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俄羅斯】歷史小說受俄語布克文學獎青睞
2014/02/08 21:01:07瀏覽777|回應0|推薦6

2013.12.17  文匯報/王嬌

2013俄布克獎名單

新科俄語布克獎得主沃洛斯展示其獲獎小說《歸返五溪村》

2013年度12月初,俄語布克文學獎決選結果在莫斯科揭曉。現年58歲的知名作家安德烈‧沃洛斯(Андрей Волос)憑藉歷史小說《歸返五溪村》(Возвращение в Панджруд,返回潘吉鲁德)折桂,並獲得150萬盧布獎金。

設立於1991年的俄語布克文學獎是俄本土文學最高榮譽獎項之一,旨在扶掖俄羅斯嚴肅文學創作。該獎項評選機制於1992年正式啟動。本年度被提名的作品共計82部。10月初,官方公布了入圍短名單的六部作品:安德烈‧沃洛斯的《歸返五溪村》、葉甫蓋尼‧沃朵拉茲金的《拉夫爾》(桂冠)、瑪格麗特‧赫姆琳(Маргарита Хемлин)的《調查員》(Дознаватель)、安德烈‧伊萬諾夫(Андрей Иванов)的《哈爾濱的螟蛾》(Харбинские мотыльки)、傑尼斯‧古茨科的《雄性β》以及佛拉基米爾‧沙普科的《在廣袤世界之腳》。在決選中,沃洛斯憑藉《歸返五溪村》從五位評委手中贏得了三張選票,以壓倒性優勢完勝。

歸返五溪村

從歷史中尋覓未來
安德烈‧沃洛斯是莫斯科作家協會會員、《新世界》雜誌社科部成員,現定居莫斯科。他於1955年8月4日出生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別一個地質學家家庭,1977年畢業於莫斯科石油天然氣工業學院。畢業後回到杜桑貝,曾經從事塔吉克詩歌的翻譯工作;後來,他在莫斯科一度從事地球物理研究及程式設計員的工作,並做過房地產經紀人。對此,安德烈‧沃洛斯說:「我很高興,我獲得了技術教育……由於經常出差考察,結識了很多人,感受到了極其豐富的生活。如果當時我直接成為人文學者的話,那麼,這一切我都不會經歷和擁有。在工作過程中,我考過兩次文學院,我的詩都通過了創作競賽的第一輪,僅此而已。但要想考上,我的詩還略嫌不夠,還必須要有對於理想的忠誠。總而言之我沒有成功,對此我並不特別遺憾。」

1979年安德烈‧沃洛斯在《帕米爾》雜誌發表了詩歌處女作,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從事詩歌創作,並將塔吉克語的詩歌翻譯成俄語。1988年他出版 第一部詩集《舊公路》;1986年在雜誌上發表其第一篇短篇小說,3年後出版第一部中短篇小說集。安德烈‧沃洛斯在《新世界》《旗》《十月》《民族友誼》等雜誌發表中短篇小說及長篇小說多部。短篇小說集《胡爾拉馬巴德》一書曾攬獲包括國家獎在內多個獎項,該書與其後來的中篇小說《不動產》一樣,同作者自身的生活經歷相似,但並不能稱其為自傳性小說,作者說,「我試圖表達主要的東西(生活不是被簡單地覆蓋到了紙上,它不得不為適應複雜結構而被扭曲)。我非常習慣於自己的虛構,有時,自己都不能明白自己到底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按照批評界的觀點,「安德烈‧沃洛斯在情節尖銳的虛構小說和嚴肅文學之間找到了一條中庸之道,創造了一種繼承俄羅斯經典散文傳統的真正的當代小說」。

儘管獲得過許多獎項,但沃洛斯並不認為自己的創作有什麼特別之處:「作家根本不會因為寫作而立功……如果我們能夠理智地看待事物,就會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無論是小說還是詩歌──都只不過是作家生命活動的副產品而已。」

2006年安德烈‧沃洛斯因長篇小說《製作動畫片的畫家》而獲得「大書獎」的提名,該作品被批評界界定為一部「綜合現實與幻想、心理小說與反烏托邦小說等元素」的作品。此外,他還獲得過多項國內外獎項。

安德烈‧沃洛斯在寫小說的同時還創作詩歌。他認為,詩人和散文家不是截然分開的。「詩人──這是一種心靈狀態,在這個意義上詩人也可能是散文家。而一個好的散文家不可能不是詩人。詩人──這無論如何不是社會地位,詩人的社會地位連一個能吃的雞蛋都不值。無疑,詩人可能一貧如洗、家徒四壁、一無所有……」《歸返五溪村》一書主人公的命運正是如此。

