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外國名流讀什麼書?
2008/05/25 18:26:23瀏覽685|回應0|推薦4
2008.5.12 新聞午報/宗和


政治家們讀什麼書?大多數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包括那些作家們。西方有句諺語叫「你是什麼,取決於你讀了什麼。」美國著名學者詹姆斯伯恩斯在其代表作《領袖論》中,分析了閱讀與政要之間的關係:一是閱讀歐洲一些政治思想家(如柏拉圖、西塞羅、洛克等)的名著,對政要的影響非常大;二是那些愛讀書的政治家總是能閃爍出不一般的氣質。閱讀帶給政要的作用如此巨大,對於普通人的作用就更不消說了。

布希:經常拜讀《羅斯福王》
今天,美國人要想知道自己的總統在讀什麼書,難度相對要小。《紐約時報》就會告訴全美國人民,布希最近在讀什麼書。

《聖經》對布希影響有目共睹,從來沒有哪位總統在處理國家事務時像布希這樣強調宗教。在伊拉克戰爭前夕,布希還很不慎地將這場戰爭比喻成「新時代的十字軍東征」。

布希讀書有很強的實用價值。競選總統前,布希曾反復研讀反思上世紀60年代文化的著作《美夢與噩夢:60年代留給社會下層的遺產》,他著名的「有同情心的保守主義」這一施政綱領即來源於此書。還有一本書布希經常拜讀,那就是傳記作家艾德蒙莫里斯的新作《羅斯福王》(Theodore Rex)。布希喜歡這本書,因為該書生動地再現了他與這位已故總統之間的「再生緣」。1901年老羅斯福當美國總統,離2001年布希當選總統正好100年。這兩位開創新世紀的總統都面臨艱巨的任務和挑戰。「羅斯福王」時代是美國走向「美利堅帝國」的開始,透過此書,布希的政治雄心可見一斑。
柯林頓:夫婦讀書也瘋狂
柯林頓也是喜歡讀書的美國總統之一。1996年,他正面對著聯邦預算危機,但依然接受了一家雜誌的邀請,列出了他正在讀的12本書,包括三位前總統林肯、羅斯福和安德魯傑克遜的傳記。他曾經對人誇口說,在牛津大學上學時,他一年讀300本書。這意味著幾乎每天都要讀一本書。據說,沙特終身保持著一年讀300本書的數量。但是要記住,沙特是位哲學家,專業讀書人,只是業餘搞政治。

目前忙於競選的柯林頓夫人、參議員希拉蕊表示要「做一個讀很多很多書的女人」。她對媒體說:「我總要忙裡偷閒去讀一些書籍。」報導說,希拉蕊對女性題材的書情有獨鍾,如《小婦人》、《毒木聖經》(The Poisonwood Bible)。《小婦人》闡釋了女性如何平衡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從養家糊口到事業有成的追求。《毒木聖經》讓希拉蕊想起了每個女性面臨的獨有的挑戰與抉擇。《喜福會》讓希拉蕊了解了中美文化的差異。她說,這部小說開闊了我的視野,不僅使我看到了中美文化截然不同與特別的傳統,而且也了解到,不同時代的移民女性,為了適應社會而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

普京:不看寫自己的書
二戰剛剛結束時,「成為一名優秀的特務」幾乎成了那個時代所有孩子的夢想,普京對戰爭和間諜題材的小說也是愛不釋手。

普京還喜歡讀兩類書,一類是俄羅斯和世界上的經典名著,如契訶夫、托爾斯泰、果戈里等人的作品。另一類是一些比較實用的書籍,如彼得大帝、葉卡捷琳娜二世和沙俄政府強硬派代表人物彼得斯托雷平等名人的生平傳記等。他認為,要多學一些與自己的工作有關的知識,另外,俄羅斯歷史上很多偉大的人物值得人們去品味。

普京最不喜歡讀關於自己的書。他總強調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不喜歡別人炒作自己。

卡斯楚:海明威的忠實讀者
剛剛退出政壇的古巴領導人卡斯楚對中國和中國人民懷有深厚的感情,對中國老一代革命家欽佩有加,這在著作中多有流露。早在打游擊戰時,卡斯楚就十分景仰毛澤東,最喜歡讀毛澤東的《論持久戰》。他要求司令部將毛澤東關於游擊戰和人民戰爭的著作印成小冊子,下發到各部隊,被起義軍稱為「來自中國的糧食」。

