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記者的背影
2006/03/29 21:57:42瀏覽2635|回應3|推薦16

    這標題下錯了?「記者的背影」哩,怎麼看,都有幾分不像。

    不過,幾個戴著斗笠、狀似村夫在風雨中翻山越嶺的傢伙,的確是
  不折不扣的記者沒錯。

    ....記者這門行當,內容五花八門,姑且不論搞平面、搞電子的如
  何南轅北轍,即便大家都是拿筆桿的,亦無法一概而論,會隨路線、
  環境之不同,而有面貌迥異的工作型態。當然,立足的崗位有別,生
  活樣貌也就大異其趣,但倒也談不上有什麼好壞,各有各的美麗與哀
  愁,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比方說,跑法院,那是一種趣味。記者在法院這個場子裡的交手,
  最有「諜對諜」的味道,緊張刺激,且無論是如何枯燥的書類,也可
  能挖出一些故事來;不過,跑法院的壓力也真夠重的了,遇上棘手的
  案子卻不得其門而入,那是心理的煎熬,守聲押結果撐到凌晨三點,
  那是生理的負荷,何況這還是條不易看到對手的路線,何時會被漏新
  聞,天曉得。

    又比方說,跑醫院,也有它的趣味。醫院裡各門各科皆是學問,肯
  下工夫一個個去請益,既有故事可寫,亦是上了好幾堂課。不過,看
  盡病塌旁生離死別、急診室裡血濺當場,那又是另一番滋味。

    不論跑校園、跑警政、跑府會、跑藝文、跑影劇等等亦皆如是,有
  光就有影,各有甘苦。至於地方記者,由於多半彷如封建制度般分封
  疆土,領地內雞毛蒜皮無所不包,工作內容也就更加形形色色、包羅
  萬象了。

    比方說,待在風城這種有城有鄉的地方,新聞種類本已繁雜,如遇
  代班,更是包山包海。初來之際,就時而上午還穿著涼鞋、短褲下田
  跑農業新聞,或者一襲輕裝入山打探原住民朋友的消息,一過中午就
  又變裝搭件襯衫、抓雙皮鞋進工研院瞧瞧有何等新發明面世,入夜後
  或者得去趕拍明華園、雲門等戶外公演,或者後山又有車子墜落深谷
  ,待次日天明,又是阿扁、小馬這些傢伙先後下鄉來講了些奇奇怪怪
  的話,甫送走這批政客,下午又是哪裡的姪子砍了叔叔、情侶燒了木
  炭,至若颱風季節來臨,得在風狂雨驟中三進三出、七進七出,往來
  各水流湍急、樹倒樓危之處,更是不在話下。
 
    ....不過,颱風季還早得很,幾個地方記者戴個笠帽趴趴走,又為
  何故?其實也並非何處山崩地裂,這是前天的事,北埔事件百周年的
  超渡法會,於是有此一行,入山憑弔骸骨埋於荒山的百名抗日英靈。
  走這段路,當然是挺不輕鬆,當日大雨滂沱,車行到無路可走之際,
  得徒步入山,沿山澗而上,頭頂大雨、腳踩泥濘,弄得渾身污泥、溼
  透衣衫,才找到了湮沒於荒煙蔓草間的百人塚,以為好不容易可喘口
  氣時,此時尚得擔心,相機一掏出就在雨中受潮掛點....

    其實未必得要這樣跑的。這年頭,各家媒體廝殺激烈,爆料投訴天
  天上演,眼中只見獨家不見其他,倘若非登上全國版的獨家,幾乎都
  算不上什麼績效,也無甚稿費可領,大可去跑其他更輕鬆的新聞,或
  是乾脆專心致志去挖掘更有爆炸性的題材。不過,儘管事前並未相約
  ,但這天倒是各家的記者不約而同地都來了,分別從村長手中接過斗
  笠,默默走進瀟瀟冷雨。所以這是記者的背影沒錯,所為而來,亦不
  過是在成堆口舌之爭、搜奇獵怪、八卦爆料之間,留下一丁點生命的
  足跡罷了。

    況且,僅是這趟路,距離「跋山涉水」四字,可還差得遠。猶記當
  年甫入山城,就到山裡頭的打必厝去溯溪,像這般縱身荒野之間的報
  導題材,我常是利用自己的假期來跑,當然,也是有點像在玩沒錯,
  可是相較於遊客們溯溪而上的驚險刺激,記者尚得全程將相機高舉過
  頭,每一步都有被水流衝倒的危機,那又是全然不同的「驚險刺激」
  了;當時涉完水沒多久,隔幾天又是有山友們在獅潭開出了一條仙山
  古道,也是利用假日去瞧瞧,但「瞧瞧」兩字說得簡單,來回走一趟
  可要六小時哩,回來渾身酸麻,只記得山頂上眾人煮了壺咖啡,是如
  何地甘美。

    還有一回,那可是上班日了。山城有個退休老師劉運財,獨愛馬那
  邦山,迄今已登頂超過八百回,他爬這座山,倒不獨為健身踏青而已
  ,原來山上有座已故登山家徐慶榮的紀念碑,徐慶榮是他教過的學生
  ,廿多年前在喜馬拉雅山群上遇到雪崩罹難,於是有人為他在家鄉山
  上立了座碑,劉運財每回登頂都來到碑前撫碑追思,爬山也是悼念學
  生。

    我寫這則故事的時候,他正爬第七百六○次,還帶著一整群聯大的
  學生,這座山呢,說高不高、說矮不矮,標高也是有一四○六公尺,
  整群人登山,三個多小時是要的,我大清早跟著上山,邊爬邊聊,登
  頂時也訪問完了,三百多名學生散落山頂各處歇息喝水,只有一人此
  時匆匆向老師致歉後,就火速衝下山了,何故?還有一堆其他新聞要
  採訪哪,結果下山僅花了不到兩小時,還在山腳路邊找了家雜貨店,
  抽電話線接筆記型電腦傳稿單呢。跑這趟,當然在報面上也不是什麼
  績效,但隔年春節,收到了劉老師貼在卡片上寄來的一片馬那邦楓葉
  ,那就是最大的收穫了。

    一種米養百樣人,記者也有千百款,什麼場合都可能現身,像今天
  ,不過短短一個上午,就跑了孫運璿紀念會、段木香菇比賽、山上孩
  子獲贈百雙球鞋、後山翻車墬谷、老婦控銀行等事件,拍了張忠謀與
  香菇等等,皆是風馬牛不相干的題材。

    至於記者都以何種模樣出現,那也難說的很,下回,倘若在什麼荒
  郊野外、窮鄉僻壤見到戴斗笠的傢伙,亦不妨打量一下,或許正是記
  者呢。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effery501&aid=220474

 回應文章

方 穎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羡慕
2006/05/19 23:47
好羡慕你們的生活方式呢!

孫立人的粉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優!
2006/04/18 00:15

地方記者最真實,不做作,我知道!所以在此向您以及敬業的好友致敬!

別客氣,因為在下也當過。


讓英雄蒙塵,日後就不易有英雄!

張念慈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辛苦你了
2006/03/30 09:55

好辛苦的採訪

看到你們的照片

讓我很愧疚  

 因為這條是我轄區的新聞

卻讓你受難了

你果然是個用功認真又吃苦耐勞的好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