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再論口述歷史之不可靠
2007/10/24 14:58:02瀏覽872|回應0|推薦2

口述歷史的史料價值被質疑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立場問題,如二二八的參與其事者的回憶錄或口述歷史,政府官員如陳儀、柯遠芬等與當年外省低級公務人員對立的民間領袖,如蔣渭川、郭國基等跟隨他們的小市民、退伍台籍日軍等其記憶論述都截然不同,不同的是因為立場問題,誰是誰非,由歷史學家來判讀。

至於記憶本身產生的問題更多,歸納起來可分下列幾種問題:

生理問題:因為年齡、健康關係而影響記憶力。做口述歷史,被訪問者往往是事過境遷,若干年後,如十年前做二二八口述歷史,對當事人而言,已經是五十年前的陳年往事了,再加上健康因素、失憶,錯誤在所難免,口述歷史工作者豈可照單全收。

心理問題:屬於心理上的記憶問題可分下列數種:

一、強迫遺忘症:如二次大戰後,美國國會調查珍珠港事件,基地司令官海軍上將哈洛德.史達克,已不記得日軍攻擊時,自己到底身在何處。但是他的參謀待從官吉爾克卻清楚地記得他們在看完一場表演──「學生王子」後,回到司令官家裡。強迫遺忘是人在遭受驚恐後的一種自我防衛機制,為了保衛自己不受過度驚恐的傷害。

二、過度驚恐產生的記憶錯亂:美國一批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很有名的實驗,在一個會議廳,十幾個不同科系的教授在聽演講,突然大燈熄滅,只剩壁燈,一聲巨響,一聲尖叫,只見一個女子飛奔而來,後面跟著一個男子持刀追殺。須臾之間兩人都跑不見了,燈光大亮。心理學家宣布,剛才一幕是假的,是在做心理實驗。請每一個人把剛才那一幕用筆寫下來。結果每一個人描述的經過都不同,心理學家非常驚訝,因為那一幕只有幾秒鐘,而參加實驗的都是大學教授,至少身心健康。心理學家的結論是,面對令人驚恐的場面,每一個人的感受、反應、記憶是不相同的,即使身心都健康,而且受過學術訓練的教授也不例外。類似的案例甚多,尤其是車禍、兇殺案等十個目擊證人,可能有十個不盡相同的證詞,許多親眼目睹是靠不住的。

三、弄假成真:一個謊言,開始為了騙別人,二十年後,連自己都被騙了。譬如三十多年前嘉義有一個名醫,生意興隆、日進斗金、家財萬貫、老婆兒女成群。後來與人爭選公會理事長,被檢舉醫生證照、學歷全是假的。後來被判多項罪名成立,入獄後傾家蕩產,每日在獄中喃喃自語:「我在日本讀醫十年,我不是密醫。」當年在嘉義他已經是「名醫」,已經名利雙收,為什麼還要選理事長,引來滔天大禍呢?心理學上的原因是他自已被自己騙了。他自以為自己不是密醫。

口述歷史之不精確性,僅記憶問題就一大堆,做口述歷史能不慎乎?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sonwu0211&aid=132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