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9/19 12:30:00瀏覽2746|回應2|推薦46 | |
今上的博士論文引發廣泛興趣。先前拜讀林環牆教授大作,精彩不輸推理小說;今再讀徐永泰博士的「讀後感」,雖然只有觀察沒有評論,卻看得出在重重限制之下儘可能的詳實細密。余少也賤,沒有機會修讀博士,因而對一篇博士論文應該具備何等條件及水準,無以置評。不過對於文中提到文字對齊的疑問(文中第15項,關於論文內容文字的排列),剛好是若干年前曾經做過的案子,且拿來茶餘飯後。 所謂文字對齊,今日使用文書處理(Word Processing)軟體(如 MS Word)進行版面編輯的人大多熟悉,常用者有「齊左 Align Left」、「齊右 Align Right」、「齊中 Align Center」、「均分 Justfied」等。蔡論文混用其中「齊左」和「均分」兩種,形式顯得凌亂。徐博士的疑問分兩方面:一是何以不統一形式而影響論文品質;二是「均分」屬於文書處理軟體功能,似不可能出現於「電動打字機」。 兩種文字對齊。截圖自徐永泰博士的「讀後感」 如前所述,關於論文品質,本人無可置喙。至於「電動打字機」,倒是可以提供一些遙想當年。不過事先聲明,吾生也晚,以下所提的設備並非親炙,記憶可能有誤,請當作純屬推測,歡迎指正。 從維基百科看來,「電動打字機」功能有限,似乎做不出「均分」來。但我沒見有人提過,蔡當年所用的「電動打字機」是何機型。其實1970~80年代,另有一系列微電腦產品,叫做「文書處理機」,其中佼佼者是華裔科學家王安,仗著 WPS (Word Processing System) 登上美國富豪榜。此物現身於個人電腦之前,多數功能後來移植到 PC 軟體上。其中是否包括「均分」呢?我沒見過,也不好查證,但認為有可能。 Wang 2200, By StenSoft (Wikipedia), CC BY-SA 3.0 做出「均分」並不難,即使在早期 IBM PC,只有文字模式(Text Mode)而非圖形模式(Graphic Mode),也是做得到的,差別只在於好不好看。文字模式的字距固定(稱為等距或定距字型),W 和 l 佔同樣寬度,視覺感受不佳,但工程簡化很多。所謂「均分」,只是在單字(word)與單字間插入空白,讓每行文字左右都能對齊而已。圖形模式可以採用字母寬度不同的調和字型 (Proportional),插入空白精細到點(pixel),計算更複雜些,原理倒是一樣的。只要具備運算功能,即使只能編輯一行文字,也可以進行粗略的「均分」;若能同時編輯一段或一頁,能做的事就更多了(例如對標點及特殊符號的額外處理)。 當年的文書處理機強到什麼地步,因為價錢並不便宜,沒有機會一睹為快。總統閣下取得博士學位那年,我初次接觸的台製山寨 Apple II,記憶體好像只有 16KB;大學電算中心用的 Z80 電腦,記得是 64KB;畢業前入手的台製山寨 IBM PC 竟有 640KB,感動得快掉眼淚。但這些都是通用(General Purpose)型機器,記憶體需求比較高。文書處理機是特定用途機種,加上那年頭習慣寫組合語言讓程式減肥,記憶體有個 16KB,說不定就夠了。要知道,Bill Gates 寫的 BASIC Interpreter,一共只有 4KB 哩。 假設今上所用,其實是文書處理機,那麼做出「均分」,應該不算特異功能。她當年有沒有資力呢?我想,就算因為「財務困難」曾經退學或休學,學費騰貴,又豈是區區文書處理機之可比,應該不成問題吧。只是忽而齊左忽而均分,即使只是打報告給上司看,恐怕也得挨罵的。博士論文品質應當如此嗎?嘿嘿,這就不說了,留給讀者自行判斷,免得挨告。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