卡斯楚還是海明威和馬克思的忠實讀者,馬奎斯親眼看到海明威的小說被放在卡斯楚的車內,同時他說「很榮幸自己的作品能夠和海明威的作品擺在一起」。卡斯楚用極富感情的措辭概括海明威的著作《老人與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和《戰地鐘聲》(For Whom The Bell Tolls)。卡斯楚對古巴民眾說,藝術品的魅力會「持續幾千年」,文學的生命將長過「我們所有的人」。

查維茲:印100萬《唐吉訶德》送百姓
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Hugo Chavez雖為軍人出身,卻博覽群書。通常在發表演講的時候,查維茲都會隨口提到他正在讀的書或者喜歡讀的書。而且有一種書始終放在他的書架上,那就是一些軍事或者游擊隊領導人的著作。這些人包括委內瑞拉的獨立之父西蒙玻利瓦爾省、拿破崙、切格瓦拉和毛澤東。

此外,雨果是深受查維茲喜愛的一位作家,《悲慘世界》是他首選的必讀書目。賽凡提斯的《唐吉訶德》(Don Quixote)在查維茲的講話中也頻頻出現。2005年,為了紀念《堂吉訶德》一書出版400週年,委內瑞拉政府還掏錢印刷了100萬本書,免費分發給本國老百姓。

作為「反美鬥士」,查維茲經常閱讀的一本反布希的書就是電影人邁克摩爾的《小子,我的國家哪兒去了?》,查維茲還向大家推薦看美國著名左派知識分子喬姆斯基的著作《霸權還是生存──美國對全球統治的追求》。

席哈克:最愛吟「李杜」
席哈克身上有著太多中國情結,常伴他左右的書籍中,少不了各種關於中國青銅器的專著。在北約的一次首腦會議上,席哈克中途「開小差」,就是為了看介紹青銅器的雜誌。中國文學也深深地吸引著希拉克。中法文化年期間,席哈克曾表示,非常喜歡中國古代詩人李白和杜甫,尤其對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有著特殊的感情。他還表示,自己最大的心願,就是完成一部關於李白的電影劇本。

曼德拉:甘地對自己人格形成關係最大
被譽為「活著的傳奇」的「南非鬥士」曼德拉同樣是個嗜書如命的人,因為投身反殖民鬥爭,他曾被南非白人種族主義政權囚禁在羅本島上,前後長達27年,但在這27年里他手不擇卷,把「羅本島監獄」變成了「羅本島大學」。他後來說,其實監獄生涯對他而言十分寶貴,使得他有了大把的時間用於讀書,而且透過默默讀書,他成功地改掉了急躁的壞脾氣,成為一個有良好修養和寬廣胸襟的政治領袖。曼德拉說不出究竟哪一本書對他影響最大,儘管他認為「聖雄」甘地對自己人格形成關係最大。

福田康夫:喜歡歷史小說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愛好欣賞古典音樂,也是個讀書迷,他最喜歡閱讀的是日本歷史小說,描寫明治維新前期日本混亂歷史的短篇小說集《幕末風雲》尤為他所鍾愛。出身名門的福田康夫對歷史和文化興趣濃厚,尤其對日本由閉關鎖國走向門戶開放的明治維新前後歷史十分關注。他曾聲稱自己最仰慕的歷史人物是在德川幕府中宣導開放、幕府被推翻後又積極協調和平善後的勝海舟。由此出發,就不難理解福田多年來的政治主張和政治角色了。

布朗:愛讀勵志故事
戈登‧布朗是公認的繼邱吉爾後最愛讀書的英國首相,他將閱讀書目獨家透露給《泰晤士報》。書單中,排名前兩位的是美國前副總統高爾關於美國政府怎樣決策的《難以忽視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和前美聯儲主席艾倫‧葛林斯潘的《我們的新世界》(The Age of Turbulence,混亂時代)。布朗的第三選擇讓人頗感興趣——塞巴斯蒂安‧福克斯(Sebastian Faulks)的作品《恩格爾比》(Engleby)。該書講述的是上世紀70年代發生在牛津和劍橋大學裡的故事。書中的主人公出身卑微卻苦心鑽研,最終成為報紙記者。

中國哲學史
朴槿惠:酷愛中國經典
韓國總統朴槿惠說,自己在絕望中,閱讀了大量中國古典書籍,其中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幫她重新找回內心平靜的生命燈塔。

