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日法美國民閱讀現狀觀察
2007/02/03 01:39:59瀏覽1002|回應0|推薦1
2007.1.9 國際先驅導報/王蓴 

塩野七生

任何一個民族都喜歡觀照自己,而日本民族尤甚。

這幾年,日本人讀書量減少,但平均讀書量仍在一定水準。2005年的統計顯示,日本人平均購書在六、七冊之間。日本的讀書群體除學生、上班族外,主婦與退休者也不可忽視。

《國家的品格》熱賣
這幾年,整個日本社會閱讀傾向除追求人生感動、獲得人生技巧外,涉及國家民族問題的主題也頗受關注。2006年,藤原正彥的《國家的品格》賣掉二百餘萬冊,作者竟是御茶水女子大學數學教授,完全與國家問題研究無關。日本出版界流行5萬冊成功,10萬冊暢銷的標準,以此觀之,這本書可稱超級暢銷

追求方便是日本閱讀的一個傾向。近年日本文庫本即小開本書熱賣。現在,出版社除把自家的單行本改出文庫本外,很多出版社乾脆直接出文庫本。文庫本便於攜帶,價格也合理。儘管日本人也抱怨書貴,但與其收入比,書還算便宜。文庫本多為6001,000日元,在東京,相當一碗拉麵錢。

2006年日本人讀什麼書?
2006年末日本人在讀什麼?據日本最大的圖書銷售公司日本出版販賣調查,121521日間,該公司銷售第一位的是塩野七生著《羅馬人的故事──羅馬世界的終結(第 15卷)》。排行榜第二、第三位的是漫畫,第四位為田中芳樹編的《世界的日本人笑話集》。第五、第八、第十位均為小說。第六位則是上面提到的《國家的品格》。第七位是本總結2006年日本偵探小說的書。而排第九位的是野口嘉則的《鏡子法則》,屬人生技巧類。

每週銷售排行,各媒體或書店所薦書目出入較大。但上述排行榜中,有幾本亦見於其他媒體排行榜前位,如《羅馬人的故事》、《世界的日本人笑話集》及《國家的品格》等。在日本出版 業界看,一本書暢銷離不開主題、時機與書名。《世界的日本人笑話集》及《國家的品格》符合這三要素。

喜歡觀照自己的民族
任何一個民族都喜歡觀照自己,而日本民族尤甚。這種觀照心理亦反映在讀書傾向上。前述《世界的日本人笑話集》,折射了日本人探求外界中自己形象的心理,而《國家的品格》則是全球化時代日本人對自我存在的省思。

塩野七生的《羅馬人的故事》(ローマ人の物語2006年出版了最後一卷──「羅馬世界的終結提前出版的《週刊讀書人》200715日號以三個多版介紹了塩野及其著作。塩野七生1937年生於東京,學習院大學畢業後赴義大利留學,後旅居義大利。1992年,她的《羅馬人的故事》第一卷在日出版,此後每年一卷至今。

很多日本政治家都讀鹽野的書。這套書具有的趣味性、揭示的歷史教訓及知識性,是長銷的秘密。此外,在這套長卷中,塩野強調其與羅馬人同步的生活,例如她每年元旦開始工作,她說,這是羅馬人的習慣。該書表達了塩野多元的宗教觀,而對基督教一神論,她持否定態度。塩野強調說,她是以日本人的觀點寫作。(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劉迪發自東京)

法國:新精神、新風格
促使法國全民閱讀、全民寫作、全民批判的對新精神、新風格的追求,到底是何種新精神、新風格呢?

法蘭西素以出新思想而聞名世界,而法國人好讀書、擅思考的品質在整個歐洲也都有著不錯的口碑。在法國的各式溝通工具中,人們最常見的活動不是聊天,不是睡覺,而是閱讀。

200612月的《讀書》(lire)雜誌出版了200612月和20071月合刊,盤點了2006年的圖書20。這20佳包括了小說、散文、短篇小說集、兒童文學、遊記、傳記……20佳的多元化當然反映出了法國人舉世聞名的眾口難調。然而,眾口難調的法國人,卻在一件事情上達成了一致──求新。在這個全民性的強烈願望下,連國界都變得不那麼刺眼了。

