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2/15 09:12:46瀏覽10351|回應1|推薦38 | |
(Ⅵ)醋酸發酵: 1.氧化作用: 醋酸發酵乃一種氧化作用,亦即醋酸菌與氧氣之作用。醋酸菌因氧氣之存在,可使酒精轉化為乙醛(Acetaldehyde)及水,然後再使乙醛氧化而為乙酸即醋酸(Acetic acid),故醋酸發酵與呼吸之作用大致相同,而與普通之發酵法則有所差別。 2.發酵溫度: 醋酸發酵之溫度與醋酸發酵之良否具有密切的關係。醋酸菌繁殖之最適溫度為30~40度。惟40度之品溫,亦為醋酸菌最適宜之溫度。此時若將空氣間隔或甚至隔絕,則醋酸菌無法繁殖,醋酸發酵逐漸衰弱,而酪酸菌之發酵反見旺盛,因此罈內腐敗現象即隨之而起,致使醋酸發酵因之失敗。因為醋酸菌係好氣性菌亦即需氣性菌(Aerobes;Aerobic bacteria),須有空氣之供應方能發酵良好;而醋酸菌則為專性壓氣菌(Obligate anaerobes),故一遇空氣之減少與斷絕,即會發生不良作用而引起腐敗。 3.供給空氣法: 為了一面謀求醋酸菌之發酵良好,一面又須制止酪酸菌之活動,故須進行下列之保護措施: (1)溫度─發酵溫度不可常在40度或以上,須略使它下降至30多度較為適宜。 (2)攪拌─醋醪濃稠時,形同糊粥。醋醪之內部,空氣不易流入,故須用酒耙時時掏動,一面可使溫度降低,一面可使碳酸氣外出,另外,又可使空氣大量加入於醋醪中。故攪拌工作在加入醋酸菌種之後,仍不可或缺之手續。 (3)加入醋酸菌種─在空氣之中,原本就有野生醋酸菌能夠落入醪中,使之發生酸量,但如全靠外在野生醋酸菌之降落,其他外在野菌如乳酸菌、酪酸菌等勢必一併進入,故須加入醋酸菌種,以使醋酸之發酵旺盛,而使其他菌種不易生長發育,方為適當。 若用純粹培養之醋酸菌種,最為理想。次為即用未殺菌之米醋,取其下部濃厚之菌液,以作為醋酸菌種。因米醋發酵停止之後,其中之醋酸菌,必沉降於器底,除有一部分之死菌及其他細菌與渣滓外,其餘均為醋酸菌,以此細菌之菌液,加入酒醪之中,即可以加強醋酸發酵之效力。 至於加入醋酸菌液之量,以每石米加入1.5~2市斤,加入之後,一面須作適宜溫度之調劑,一面即速用木耙時加攪拌,勿使溫度過高以及空氣之隔斷,而醋酸菌方能在醪中呼吸靈通而充分發酵。若見發酵衰弱,可再加醋酸菌液,且加攪拌,使其繼續發酵酸化。 (4)缸罈加裝掩護器具─當酒精發酵時,會有無數之細小飛蟲,聚集液面與缸罈邊,產生幼蟲與糞蛻,若不立刻驅除,即盈千累萬,迅予遮蔽醪面,此乃腐敗之媒介,故須妥加掩護。一般用綠色鉛絲網作成筒形缸罩,或用透氣之葛布、紗布作成缸罩,既可透氣又可防止飛蟲之孵化,在攪拌之後即重行加罩,以杜絕蟲蠅滋生。 (Ⅶ)食醋之成熟: 自加入醋酸菌約經一、二旬之後,醋酸菌之發酵作用漸漸停止,再待靜置一、二月,液溫已降至20餘度左右。即可加入水分,約米一石,加水50~80市斤,攪和一、二日,即可裝入絹袋,置入壓搾器中,壓取食醋,以酒甕分盛,堆存露天之日光下,使其繼續發酵,增高酸量。 (Ⅷ)食醋之澄清法: 1.自然澄清法: 食醋壓搾入甕,堆存露天,約經過半年以上,缸中一切雜質均沉澱於缸底,而蛋白性物質則凝浮於液面,此乃自然澄清之現象。 2.添加澄清劑: 若新製之食醋,而欲加速其澄清,可加入魚膠5%,或雞蛋白8%,並經加熱攪拌之後,蛋白性物質迅予凝聚於液中,再用絹篩過濾去之,此時食醋液約已大部澄清。 (Ⅸ)食醋之加料: 食醋加料之用意,其一為加入香料,如玫瑰精、陳皮、桂皮、花椒、茴香、丁香等之浸出液,用以增加食醋口味之香氣;其二為加入色素,如紅麴,或其他食用色素如紫色、橘色、大紅色等,用以增加食醋外觀之豔麗色澤。 (Ⅹ)食醋之殺菌: 食醋殺菌之目的,在於為防止食醋的繼續發酵,或嗜酸性細菌的生長繁殖,影響食醋的含酸濃度;另外,亦為殺死有害的微生物,防止病菌的滋長污染,以提高食醋保存期限與優良品質。 欠我十塊-千里之外搞笑版!看看大陸人的創意! |
|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