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秋天晴空下的潭柘寺,莊嚴的大雄寶殿。
北京作為中國的五朝古都,城內和近郊都有無數古老的寺院和古剎,然而朝代更迭
戰亂頻仍,許多寺院不是毀於戰火就是已經移作他用,而像潭柘寺等位於郊區的千年
古剎因地處偏僻,受兵災動亂影響也就少些。雖然歷經一千多年,依然矗立在北京的
西郊,接受人們的參訪和朝拜,提供心靈上的慰藉和寄託。
以前寺院的高僧都會在院內種植象徵佛教的樹木,如杏樹、松樹或娑羅樹等林木。
所以北京的寺院也多有古銀杏相伴,而潭柘寺千百年來的這些古樹、銀杏相伴著寺院
和佛陀、菩薩,度過無數的春夏秋冬,日益高壯,如今古樹林蔭蔥鬱,到了秋天時那
片銀杏的金黃和滿山的秋葉,更是讓這古剎充滿秋的韻味,有著詩畫般的意境,
潭柘寺毘廬閣前廣場上的東邊,種植於唐朝的千年銀杏如今已高達三十多米,周圍
約有九米寬。是北京最古老的銀杏,乾隆皇帝封這棵古銀杏為帝王樹。
左圖是西邊對稱的一棵,遼代時配植的古銀杏稱為配王樹。
現在去潭柘寺的交通也很便捷,出地鐵一號線的終點站蘋果園,
再搭931公車約一個小時可達。
通往潭柘寺的山路
2015年的11月5日到15日是潭柘寺的第六屆銀杏節 天氣不錯 遊人也不少
群山環抱 古樹參天
潭柘寺前威猛的石獅子和形狀奇特的古松
山門前的的牌坊 正面是康熙皇帝御筆 翠嶂丹泉 背面寫著香林淨土
潭柘寺山門上方的敕建岫雲禪寺是康熙的御筆,康熙34年康熙帝二次來到潭柘寺後
,撥款整建寺院,並將寺院命名為岫雲禪寺。
據現有的史料記載,潭柘寺始建時的寺名為嘉福寺,唐武則天萬歲通年間寺院擴建後
改名為龍泉寺,金代時曾改名為大萬壽寺,明英宗天順元年恢復舊名嘉福寺,清康熙
三十一年改稱岫雲寺,直至現在的潭柘寺。現在的寺名是因寺後有龍潭,山間遍布柘樹
,故而得名潭柘寺。
過了潭柘寺山門首先是天王殿,殿正中供俸著彌勒佛,兩側是四大天王,彌勒佛的
背後是佛教的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過了天王殿是大雄寶殿 寶殿正中供奉的是佛祖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的左右侍立著
的迦葉尊者和阿難尊者。寶殿兩側供奉的是十八羅漢。
現在的潭柘寺在金代時就已經是皇家寺院了,在明清期間維修和擴建過程中,有大量
皇家建築風格融入其中。潭柘寺的大雄寶殿是重簷廡殿頂,與故宮太和殿的設計模式
如出一轍,殿脊琉璃鴟吻造型也與太和殿的鴟吻一樣。
大雄寶典門額上是乾隆皇帝御筆福海珠輪橫匾
文革時的破壞已大致修護。如今人們有了宗教的信仰,潭柘寺又開始香火鼎盛。
大雄寶殿的後方就是毘廬閣的廣場,廣場上有兩棵七百多年的娑羅樹,
和北京最老的一對銀杏--帝王樹和配王樹。
銀杏的前面是一對古老的娑羅樹
碩大的銀杏 樹葉已呈現一片金黃--帝王樹真是實至名歸
牌子上寫著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根據北京古代建築研究所副所長包世軒的說法,
潭柘寺創建應與西晉後期鎮守北方的幽州刺史王濬有關,推算創建於西晉永嘉元年