喜歡中國哲學的朴槿惠曾表示,馮友蘭的著作《中國哲學史》對她有著終身銘記的影響,「在我最困難的時期,使我重新找回內心平靜的生命燈塔。」朴槿惠曾經在韓國文藝月刊上發表過一篇文章,叫做《遇見我人生的燈塔——東方哲學》,其中有這麼一句話,「自與《中國哲學史》相遇,我恢復了心裡的寧靜,明白了之前所不能理解的許多事情。所謂人生,並不是與他人的鬥爭,而是與自己的鬥爭。」
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

柴契爾夫人:最愛經濟著作
對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影響最大的,是經濟學家佛雷德里克‧馮‧哈耶克(Friedrich Hayek)的著作。哈耶克對計劃經濟的抨擊、對工會主義的反對以及主張政府少介入社會的主張,都對她政治觀點的形成產生重大影響。她成為保守黨領袖後,曾把哈耶克名著《自由憲章》(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自由與秩序)帶進議會,並當眾甩在桌上,聲稱「這才是我們應遵循的道路」。當選首相後,她更多次會見哈耶克,並經常重溫哈耶克那些對計劃經濟最強有力批判的書籍。
korea prendent
《遇見我人生的燈塔——東方哲學》
韓國總統 朴槿惠
我走過的路與眾不同。在大學時期,我夢想成為電子科學領域的產業主力軍。

但是,在我22歲時,母親突然過世,我的人生道路也從此完全改變了。我自然而然地彌補母親的空位,放棄了自己的夢想。但不出幾年,父親也同樣離我們而去。在我不到30歲的時候,雙親都遇刺身亡,我和弟妹們的心情何等的絕望和痛苦,可想而知。

讓我更絕望的是,陪在父親身邊的人一一離開,而且我的父母由於政治原因受到人們的指責。

我彷彿失去了一切,連呼吸都很困難,想要放棄一切。每當我看見其他家庭手拉手去郊遊,在心裡念叨:「若我也出生在平凡的家庭,那多好啊……」。

熬過如此痛苦的時間,恢復平靜,是不斷地與自己進行對話,與自己鬥爭的過程。讀東西方的古典書籍,進行冥想,天天寫日記,回顧自身,這樣慢慢地堅定了內心。

就在這時,有一本書悄悄地走進我的心房,成為了人生的導師,那就是馮友蘭先生所寫的《中國哲學史》。東方哲學與重視邏輯和論證的西方哲學不同,講究領悟。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哲學家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史》蘊含著做人的道理和戰勝人生磨難的智慧,讓我領悟到了如何自正其身,如何善良正直的活著。

如同我的外號「筆記公主」,我無論見任何人,聽到什麼樣的內容,會把所有的內容都會記下來,看書的時候也是如此。

讀《中國哲學史》時,我把每個引起共鳴,讓我有所領悟的句子都寫在筆記本上,將含蓄的文字和字裡行間中找到的真理刻在我心裡。現在偶爾也會翻開以前的筆記本來回憶當時的感受。

「最佳的修身之道是不矯揉造作,順其自然。這就是道家的無為、無心。」

「推己及人,即為『仁』。」

「坐密室如通行,馭寸心如六馬,可以免過」,這些句子依然深深地打動我心。

自與《中國哲學史》相遇,我恢復了心裡的寧靜,明白了之前所不能理解的許多事情。所謂人生,並不是與他人的鬥爭,而是與自己的鬥爭。為了在這場鬥爭中獲得勝利,最重要的是內心必須堅定,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和欲望。我懂得了平凡但珍貴的道理:金錢、名譽和權力都如同刹那間煙消雲散的一抹灰燼,只有正直的人生才是最有價值的。從此人生的苦難成為激勵我的夥伴,真理成為照亮我前程的燈塔。

溪流有石頭才能發出清脆的流水聲,人生亦是如此,遇到痛苦之石才能歌唱生活。我也因經歷了痛苦的時間,使全新的人生價值在心底深深找根。當我失去一切深陷絕望的時候,反而看到了嶄新的希望。

與其放棄,不如再一次思考命運所賦予的使命和責任;不論大小輕重,不如再一次思考自己存在的理由。若把挫折當做夥伴,把真理當做燈塔,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能找到克服的方法。

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史》把深藏已久的東方精神遺產挖掘並擦亮,使其成為閃閃發光的寶石,讓我們明白如何堅定地走過這花花世界。對於我來說,遇見這本書,是無比珍貴的緣分。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son080&aid=1900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