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1/31 14:48:06瀏覽244|回應0|推薦1 | |
換個角度看法治之路 馬英九在辦公費官司二審被判無罪以後告檢察官侯寬仁,引起不少爭議。馬英九是否有罪,侯寬仁有沒有濫權、偽造文書暫且不談。我想站在文化的、中國法治化的角度提供一點不同的思考方向。 中國文化中法學不發達 我們都知道,中國文化裡面最落伍的、最不進步的是法學,從唐律法制大備以後中國文化的法學已及法律制度就不再有絲毫進步,法學不進步是文化問題,中國文化沒有發展出民主思想,當然就不會有民權觀念,沒有民權觀念,所有現代法學的監督、制衡機制當然就無從產生,所以民國以後北洋政府時代的法律還有一丁點大清律例的影子,到了北伐成功國民政府頒佈的中央政府組織法及民法、刑法等六法,把傳承了幾千年的中國法律完全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真正的儒並非德法並重 但是法治是文化問題,思想、觀念問題,而法律的條文是死的,中國法學思想觀不進步,法治之路崎嶇而漫長,中華民國立國快壹佰年了,我們法治還沒有成功,何以如此?因為中國文化裡有太多反法治的思想,儒家是主張德治的,德治者其就是人治,主張人治其實就是反法治,孔子說:「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孟子也主張德治,他認為「徒法不能以自行」,德治就是人治,德治就是反法治,一直到今天研究經學的迂儒置四書經文於不顧,置歷史證據於不顧,曲解儒家思想,把儒家精神解釋成德法並重,這是一種護短的心態。是假儒者。 非但儒家、連法家,一方面提倡成文法,一方面主張帝王可以不守法,同時又替帝王設計了一套又一套的帝王學(南面術),法家理論非但矛盾、而且也充滿了反法治思想。 生活中帶有反法治思想 且不說學術理論,就中國人的性格而言,本身就有很濃的反法治傳統,如從小聽到父母師長教育我們的話,「民不與官鬥」、「和為貴」、「情、理、法兼顧」、「退一步海闊天空」,這些教訓,就是教你和稀泥,教你不要認真講理,更不鼓勵你用打官司來爭是非、爭自己的權利,但是西方文明的經驗,權力是爭來的,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從來沒有一個聖 政府部門權力最大的是司法機構,司法黑暗那還了得,所以西方國家對司法人員的能力操守有很嚴格的監控辦法,同時也給與司法官很崇高的社會地位,西方的司法人員也多能自重自愛。 濫權與草率提告是關鍵 反觀臺灣因為我們文化到今天還存在很多反法治的幽靈,所以法治之路走得如此艱難,問題的根源在思想、在觀念,臺灣檢察官濫權輕訴,不是一天兩天的問題,在西方檢察官提起公訴者百分之八十以上會被判有罪,在台灣百分之八十以上會被判無罪,何也?因為大多數檢察官草率起訴,證據不足,引用法條不當比比皆是,對於違法濫權的司法人員沒有良好的監督機制,所以多年來許多司法人員草率、懶惰、法學素養不足,引起一籮筐的問題,沒有徹底根治的辦法,雖然民國九十二年通過「當事人行進主義」規定檢察官一定要出席偵查庭、一定要回答被告有關證據取得來源,補充證據等相關問題,但是對於檢察官濫權、輕訴等問題,尚待努力設計徹底解決辦法。 提告本身是值得鼓勵的 馬英九以平民身份告檢察官,姑不論其中對錯,告訴本身就是值得鼓勵的事,告訴本身就是用行動來促進司法改革的表現。 我是被馬英九幕僚列上黑名單的人物,我對馬英九愛之深、責之切的動機也被很多人曲解,但是我從不在乎別人說我,因為我的言論是本於一個知識份子的良心。但是這次我要為馬英九鼓掌,告侯寬仁,告得好!小馬哥加油!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