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7/21 00:06:48瀏覽1364|回應3|推薦95 | |
聽聞家鄉這個夏日將舉行一系列海邊水上活動:海洋風之夜、海灘花蛤季、金門與廈門間海上長泳 …….。我一向喜歡水涯,一時,有個不著邊際的想法━━慶幸自己生長於一個海水環繞的小島,可以如此親水。而生長於內陸的人可能一輩子難得見幾回大海,想看海,得長途跋涉出外旅行才行。同時,引起我一些家鄉親水的回憶。
童年,住家附近的浯江溪還沒加蓋,溪流成了我與同伴的遊戲場。那時,已有部分河床淤積形成零落的小沙洲,不過仍有一帶清澈水流,迤邐,蜿蜒,潺潺不停流著,溪流兩邊土堤長滿青青綠草。我們通常玩伴三、四人自「大橋頭」入溪中,這裡橋墩時有婦人浣衣。大部分的溪水只淹過腳踝,有些地方深可及膝,夏日炎炎,漫步溪中,沁涼無比。我們一路玩著以河床泥沙築壩攔截水流,捉溪中小魚,就這樣玩,一路玩到出海口。
往昔出海口僅有少許紅樹林,不像現今濃密一大片,泥灘盡是靈敏的彈塗魚招潮蟹,這兩種小生物難於捕捉。看著從洞口鑽入,挖了洞口往往徒勞無功,牠們的棲息地有如地下坑道,轉瞬間,便逃之夭夭。只好動腦筋到附近一些大石頭上,翻動石頭常常可抓到隱藏其下的毛蟹。出海口有個以鋼筋水泥蓋的衛兵哨,漲潮時,衛兵哨孤零零佇立於海水中。這些石頭正是衛兵哨退潮時隔開海水對外交通的墊腳石。我們翻動石頭常引來哨上衛兵的驅趕、喊叫、制止,甚至搬動槍枝扳機聲嚇唬,只得悻悻然離開。
衛兵哨再往海面延伸有一礁嶼,叫痲瘋嶼,不知怎麼會有這樣恐怖的名稱,自我懂事未曾聽聞有痲瘋病人被送到島上。國軍進駐後,礁嶼改名「建功嶼」。其實,早前這礁嶼就有一個好聽的名字「董嶼」,這可是金門古八景之一「董嶼安流」的景點。每當日薄西山,夕陽緩緩沉入大陸對岸的山頭,霞光豔豔,海面波光粼粼,另一頭的十八羅漢礁忽隱忽現景緻美得令人凝視屏息!附近岸上幾處濱海步道,是我不知愁滋味年紀經常造訪的地方。
軍管時期,只有擁有漁民證蚵民證的居民,才能進出海域。海灘是險惡、森嚴、蠻荒、驚駭的代名詞。岸邊築起各種防禦工事,有拉起鐵蒺藜的、有種植葉緣長滿尖刺的瓊麻,有的甚至佈上地雷,湛藍海水,美麗沙灘,只能隔著重重障礙遠望。解嚴後,回歸常軌,數十年的禁令終於解除,居民再度可以自由進出海灘戲水踏浪了。
島鄉雖不大,但環島的海岸有著不同的面貌,與大陸相望的海邊為泥灘間雜著些許岩岸,沿岸蚵田密布,瓊林、后沙、古寧頭、湖下等村莊是海蚵的故鄉。另一頭,陳坑、尚義、昔果山、后湖、歐厝等村莊綿延數里長的沙灘構成一美麗弧線。每當長風吹送,海水一波接一波像千軍萬馬簇擁著。陽光下,閃閃發亮的白色沙灘,蘊藏著豐富的蛤蜊。
無疑的,環繞的海灘給了鄉人親水的便利,而海蚵蛤蜊的美味料理,永遠是出外鄉人的鄉愁。
浯江溪出海口衛兵哨不再有衛兵站崗,但仍屹立著,依然伴著日升日落潮漲潮退。 夜幕低垂,董嶼海域水光夜色嫵媚迷人。 陳坑至歐厝的白色細沙灘延綿數里,可戲水踏浪,可挖掘蛤蜊,而品嚐自己挖來的蛤蜊最為美味。 一處岩岸的浪花。
海邊景色如此嬌媚,遠方為大陸山頭。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