(公元307年)距今已1700年。比起北京更為古老,故說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
左邊是娑羅樹右邊是配王樹
廣場的中央是神州第一護國轉經筒
千年的帝王樹北京最老資格的銀杏
古老的千年銀杏在北京秋天的陽光下 是如此的燦爛耀眼
2014年9月28日落成啟轉神州第一護國轉經筒
轉經筒內置祈福經文可自動或是手動轉動祈福
這是配王樹 種植於遼代 為了使廣場上的銀杏左右對稱
種植於唐朝已經一千多年的銀杏 乾隆皇帝封這棵古銀杏為帝王樹
對稱的娑羅樹和對稱的千年古銀杏 形成了一片的金澄 美得讓人讚嘆不已
後來種植的配王樹一樣高大
來寺院參拜祈福的多是年輕一輩
毘盧閣是潭柘寺中軸線上的大殿,是寺內最高的一座殿宇。毘盧閣上層閣樓現為文物
的展廳,下層閣的門額上是乾隆皇帝手書圓靈宗鏡的匾額。
下層殿內供奉五尊佛像,中央為毘盧遮那佛,毘盧遮那佛的左側是南方寶生佛和
東方阿朗佛。毘盧遮那佛的右側是北方不空成就佛和西方阿彌陀佛,五方五佛,代表
佛的五種智慧。
匾額毘盧閣三字出自清康熙皇帝御筆手書。
毘廬閣東側有座白塔,這白塔不是舍利塔,而是金剛延壽塔,是明代越靖王朱瞻墉
於正統二年(1437年)所建的塔中所藏的是皇太后的生辰八字和佛經,越靖王意在
藉助佛的力量,為皇太后祈福和延壽。
塔為覆缽形藏式塔,磚石結構,塔身下面是四方形的須彌座,長寬各5丈,須彌座上
有3道環形的金剛帶。
在舍利塔後面的牆壁上,鑲嵌著一塊石碑,字跡已經十分模糊,只有少數幾個字
尚可以辯認。這是潭柘寺現存最古老的一塊石碑,立於金代明昌五年(1194 年)
已經有800多年了。碑上刻的是當時潭柘寺住持重玉禪師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詩,記述
了在金大定年間,皇太子完顏允恭到潭柘寺進香時的盛況。 《日下舊聞考》中收錄了
這首詩,名為《從顯宗皇帝幸龍泉寺應制詩》,全文如下:
一林黃葉萬山秋,鑾杖參陪結勝遊。
怪石闌珊蹲玉虎,老松盤曲臥蒼虯。
俯臨絕壑安禪室,迅落危崖洩瀑流。
可笑紅塵奔走者,幾人於此暫心休。
敲鐘祈福 十元三響 ^^
元世祖忽必烈的三女兒、昌國大長公主茶倫,法號妙嚴,為了替她的父親贖罪,到
潭柘寺出家,後終老於此。據傳公主每天在觀音殿跪拜誦經禮懺觀音,將地磚磨出
兩個腳印,如今這磚仍然在觀音殿內。
寺院後面的楓葉逐漸黃 散發著絕美的秋意
潭柘寺楞嚴壇是寺內高僧講授楞嚴經和舉辦楞嚴法會的地方,因年久失修大殿的
上簷坍塌,後於1967年將大殿拆除。2013年重建楞嚴壇。
在寺院一角展示的奇岩異石 非常賞心悅目 不過價錢不斐
潭柘塔林是潭柘寺歷代住持高僧圓寂的地方
古樸安然的塔林,潭柘寺塔林分為上下塔,上塔院建於清代,全部是覆缽式塔,
現存28座,以震寰塔為主塔;下塔院主要為金、元、明三代修建,現存47座,以
廣慧通理禪師塔為主塔。另外還有金代公長老塔,元代妙嚴大師塔,印度高僧
底哇答思塔,日本高僧無初塔,以及安葬普通僧人的十方普同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