調和了各類文學獎和全體法國人民口味的新精神、新風格這一訴求,在榜首作品中得到了極致化的體現。這就是被兩次拒絕法國國籍、以法語寫作的美國人喬納森利特爾的文學處女作《仁慈者》(Les Bienveillantes)。作為美國知名作家羅伯特利特爾的兒子,年近四十的喬納森,早年只在美國發表過一部被他自己稱為蹩腳的科幻小說。當《仁慈者》以筆名送到伽利瑪出版社的時候,總經理安托萬伽利瑪匆匆一看之下,便決定購買了。

該書日後的成功證明了伽利瑪的眼光:2006年龔古爾文學獎;2006年法蘭西學院小說大獎;1112月連續兩個月暢銷榜冠軍;《讀書》雜誌評選的2006最佳圖書」……

暴力、亂倫、敏感歷史主題,加上酷酷的作家身上數不清的特立獨行的特徵,當然還有名作家子弟的身分,《仁慈者》看起來集合了走紅的幾乎所有的必要條件。他的走紅是由於披著納粹的皮的猶太人對歷史話題的炒作?抑或是媒體對這部寫得並不好的小說集體炒作的結果?無論如何,那些把各式大獎都雙手奉上的人們,那些蜂擁而至、掏25歐元來買這904頁紙的人們,都不得不面對這個頭髮凌亂、戴著耳環、總以走著瞧來回答記者提問的作者在該書一開篇提出的問題:長時間地,我們在這地上蠕動著,像毛毛蟲那樣。期待著孕育在自己體內的那個光輝燦爛的、半透明的蝴蝶。然而,日子過去,蛹期還不到來。我們還是停留在幼蟲狀態,苦惱不堪地證明,該拿它怎麼辦呢?

寫作。喬納森如是回答。或許還有閱讀,總之,思考,必須要有新的思想,新的出口。這就是身處各種思想發源地的法國人所熱心、憂心的事業。然而,這促使法國全民閱讀、全民寫作、全民批判的對新精神、新風格的追求到底指向何種新精神、新風格呢?每個人都在提供答案,每個人卻又都沒有確定的答案。在不再有中心,不再以無論誰為本位的世界中,新精神、新風格就淪為一種對相異性的永恆追求。一種頹廢的、在絕望中對出口的找尋。這或許能夠從另一個層面解釋《仁慈者》在法國的成功吧。(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周嫄發自巴黎)

美國:反省與小氣
2006年對於美國非小說寫作無疑是自省的一年,而小說的評選則多少有些小家氣。

對於如《紐約時報》藝文版這樣老硬、冷姿態的書市把門人來說,年度十大書籍大榜的頒布是一個惹眼事件。因為對於公認的評論權威來說,限量往往更多意味著淘汰。不計其數的佳作將在該過程中被略去。而最終,榜上有名者將連同落榜者一道宣布美國文壇新近的脈動。

55的非小說與小說比例工整地分割開現實與虛幻世界的文脈。2006年對於美國非小說寫作無疑是自省的一年,如今年入榜的5部非小說中,以非主流話語講述戰爭的在3部以上。

納旦尼爾菲爾布里克的大手筆《五月花號:勇氣、團隊和戰爭的故事》便是意圖以內省姿態挑戰舊歷史話語體系的美國開國史。同樣具有奇詭天才(《紐約書評》評價)的邁克爾波倫(Michael Pollan)也是以深度的另類歷史書寫引領著這條內省路線。兩本書無疑都影射到了現實的話題,諸如戰爭與國策、全球與地域等等。羅里斯圖爾特(Rory Stewart)這個前英國外交官的第一人稱的敵方見聞錄《夾縫之地》(The Places In Between)描寫了阿富汗的風土與人情,多方位挑戰了今日早已被異化的中東形象,亦是另一種歷史還原的嘗試。

小說的那一半,必須提到今年的幾位《紐約時報》系的落榜者,他們包括菲利浦羅斯(Philip Roth),湯瑪斯品欽(Thomas Ruggles Pynchon)這樣的大師級作者,這些人的新作在另些權威性年度排行榜上多次被提及。而《紐約時報》這樣橫跨嚴肅/通俗、現實/奇幻、試驗/主流、政治正確/不正確河界的文學視線卻掠過了他們的名頭。

