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個台灣長大、定居海外45年的老華僑對台灣同胞的祈求
2007/09/26 04:47:12瀏覽568|回應0|推薦4

一個台灣長大、定居海外45年的老華僑對台灣同胞的祈求

2007-07-14

曾於 2007-07-14 以【炎黃子孫】筆名刊載於《天下縱橫談》

出我意料之外,拙作《鮮為人知的美國“天安門事件”》,居然在【天下縱橫談】引起了一些風波。 拙作刊出後第二天立即就有不少反對的聲音。 兩天不到,就有21個回應,其中除了6個支持者外,其餘全是對拙作攻擊的文字。 從本人在其他網站發言經驗中所得的教訓,一概不于答辯; 不然沒完沒了,浪費我的精力不算,更會浪費了讀者的時間。 為了表示對支持者的感謝,本人曾利用【天下縱橫談】“推薦文章”的功能,對支持者的回應,一一與以推薦。

本人說話或寫文章,一向直言,決無虛假。 我是個中國人,又因留居海外達四十餘年,在我文章的字裡行間,無意中,也許會對中國流露出一些情感。 有甚麼辦法呢,誰讓我是個中國人呢。 有一讀者居然一連貼了六個反對的回應,最令我不解的是,他竟多次質問: 『聯合報為什麼要登這種親中文章?』 中國人親中國,本該像兒子親媽媽一樣,是個沒有邏輯可講的天經地義的事,一時真把我弄糊塗了,難道這位讀者竟是個外國人不成?

拙作曾說“美國酬恤金事件”中約有數百人傷亡。 有些回應中,說我誇張了傷亡數字,並說聯邦部隊未發一槍一彈。 也有說就算有傷亡,也沒有六四天安門事件的傷亡多,不應說它是美國“天安門事件”──用的完全是“五十步笑百步”的邏輯,而拙作所說的則是個原則問題。 謝謝讀者PTC提供的Wikipedia百科全書對該事件的資料,有興趣者可以去看看"Intervention of the military"標題下的傷亡記載。

對發生於七~八十年前,遠在數千里之外的一件突發事件,我並不見怪有人也許資詢欠缺。 可是從他們處處為這事件辯護的神態中,令我感覺到我摧毀了他們心目中最神聖、最完美的偶像;這多少使我為我們的中華民族感到一絲悲傷。 從拙作的十多件回應中,使我由觀察而得到了以下的結論:

我知道常來【天下縱橫談】的絕大部分讀者,內心還是厭惡台獨的。 可是經過30餘年蔣老先生的反共洗腦,隨後又是30年台獨的反華宣傳,使得今天的台灣同胞就像中了巫師的符咒樣,一聽“共產黨”三字,立即自然而然地產生仇恨,與恐懼感,即使今天大陸上的所行所施,與“共產”二字己早無關聯。 這些人內心雖然厭惡台獨,可是究竟曾與台獨一起,同在一個海島上長大,為了求“過一日是一日”的眼前平靜,不少人也就對台獨睜隻眼,閉隻眼,逆來順受。 也有不少等而下之,為了一己之私,直接了當去認賊作父者,如馬英九之流:身為國民黨的領導階層,居然說出『與民進黨差距再大,也大不過與共產黨的差距』。 凡此種種,均是由於“反共”心態所致。 在台灣這半個多世紀來,“反共”是乎成了一個理所當然的真理,一個做人最基本的要求。 不少人在良心上,也有些在嘴上,一時仍放不開中國的統一,但是為了“反共”,於是他們又發明了“反共不反華”的說法。 以今日的現實來說,若要以“反共不反華”的說法去統一中國,作者人認為,邏輯上只有三個途徑可循:

  1. 繼承蔣老先生遺志,用中華民國的“國軍”去反攻大陸。
  2. 鼓吹大陸同胞革命,推翻中國共產黨政權,大概這也是不少台灣同胞念念不忘天安門事件的原因之一。
  3. 挑起世界大戰,由今天霸權強國摧毀大陸,再讓台灣同胞去坐享其成,其中過程有如今日的伊拉克。

相信任何人均能看出,這三種途徑真如痴人說夢,所以要用“反共不反華”的說法去統一中國,實在是個自欺欺人的說法。

我非常了解這些人的心理,他們真正打心底希望的是:永遠保持今天的“不統不獨”。 可是這種“不統不獨”的現狀絕不會常久的,且不說台獨有如切香腸似的,日日向獨立的目標逼進,一旦大陸諸事皆備的時候,一定會來收拾他們的。 共產黨,尤其是今天的共產黨,絕不是如台灣所宣傳的,你們與共產黨更無任何深仇大恨。 有位讀者在他回應中,為了表示他對天安門事件之痛心,甚至大呼『毛澤東是個殺人惡魔』。 “殺朱拔毛”的時代早過去了,不必如此激動。 至少,是共產黨人將數百年來任憑帝國主義任宰割的中國,變成了今天真正數一數二,舉足輕重的世界強國。 在海外我們見到中國一天天地強大,身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有權來分享這份三百多年來從沒有過的光彩,何必整天與那些連自己祖宗都不認的台獨渣渣們鬼扯呢?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他們只是彈指一瞬間的跳樑小丑而已。 雖然今天中國的問題還是很多,可是誰說建國是件容易事了? 中華民族的復興,正等待著我們海內同胞們一起努力呢!

一個台灣長大、定居海外45年的老華僑,對台灣同胞的祈求。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cpao&aid=1256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