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10/21 01:19:53瀏覽80|回應0|推薦2 | |
這個月近月底,兩位兼具理性與感性的專業心理治療者--鄧惠文醫師,和許皓宜博士,不約而同的出版了新書,都談論了自我和關係的平衡和連結。 阿德勒說過,人的問題,就是人際關係的問題。我們都非孤立的活在這世界,活在這世界,你必然遇到和他人如何互動和相處的問題。而我們的成長,就是要能從只看到"自己"的眼光,慢慢的懂得看見別人的存在。我們是共同的存在。沒有誰最重要,也沒有誰不重要。 而在我認為,如果一個人「自體」沒有發展完成,會難以懂得如何要將另一個他人視為完整的個體,建立互為主體的互動新模式。不僅自我常常感覺在關係中不安,也亦投射我們個體的認為與解釋在他人身上,以想像在和他人互動。 這兩本好書,相信能與你--思索如何在人我之間找到安心靠近關係的追尋上,有一個很好的引導方向,同時與你的內心有場理性與感性的充分對話。 以下是為許皓宜博士新書《人生不能沒有伴:找回各種關係裡的安心感》所寫的推薦序,歡迎你參考。 ♦ 「我」和「我們」,缺一不可的生命存在課題 ♦ 我們活在這世上,有兩個最重要的學習,也是了解生命存在意義的根本,一是知道「我是誰」,好發展完整真實的自我;二是能夠建立與成全「有意義的關係」,讓生命體會真實的情感連結及經驗愛。 許皓宜博士在這本新書中,所談的正是我們活在世上,每個人都需要關切的兩個人生課題。這兩個課題,缺一不可,因為我們一生的方向,就是成長具有獨立性的人格,然而,卻不是成為一個孤立的存在者。 發展完整的人格,擁有完整的自我,並不會因此就成為孤立的一個人。如果,人的生命走向,越走越成為只關注自己、在乎自己,然後忽略及漠視他人,那麼,他必然也無法深刻的領悟到,人活在這世上的意義究竟為何。 因為,沒有活在關係裡,我們就無法實現及完成存在的意義,及生命的價值。因為人的行為,甚至人類的許多發展,都是為了「人」而存在,也就是除了自己之外的其他人。身為人,我們屬於群體生活的動物,我們的生命,從有依戀的需求開始,就需要另外一個人的存在,來反饋、回應、互動、情感連結,以讓我們體認到「我究竟是誰」「為什麼我存在在這裡」「我和這個人的關係對我生命的意義」。 美國心理學家哈里‧哈洛(Harry F. Harlow)的實驗,肯定了安全感、愛、親密關係等對人類的重要性。他以恆河小猴離開原生母親後的行為,進行一系列的研究。特別是將年幼的恆河猴,單獨隔離二十四個月之久,觀察及發現小猴在缺乏互動下,所形成的社會孤立狀態,不僅產生精神錯亂,也出現搖頭晃腦的空洞恍神反應,並呈現出社會退縮,無法形成有意義的接觸及溝通。 如果,你的人生路上,你和你的「關係」,時常讓你感受到失衡,也讓你感到不安及失落,鄭重推薦許皓宜博士的這本著作,相信能為你找回在關係中的安心感,好好的在關係中自在。 by 諮商心理師、心理療癒作家 蘇絢慧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