上榜的5部小說作品──加里施特恩加特的《荒誕國度》,艾米海佩爾的《艾米亨佩爾小說集》,克萊爾梅蘇德的《帝王的孩子們》,理查福特的《地勢》,及馬麗莎派索爾的《災難物理學專題》各自引領著美國新小說套式的前沿。施特恩加特與梅蘇德故事都是在9-11前打住,讓人猛得想起9-11小說的標籤來。

海佩爾與福特的新作可被視作美國小說在文體與類型上的新典範。兩人都是在多年創作中慢慢開闢出一條記敍現代美國日常生活的妥貼文字形式。同樣寫《常人》故事的菲利浦羅斯,筆調似乎是因為蒼老的巨匠氣沒有上榜,總之它完全不屬於新近的美國小說的範疇。至於以文壇隱士聞名的湯瑪斯品欽洋洋灑灑一千多頁的新範本被拒,可以更進一步證明今年的十大榜是多麼反巨匠與小家氣了,不過,這小家氣又是如此地與現時美國精神狀態貼近。


《紐約時報》推薦2006年度十佳圖書

1、《荒誕國度》(Absurdistan
作者:加里施特恩加特(Gary Shteyngart,藍登書屋出版)
這是施特恩加特的第二部小說,這部粗口連篇、枝節橫生、風格怪誕的小說,堪與果戈裡小說媲美,幾乎每一階層的人都有長長的、粗魯的、狂躁的粗口,每一口呼吸都伴隨著廉價伏特加的氣息。但也是聰明機智和有趣的,結尾處,出人意料地令人動容。《荒誕國度》的主人公名叫米莎凡恩伯格,一個沉緬於說唱樂的身體超重的男孩,他的父親是俄羅斯新富,在俄羅斯富豪榜排名第1,238位。米莎在美國讀大學,可是故事開始時他卻在彼得堡焦急地等待著遲遲不到的簽證。故事描述他在兩個不同世界之間的焦慮和難消的欲望。《紐約時報》書評人認為他也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一個反英雄。

2、《艾米亨佩爾小說集》(The Collected Stories of Amy Hempel
作者:艾米亨佩爾(Amy Hempel,斯克里伯納出版社出版)
在過去二十年中,亨佩爾一直在他的美國短篇小說中展現出一種平靜的力量。一直以來,亨佩爾都特別喜歡在短篇小說中表現她的優雅而點彩式的描繪手法。自從1985年,她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活著的理由》出版後,只出過三本薄薄的小冊子。這部小說集比較全面真實地表現出亨佩爾的創作成就。她的這些濃縮的短篇 小說充斥著聰明而神經質的因素,似乎有些頹廢的敍述者堂皇地說出自己的欲望和不安全感。其觀點表現為既有一種令人興奮的直截了當,又有一種怪誕的深沉。

3
、《帝王的孩子們》(The Emperor’s Children,黃帝的孩子)
作者:克萊爾梅蘇德Claire Messud阿爾弗萊德A肯諾夫出版社
作者描述了一個紐約曼哈頓的知識分子精英群體的眾生相,以喜劇的筆調描繪了他們的舉止言談。小說以2001年為期限,從春天一直寫到年終,直接描寫了9-11事件發生時各人的狀態。這是一群自命不凡的群體,生活在一個相對封閉的圈子內,梅蘇德交錯描寫了三個布朗大學畢業的好朋友的故事,兩女一男,他們雖然畢業於名校,走上社會後卻都很不順,對社會對自我很不滿意。還有兩個是闖入這個圈子的人,野心勃勃頗有心機。他們的加入,使這個圈子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是一部筆法睿智觀察敏銳的世態喜劇。

4、《地勢》(The Lay of The Land
作者:理查福特Richard Ford阿爾弗萊德A肯諾夫出版社出版
這是繼《體育記者》(1986年)和《獨立日》(1995年)之後,法蘭克·巴斯科比列傳的第三部小說──小說是以一個有缺陷的丈夫、一個終日狂飲爛醉的父親、一個先是作家後轉為房地產經紀人的第一人稱自敍開始描述的。這本小說與上兩次一樣,又是圍繞著節日進行的。這一次是2000年的感恩節。巴斯科比已經55歲了,正與前列腺癌鬥爭,他的第二次婚姻又出現了問題。這是一個發生在三天內的故事,充滿了偶然性的事故,有些還特別糟糕。

