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6/25 15:48:01瀏覽7078|回應0|推薦5 | |
由上述報紙之報導可見外省人驚恐的程度,也讓我們瞭解到二二八事件為什麼聽不到外省人的聲音,原來許多人在飽受驚嚇之後逃回大陸,從此不敢再回台灣了。這些資料跟各地方縣市政府、事業單位、警察局暴民打殺搶奪的大量檔案,都是二二八的一部份,對這些檔案料如何解讀?無論如何解讀,都不可視而不見,或僅記載而不加解釋。 從檔案看蔣介石的責任問題: 民進黨的學者對二二八的結論之一是二二八是進行式,因為大屠殺的元凶尚未現形,幕後的劊子手還没現形,原凶是誰?蔣介石也。解嚴資料開放以後民進黨學者,以上窮碧落下黃泉的精神,拼命找蔣介石的罪狀證據,但是我們從所有跟蔣有關的檔案資料,蔣與陳儀、陳誠、劉雨卿、桂永清、白崇禧、楊亮功之間的函電手諭等內容看來,實在看不出有直接證據證明蔣是大屠殺的原凶,是幕後的劊子手,相反的從檔案顯示,蔣介石對事變後之處理並無不當之處。茲節錄那段時間蔣對部下之函電手諭內容。 二月蔣主席致陳儀蒸電:臺省軍務主管不變更,繼任人選不必擬議,據報共黨分子己潛入臺灣,漸起作用,此事嚴加防制,勿令其有一個細胞遺禍將來。 三月蔣主席致陳儀齊電:基隆與臺北情況,每日朝夕作三次報告。 三月十三日蔣主席致陳儀元電-嚴禁軍政人員施行報復,否則以抗令論罪。 三月十九蔣主席致白崇禧電:據劉師長電稱:我軍一營,追擊至埔里地方,被匪包圍激戰中云。特別注意軍紀,不可拾取民間一草一木,不許敗壞軍紀。 對於像蔣介石這樣的歷史人物,其一生功過,至今蓋棺尚未論定,但以常理論其一生,不可能所做所為一無是處,二二八蔣的處置可能有錯,但是證據在那裡?何況綜觀蔣的一生,比較那個時代的政治人物,「殘暴」並不是蔣的最大缺點,蔣一生除了對共產黨不手軟之外,蔣對政敌都很「仁慈」,如蔣對馮玉祥、閰錫山、李宗仁等一再叛變的軍頭都一再曲予優容,對不肯與日軍合作的段祺瑞、吳佩孚死後給予國葬,都證明了蔣有一個政治人物起碼的肚量,更何況當時共產黨問題已經把蔣搞焦頭爛額,處理二二八對蔣而言是癬疥之疾,沒必要唆使殺人。 二二八問題從資料顯示他對陳儀、楊亮功、白崇禧等人是充分授權的。硬說蔣是二二八幕後的元凶即乏直接證據而且又不合情理,這種論述不像歷史學家在寫歷史,而像檢察官先認定被告有罪,再設法牽強附會的找證據。 官方檔案的大量出現,並没有使戴著有色眼鏡的「學者」改變原來的成見,如國史館館長張炎憲在國史館編的二二八檔案彙編緒論中說「二二八受難者及其家屬和社會大眾所渴望的追查元凶、發掘歷史真象,也許在這些檔案中無法得到滿意答案,但藉由對史料檔案的扒梳與研究,已足以重理當時的歷史情境,事件的元凶與歷史真象早已呼之欲出,祗是找不到白紙黑字的原始證據而已。」請看,這是什麼話,國家檔案是第一手材材,一手材料如果作假根本難逃史家法眼,一手材料找不到證據怎麼可以說:「元凶與歷史真象早已呼之欲出。」這種態度是未審先判,這種心態違背了一個史學家最起碼的標準。又如陳翠蓮二二八檔案史料述評的結語「愈來愈證明了民間對陳儀政府與國民黨當局的指控,統治失敗、官逼民反、緩兵之計、操緃構陷,而不是官方說法指稱的台人奴化、共產操縱、流氓煽動,官方史料的重現,竟然尖銳地挑戰,甚至改寫了官方說法…。」實事大量檔案資料的出現,同時也證明了「民逼官反」「共黨操縱」「流氓暴徒煽動」。請問陳翠蓮如何解釋那麼多暴民的暴行,「官逼民反」也好「起義」也罷,「革命」也行,為什麼打殺無辜的外省人,為什麼去搗毁學校,甚至育幼院。(如附表) 機 關 名 稱 公物損失價值 宣傳委員會 600,000.- 地政局 39,000.- 營建局 170,800.- 合作事業管理委員會 42.000.- 醫療物品公司籌備處 68,510.- 營建公司籌備處 3,090,095.- 省育幼院 2,100,000.- 鐵路管理委員會 887,392.- 通運股份有限公司 562,000.- 公路局 562,000.- 公路局 300,000.- 財政處 214,400.- 紙業股份有限公司 147,000.- 窯業有限公司 698,200.- 電力公司 3,.000,000.- 工礦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5,102,237.- 公共工程局 1,968,789.- 化學製品工業有限公司 438,000.- 橡膠公司 300,450.- 鋼鐵機械有限公司 6,000,000.- 印刷紙業公司 920,100.- 臺灣工程公司 2,500,000.- 臺灣畜產公司 452,000.- 農業試驗所 115,600.- 臺灣茶業公司 203,600.- 警務處 1,134,325.- 警察訓練所 1,253,160.- 警察大隊 670,262.- 鐵路警察署 1,705,144.- 警務處警察電訊管理所 175,000.- 臺北市警察局 6,500,000.- 臺北市警察局第三分局 270,000.- 專賣局暨臺北分局 8,538,600.- 樟腦有限公司 415,062.- 酒業有限公司 126,980.- 煙草有限公司 316,965.- 火柴有限公司 188,000.- 酒業有限公司第三工廠 429,508.- 貿易局及所屬新臺公司 51,677,220.- 省編譯館 711,300.- 臺灣省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籌備處 195,300.- 交通部臺灣郵電管理局 494,605.- 省氣象局 471,976.- 省立臺北商業職業學校 301,200.- 省立師範學院 267,695.- 省立臺北高級中學 63,200.- 省立成功中學 152,000.- 省立臺灣師範學校 53,480.- 省立臺北女子師範學校 129,100.- 臺北縣稅捐稽徵處 948,605.- 臺灣高等法院 600,000.- 臺灣第一監獄 600,000.- 臺灣日報 320,000.- 正中書局臺灣分局 255,000.- 中國旅行社臺灣分社 150,000.- 臺灣旅行社 321,137.- 國營招商局臺灣分局 1,010,000.- 臺灣鹽務管理處臺北官倉辦事處 2,844,417.- 臺灣信託公司籌備處(紡織公司) 287,700.- 臺灣煤礦有限公司 1,294,228.- 臺北煤氣有限公司 320,034.- 新生報社 195,000.- 臺灣省石灰調整委員會 737,200.- 臺灣銀行總行及員工消費合作社 206,595.- 臺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 577,917.- 新中國劇社 1,804,800.- 從以上統計資料,我們可以斷言,參加二二八的民眾成分非常複雜,動機也不單純,從任何標準來看,實在無法把二二八解釋成「革命」或者「起義」。 檔案是一回事,消化檔案又是一回事,以史家眼光解讀檔案又是一回事。心中早有成見,無法抛開意識形態,無法抛開檢查官心態的朋友,我勸你們去搞文宣,別搞歷史,搞文宣可能有官可做,搞歷史這樣搞法會鬧笑話的。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