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五氣朝元
2018/10/01 08:52:51瀏覽1173|回應0|推薦20

五氣朝元

                我所經歷修練的五氣朝元,是在坐臥及靜坐時的心法/神氣,在精足不思淫,精結化氣於會陰處,提氣由命門入心柱,慢慢引至雙眉中心守之,口水如丹的階段,透過靜坐達到奇經八脈通暢之後,到達忘去身體的感覺,頭腦的知覺尚存,在靜定的狀態下,煉氣化神中氣足、不思食物,頭頂泥洹宮、百會穴部分感覺如天窗的開啟、清涼之感(丹經中的提壺灌頂境界),練其成就相,正知正覺的積善修養自身,進一步需凝神聚氣到達有無隨心,大小隨意、出入自由的另一自我。

                經書云:氣入中脈、氣由臍輪吸臍外之火大氣直上心輪、再至喉輪、直至頂輪,守百會穴,神靈聚定。(這是煉氣化神的階段)

以上分享我所認知見証我體內五行之氣運轉的修行靈修狀態。

                 一直很感慨我所修行的地方,竟因為我的順天領命而衍伸出宮廟的亂像,要說開宮辦聖事的主事者本身雖是正心正念的想法,為了引渡眾生靈修但也不能誤導靈修之人與信徒以幫其問事解惑為主,否則本來是好意,要幫助救度勸其靈修,結果卻是幫倒忙,這後果反倒自己要背,天意所為何知之,不能依其意自解他人其惑也,如若硬要辦事解惑眾生是要扛眾生的因果業力的,若辦事者自己認為其目的是在行善助人,其不知卻是在阻斷因果討報,致使業障轉移到辦事者身上,乃至因果不虛,如影隨形,繼續輪迴,之後再來責怪神佛菩薩不慈悲,真是無言。

                   在這我所要強調的是修行靈修這一塊沒有分誰先來修後來修的及誰修的速度太快就是有問題可能入魔的....靈修學子不能自造表象修行,反而要時時自我檢討審視透過修行是否有改變以往不好的習氣,脾氣,毛病,及要與同修人互相尊重,不比較,不忌妒,各修其道,各了因果,要知道靈修是在修靈的覺醒,化解累世因果業障,待靈子還清業障,靈格才能順利晉升......這在覺醒前的層層試練魔考都卡著做人的根本,品德,因果論的,想修仙靈通及回歸天位的沒那麼簡單,要順天領命的也不是凡人的我們去決定的,是與生具來的,時間到了,因緣聚足了,自然就水到渠成的,靈通,神通,適時的顯化神蹟是為了要渡化有緣之人,但知道的並不代表的一定要讓人問事或辦事,要看個人領的天命是什麼,會靈神通後也不需要用怪力亂神之方式來証明或取悅同門師兄師姐或信徒,在這裡我一時是很難說的清楚,只能說猶如難怪當年的五祖要傳衣缽給六袓惠能時,在五袓德高望重下都還是要叫六袓先行避世待時機成熟再出世來為眾人說法。

                   六袓譚經云:佛門同修之眾人皆不服五祖傳衣缽給六袓,乃至當時有其門下同修不滿而要追殺六袓奪回衣缽,一切只因六袓初到寺廟修行時只是個廚房打雜的且目不識丁,殊不知當透過修行使累世的靈覺醒時,皆所有的累世會的本能就會慢慢的覺醒......,當下的今生只是短暫的家境時運造就成相,就好比西藏的活佛轉世投胎一樣,在未尋找到前,累世的記憶是空白的,唯有透過修行,本靈才能覺醒找回前世的記憶。

                   終究要規勸修行之人,靈修要以自己為主,修身養性,傳播善知識即可,良善的心為首要,善良的最高境界是不說,其他的修仙、靈通莫要多想,成仙成佛的是有著累世功德,積善,佈施,德性、機緣,莫要強求,要試問自己,別人的修行有礙於你嗎?有斂財嗎?有行騙於你嗎?德性有偏差嗎?....??,為何之?為何而亂???攀比嗎?,求名求利嗎?真的是說不得,再次強調,靈修不一定要依附宗教而修,以人之意為主之宗教更不得入其門,宮廟只是初期靜坐需找安全信任的地方,有正神天兵天將維護的場所,如此放心靜坐,因為初期我們看不到來教的神靈,指導靈是仙神還是妖,是魔,但當有師尊引導授為徒時及修練到體內真人玄關出與神主會靈時,那時皆可在家自行靈修打坐,無畏妖魔了,現今的我尋求閉關隱居避世下,只勸其靈修同修之人莫要再造口業, 總歸要知道修行是沒有目的,首要先修閉嘴,只有修身自性才是根本。

(經云所謂的自性佛住在我們的心,是真的,吾透過靈修得已見証),

真的靈修修道是修身自己,無關其他同修之人,別人不需你去修理它,希望藉由此善知識讓其同修清醒,不要再執著、執念。

佛是過來人、未來佛,

我們每個靈都有機會透過人身考驗其心性而成就未來佛;

世間之事一念而已,一切無念自然無,煩惱困惑本無根,不去追究自然無,

心無邪念,意無邪念,則常自在,心正則邪不侵。

因為人性有貪,有妄念,要學習鍛練自己停止念頭,達到無所求無所欲。

因為人性有嗔,有抱怨,要學習鍛練自己停止評論,達到寬恕雅人之量。

因為人性有痴,有執著,要學習鍛練自己停止愛恨,達到順其自然的人生,無執心。

( 心情隨筆心靈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enioo00&aid=11464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