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沉默》:那一段基督徒被迫害的日本歷史
2017/03/22 01:30:38瀏覽1330|回應1|推薦5

原來很久沒有看馬田史高西斯的電影(上一部搞不好是《無間道風雲》!),今次其實亦非衝著他而來,而是最近個人「在非日本電影尋找日本風味」的奇怪習慣ˊ_>ˋ美國導演改編日本小說家遠藤周作的小說《沉默》,戲中又有一群日本演員以時代劇打扮說英語,錯亂感簡直滿分!

說回電影,《沉默》故事背景為十七世紀日本江戶幕府禁教鎖國時代,兩名葡萄牙天主教神父偷渡到日本調查恩師受迫害而棄教之謎,他們潛藏於長崎附近海邊及山區時,成為本地秘密教徒的信仰中心及精神支柱,但也目睹教徒受到各種凌遲與磨難的過程,並證實老師遭受酷刑逼迫而宣誓棄教定居在日本,最後兩位神父遭到密告而被捕,一位與同時被捕的幾位教徒一起殉教,另一位在歷經各種逼迫與刑求之後,為了要讓其他教徒免於死難,而選擇與恩師同樣的命運--棄天主教並長期定居在日本…

撇開宗教認同與社會政治迫害「人言人殊」的灰色地帶,電影成功帶領觀眾進入一個充滿矛盾無奈的歷史故事--一個神父如何面對信仰及被周遭環境逼迫、被現實與信仰的矛盾迫到絕境。161分鐘,明明配樂不多,幾乎沒激烈的大場面,有的只是一幕幕酷刑,如斬首、海葬、穴吊…幾近空靈的場面,卻冷冽地呈現日本幕府政權對基督徒的思想迫害。

另外有關傳教士的思辯也很有省思空間,究竟那群為基督教殉道的日本農民,他們真的相信理解基督教義嗎?還是只相信沒有貧苦的「天國」想像?幕府政府以農民性命迫傳教士棄教,在「堅守教義」及「拯救生命」之間應如何選擇?據說馬田史高西斯舊作《基督的最後誘惑》就有為猶大平反之意,把他說成被耶穌說服去做出賣他的醜人,成全耶穌被釘十字架感動世人的犠牲壯舉,片中的耶穌更說受死犠牲容易,做醜人被萬世詛呪艱難云云…某種程度上,《沉默》繼承了馬田史高西斯這一種思想體系。

演員們皆很稱職,除了主角幾位美國演員之外,日本演員表現亦很突出,雖然不明白為何衣衫襤褸的日本農民英語都不賴(縱使有日語口音),飾演奉行所通譯的淺野忠信英語口音最為純正(雖然表情仍然令人想到壯大,哈),飾演筑後守的尾形一成英語及氣場也很強(為什麼老是打錯他的名字=.=),小松菜奈收起時裝的迷離魔性,演一名「相信天國近了」的農女亦令人驚艷,但無論就角色本身還是演員表現而言,皆可圈可點的是飾演吉次郎的窪塚洋介

故事中的吉次郎彷如「猶大」不斷出賣(棄教),卻又常常為自己的行為懺悔愧疚--天天嚷著要告解,每次卻又為丁點利益出賣信仰,踩基督徒圖像(踏繪)、吐口水亦沒半分猶豫,比起一心殉道,朝三暮四的出賣及懺悔,才更符合人性。由於電影情節安排關係,吉次郎每次出現皆像亂入,甚至變成某種笑位,為嚴肅壓抑的劇情起調劑作用(明明不是喜劇),窪塚洋介略帶點日語腔的英語更能增添喜劇感,令觀眾對吉次郎的懦弱及背叛產生共鳴。

據說《沉默》在美國備受冷待,個人覺得這種雖然滿口英語,卻說著異鄉(日本VS基督教)哀愁的電影不可能是荷里活的主流,但無論有沒有宗教包袱,觀眾也能透過電影認識這段被迫害的日本歷史,從而對現今社會各種「被思想迫害」的壓力有另一種反省,電影很有意思,亦很值得細味。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essfongpk&aid=98000676

 回應文章

Timandy
2017/04/03 23:52
入場前看了原著的導讀部份,會比較透徹瞭解「沉默」二字,也有助理解電影。據我身邊已看畢原著的人說,電影忠實呈現小說,除了結尾葬禮,是加上去的內容,我自己也覺得最後的鏡頭是畫蛇添足了。
另,原著中十分重要的一刻,就是年輕神父棄教踐踏聖像,「⋯⋯黎明來臨,遠處傳來雞啼。」如果熟知聖經故事,正是呼應保羅雞啼前三次不認主的故事。按翻譯者的導讀指,這刻,是上帝對於年輕神父棄教的回應。但是導演似乎沒有刻意強調,我身邊那位幾乎以為導演拍漏了。
*^_^*(jessfongpk) 於 2017-04-05 01:10 回覆:
看來要看原著再消化這部電影呢…作為未看過原著的人,最尾的劃蛇添足倒有助了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