5、《災難物理學專題》(Special Topics in Calamity Physics
作者:瑪麗莎派索爾Marisha Pessl維京出版社出版
納博科夫的幽靈漂浮在這本處女作的字裡行間。一個聰慧的女孩講述一個神秘的謀殺事件。這女孩沉溺於自身的早熟,卻又受制於父親的管制,她的父親是一個謎一樣高深莫測的巡迴講座教授,小說的37個章節全都冠以經典作家之名。作者是一名只有27歲的女孩,這部小說是她的處女作。

非小說類

1、《跌穿地球》(Falling Through The Earth: A Memoir
作者:丹尼爾‧特魯梭尼Danielle Trussoni亨利霍爾特公司出版
這部緊張、令人傷心的回憶錄記述了作者坎坷的童年,父母離婚時她錯誤地選擇了與父親生活在一起。她的父親是一個越南獸醫,自信滿滿地開始了一趟自信的鄉村男孩之旅,但回來時卻變得狂野而神經兮兮,不再適宜過家庭生活而變得到處追逐女人,酗酒鬧事。作者把這些與她自己的越南之旅結合在一起描述。她與父親一起鑽進地道裡搜尋一個神出鬼沒的可怕的敵人。

2、《陰影籠罩下的高塔:基地組織和9-11》(The Looming Tower: Al-Qaeda and the Road to 9/11
作者:勞倫斯賴特Lawrence Wrights阿爾弗萊德A肯諾夫出版社出版本書對基地組織作了最充分的描述,並以最詳實的資料告訴讀者這一切是如何最終造成了可怕的9-11事件的,書中大量披露基地組織及其賓拉登和他的合作者的秘密,同時描述了一些美國中情局情報官員在阿富汗所做的努力,他們對於迫在眉睫的危險不斷向美國政府發出警告,但卻一再受挫。最令人難忘的是,他在本書中描寫了約翰奧尼爾,一位受盡折磨的FBI情報員,他拚命想阻止那場即將到來的襲擊,最後他死在世貿大廈。

3、《五月花號:勇氣、共同體和戰爭的故事》(Mayflower: A Story of Courage, Community, and War
作者:納旦尼爾菲爾布里克Nathaniel Philbrick維京出版社出版
菲爾布里克再現了1620年那段移民之旅,敍述了移民與麻塞諸瑟茨土著簽署第一份協定的過程。最令人震驚的是,他同時在書中平行地描敘了當下印第安人的生活。

4、《雜食者的困境》(The Omnivore's Dilemma: A Natural History of Four Meals
作者:麥可波倫Michael Pollan企鵝出版社出版
當你面臨自然界出產的一切都可以進食的局面時,決定吃什麼東西不可避免地會引起焦慮,波倫在這本論述充分而見解深刻獨到的書中寫道。對於大部分動物來說,進食只是簡單的生物衝動:如果你是一隻考拉,你就去尋找桉樹葉;如果你是狼,你就去尋獵兔子;如果你是……波倫的文字尖銳、生動、率真又客觀,2006年的飲食類圖書精彩紛呈,這本獨步一時。

5、《夾縫之地》The Places in Between
作者:羅里斯圖爾特Rory Stewart哈威斯特/哈考特公司出版
你是阿富汗的第一位遊客,斯圖爾特,一位年輕的蘇格蘭人,在回憶自己開始阿富汗之旅時,想起了阿富汗當局的官員們對他的警告,那是冬天,高原上的雪下得三英尺厚,還有許多狼,戰爭還在進行中。你會把小命丟在這裡的,我向你保證。那位阿富汗官員說。斯圖爾特於20021月,塔利班倒台後不久就在寒冷的冬天徒步穿越了阿富汗。該書是一本遊記,又不純粹是遊記。斯圖爾特也許是有勇無謀的,但他所表現出來的素質令人嘆服:聰明機智、富有同情心和人道主義精神。他的書把讀者從報紙的頭條新聞中拉過來,地豁開了一個神奇而飽受蹂躪的世界的一面。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son080&aid=7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