開始向曾文溪前進。四千名黑旗軍和義軍嚴陣以待,雙方在此展開最後的殊死奮戰。但是,日軍在炮火上佔據了絕對優勢,在大炮的掩護下,日本步兵一步步接近黑旗軍的陣地。由於力量實在過於懸殊,黑旗軍和義軍的陣地相繼被攻克,將士們最後只能和敵人展開白刃戰,義軍統領徐驤率先鋒營與敵步戰,拚殺在前,不幸頭部中彈,血流滿面,仍舊躍起大呼:“丈夫為國死,可無憾”!但最終還是倒地不支,英勇殉國。 徐驤,字雲賢,祖籍廣東,臺灣苗栗人。徐驤為人剛毅,膽識過人,能文能武,十八歲中秀才後,在家鄉執教。日軍侵台後,徐驤毅然投筆從戎,號召鄉人抗擊倭寇保衛家園,並組成義軍一營奔赴前敵。臺北失陷後,徐驤率義軍轉戰台中台南各地,每戰都身先土卒,出生入死。曾有人問:“眷屬何在?”徐驤答道:“有天道,臺灣不亡,吾眷可得也;臺灣亡,遑向家乎?” 國土不保,家園既失,何以家為?時人評價徐驤說:“蓬蓽下士,閭閻細民,而能提三尺劍奮袂以興,棄父母,捐頂踵,以為國家爭尺寸之土。若徐驤人者,尤可敬矣!” 由於實力過於懸殊,黑旗軍和義軍在曾文溪之戰中損失慘重,死傷無數,總兵柏正材在戰鬥中陣亡,王德標最後下落不明。事實上,此役已經是黑旗軍保衛台南的最後一戰,台南府城已完全暴露在日軍的面前。此時的劉永福,這位當年在越南戰場上叱吒風雲的抗法英雄,已經是山窮水盡,處於幾乎絕望的困境。眼看外援無望,糧餉告罄,曾文溪之戰又遭沉重打擊,正如時人所說,“即使臥龍複生,亦不能挽回大局。”想到這裡,劉永福不禁仰天悲呼:“內地諸公誤我,我誤台民!” 兵窮食盡孤城在,空使將軍喚奈何! 這時,日本臺灣總督樺山資紀再次貽書誘降劉永福,謂:“公以孤軍持絕地,數月不下,公已無負於台民。今困守孤城,尺地以外,皆敵軍,徒傷民命何益?倘率所部去台,當以禮送公去。” 為防止落入敵手受辱,劉永福和其子劉成良及部將、幕客數人決定趁夜出走,後搭乘英國商船爹利士號前往廈門。還沒等到開船,即有日本兵拿著劉永福的畫像前來搜尋,幸好船員將劉永福藏在水泡艙中,才沒有被發現。爹利士號快到廈門的時候,日本兵艦又追來,命停船檢查,日本兵上船後一通搜查,還是沒有發現,原來劉永福曾是爹利士號船長的救命恩人,被船長冒險藏到了鍋爐房。劉永福孤軍守台南數月,最後失敗內渡,世人都對之表示理解和敬重。 十月二十七日,樺山資紀發佈告示稱:“臺灣全島已全部平定。”但是,“全域輸未定,已溺有燃灰,”各地義軍在崇山峻嶺中仍舊不時的向日軍發動襲擊。在侵略臺灣的五個多月裡,日軍共有三萬多人死傷或罹病,其中死四千六百多人,包括日軍近衛師團長和第二旅團長均死于臺灣。 但讓人遺憾的是,現在很少有人提及,臺灣抗戰的悲壯失敗,才是中日甲午戰爭的真正結束。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