《歸返五溪村》在安德烈‧沃洛斯的全部創作中可謂獨樹一幟。這部作品花費了作家25年的心血,小說主人公是九世紀塔吉克-波斯著名詩人阿布‧阿卜杜拉‧賈法爾‧班‧默罕默德‧魯達基(858-941),他是波斯語詩歌之父,現代波斯(塔吉克)詩歌的奠基人。盡管他現今在故鄉倍受尊崇,但他的事蹟卻鮮為人知。魯達基性格開朗、熱愛自由,他熱情謳歌美麗的大自然、真摯的愛情以及生活的歡樂,後應薩曼王朝統治者納薩爾二世(914-943在位)之詔到布哈拉,充當宮廷詩人,937年因故失寵,被驅逐出宮,並被挖去雙眼,貶返家鄉,回到故鄉小村潘吉魯德(在塔吉克語中意指「五條小溪」),在貧窮中度過晚年。

安德烈‧沃洛斯實際上是杜撰了詩人魯達基的性格和生平。作品以回憶的形式展開對詩人生平經歷的敘述:遭受失敗的「詩人之王」沉醉於自己的回憶之中,沃洛斯坦言,「我對老人命運的闡釋更多是傳奇式的,而不是歷史性的。我努力不使自己的闡釋與歷史文獻相矛盾,而文獻的確非常少,只有某些生活的細節。」《文學俄羅斯》雜誌記者曾就歷史細節問題問過沃洛斯:「您以前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真正的或杜撰的有具體職業的當代人。而突然──是實際的歷史人物,中世紀的一位偉大詩人。您不害怕嗎?儘管,當然,那些能夠抓您辮子的見證人都不在了……」對此,安德烈‧沃洛斯回答:「文學的主要任務不是真實地描寫,而是與人心靈的溝通:產生共鳴,感同身受……人們寫了很多書,批評托爾斯泰在細節上的錯誤:例如,某個團的輕騎兵服裝的邊飾實際上不是這樣的,而是那樣的……但是,難道這是關鍵所在嗎?我們永遠不會忘記的是娜塔莎‧羅斯托娃,在某個時刻,她曾經決定背叛安德烈‧保爾康斯基,與阿那托爾‧庫拉金私奔,而毀掉自己的生活。」

作為懲罰,從布哈拉到潘吉魯德大約300公里的遙遠路途,盲眼老人魯達基必須步行跋涉。給他當嚮導的是一個16歲的少年舍拉夫康。他們一步步走過了並不輕鬆的旅程。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顯見的事實愈加清晰地呈現出來:在他們兩人當中,「明眼人」並不是少年,而是老人。不是少年嚮導在引領老人,並預防了路途中可能出現的許多意外危險事件,而是睿智的盲人魯達基在引領著少年舍拉夫康,逐步向他揭示出人生的秘密。安德列‧沃洛斯在小說中成功地塑造了詩人鮮明的不同尋常的形象。這是父與子的永恆母題,而且具有東方中世紀的風格。年輕小夥子舍拉夫康陪伴老邁的盲人走過漫長而危險的路途,他並不知曉老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詩人之王」賈法爾‧魯達基。舍拉夫康不情願地上路,旅伴又是個愛挑剔、性格怪癖的老人。但隨著時間推移,舍拉夫康深深陶醉於老人所講述的古代王朝興衰的傳奇,老人向他講述光榮的詩人和偉大戰士們的故事,追憶過去並預言未來。

縱觀近幾年俄語布克獎的獲獎作品,可以發現沃洛斯的這部小說與葉甫蓋尼‧沃朵拉茲金的《拉夫爾》以及葉列娜‧寇里亞京娜的《鮮花十字架》(Цветочный крест)之間的相似之處:這三部小說都是反映俄羅斯中世紀的現實生活,具有不同尋常的情節線索,描繪繁冗的生活細節以及大量運用當時的俗語、舊詞等,作者們敢於將上述因素大膽融入自己的作品之中,逐漸形成了一種新的俄羅斯歷史小說創作規範。

本年度俄語布克獎短名單中有五部小說都或多或少地涵蓋了部分歷史事件。大獎評委會主席、上屆俄語布克獎得主安德烈‧德米特里耶夫(Андрей Дмитриев)認為這已成為一種趨勢:「大概,作家疲於直面現實。當他們試圖從當下的生活中明白些什麼時,就會去關注歷史、回歸過去,要麼把歷史神化,要麼認真研究它。這些作家不僅出現在短名單、長名單裡,更出現在布克獎所有的名單中」。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son080&aid=11029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