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對圖書差錯,能做到「零容忍」嗎?
2013/04/15 00:49:00瀏覽455|回應0|推薦1

2013.2.21  光明日報/劉彬

editor approval

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出版物的差錯率在萬分之一以內才算合格。可面對每萬字五六個,甚至更高的錯別字和標點符號的隨意使用,甚至一些顯而易見的語法差錯,我們還能熟視無睹嗎?

五花八門的錯誤和不規範
2012年是「出版物品質規範年」,新聞出版總署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對科技類圖書和文史類圖書的專項品質檢查活動。專項質檢活動結果表明,在抽查的1,579種圖書中,編校品質合格的有1,522種,不合格的有57種,總合格率為96.07%。其中,文史類圖書合格率為96.11%,科技類圖書合格率為96.77%,其他類圖書合格率為94.42%。

新聞出版總署出版產品品質監督檢測中心主任齊相潼表示,絕大多數圖書品質合格,許多圖書呈現出較好的品質水準,導向正確,內容翔實,具有豐富的知識性、科學性、常識性,編輯校對品質上乘。但是,也有少部分圖書內容品質、編校和設計品質粗劣,屬於不合格產品。

在科技類圖書中,常見的品質問題是科技名詞術語、法定計量單位使用不規範。質檢中心工作人員張豔介紹說,這種情況主要表現在有的因襲慣有稱謂,如「酒精—乙醇」、「電機—電動機」、「粘合劑—黏合劑」等等;有的使用學科不當,如將航太科技領域的「熱傳遞係數」錯用於酒類生產圖書中;還有的在法定計量單位使用上依舊沿用舊稱,如「畝」、「斤」等在一些科普圖書中還存在。

圖書差錯多原因何在
面對出版物出現的諸多品質問題,齊相潼分析說,國家有關部門對圖書品質保障體系建設的要求已提出很多年,但仍有部分出版單位未能形成有效的出版品質保障體系。一些關鍵的品質管制環節責任不明確,工作落實不到位,品質管制流於形式,特別是在編校工作中以審代編、以校代編、草率審讀、壓縮「三審三校」等現象時常發生。關鍵品質關口缺乏有效工作規範,委託甚至主要依靠社會上的文化公司代為編校,依靠作者或校對軟體進行校對等現象均有存在。

礙於發展任務重、生存壓力大,少部分出版單位沒有將品質提升到法律要求、社會責任和企業發展生命力的高度來認識,使「品質給數量讓步」,「品質給速度讓步」。齊相潼說:「跨學科跨領域出版,忽視專業資質,也給圖書品質帶來隱患。」有些出版企業把生存和發展的目光盯在暢銷書上,不顧自身條件和所具備的專業資質及業務能力,盲目擴大選題範圍,出版自己不熟悉、不擅長的圖書,致使圖書無法保證品質。

據業內人士介紹,隨著出版規模的擴張,各出版企業新進人員不斷增加,具備資質條件的人員比例卻在下降,編校人員基本功參差不齊。加之對人員培訓不及時和培訓內容的針對性不強,不少編校人員的知識未能得到及時更新,沒有準確把握各項品質標準要求,結果出現了很多不符合相關規定與標準的差錯。

此外,部分編校人員職業精神的缺乏,也導致了出版品質的下滑。在某些單位的編輯出版環節出現了怪現象:作者依靠編輯把關,編輯依靠校對把關;反過來,校對依靠編輯把關,編輯依靠作者把關。在這種相互依賴的循環中,導致圖書錯誤百出。

要在「三審三校」上嚴防死守
怎樣加強出版物品質管制與規範工作?齊相潼開出了幾劑「藥方」:

首先,各級出版行政和主管部門應結合當前出版形勢,在選題論證和審批制度、稿件「三審」制度、重大選題備案制度、責任編輯制度、校對責任制度等方面,適時充實新的管理內容,不斷完善出版物質量的預報機制、引導機制、約束機制、監督機制、獎懲機制、責任機制,保障出版物質量水準不斷提高。

其次,出版單位要圍繞「三審三校」這一保證品質的根本環節,充分認識到編輯和校對是保證品質的兩個根本支撐點,對各職位人員的知識素質和業務技能嚴格要求,保證「專業的事由專業的人來做」。

第三,出版業的核心競爭優勢在於擁有一支整體知識水準高、綜合素質強的人才隊伍。出版單位應根據圖書出版發展情況分層次、有重點地設計培訓內容,開展專業培訓,著重在出版及品質管制法律法規、編輯工作規範、編校品質管制、出版標準規範等方面,提高編校和出版人員的品質意識;在編校加工技巧、文字語言使用規範、專業知識等方面,提高編校人員的業務技能;在出版工作社會責任、出版工作規律等方面,提高編校人員的職業意識和嚴謹、敬業的職業品格;鼓勵「走出去」,支持編校人員多參加各種業務培訓、學術研討、知識講座等活動。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son080&aid=7504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