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只許州官放火-淺談避諱】
2014/11/30 10:49:58瀏覽282|回應0|推薦0
【只許州官放火-淺談避諱】

《典故出處》只許州官放火典故出處:宋·陸遊〈老學庵筆記〉卷五:田登作郡,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於是舉州皆謂燈為火。上元放燈許人入州治遊觀,吏人遂書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何謂避諱》
古代之人對於帝王或尊長不能直呼或直書其名,否則就不尊敬,因犯諱而坐牢甚至有生命之危。所以用意同或意近的別字來代替。因此歷史上出現了不少把人名、地名或事物名稱改變的奇怪現象。

《避諱盛行的時代》
避諱是中國封建時代的特有現象,起于周盛于唐宋,至清代更多,直到民國建立後廢除。

《諱避的對象》
1. 為帝王:
秦始皇的父親名子楚,於是把楚地改為[荊]。 
漢明帝叫劉莊, 時人竟把〈莊子〉一書改為〈嚴子〉。 
漢宣帝名劉荀,所以時人將荀子,荀況字[荀卿]改為[孫卿]
2. 為尊者:
下屬官員對上級長官的避諱,如晉羊祜死後,荆州人為避祜名,將戶改為[門]。〈紅樓夢〉書中林之孝的女兒原名[紅玉],因犯了寶玉的諱,只好改為[小紅]。
3. 為長者:
唐李賀就因為他父親名[晉肅],進與[晉]音同,便不能參加進士考試,縱然飽讀詩書,也終生不得志。
4. 為賢者:
宋人鄭誠,非常敬仰孟浩然,有一次他經過郢州孟浩然亭,感慨的説: 對賢者怎麼能够直呼其名呢?於是把浩然亭改為[孟亭]
5. 為己諱者:
田登的[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即是。
《避諱的方法》
1. 改字:荀卿改為孫卿,莊子改為嚴子。三國時吳國孫皓,避其父諱,將建業,改名建,建興元年,因避愍帝司馬鄴諱,改名[建康]
2. 以別字替代:唐代的女真族唐時屬於契丹,因避契丹主宗真之諱,曾改稱為[女直族],。

3. 缺筆:避唐髙祖李淵之諱,淵字寫成[沜]。如唐太宗名李世民,將世作[卅]。
4. 改音:前人將孔「丘」字之音讀為[某]。是不敢直呼至聖先師名諱。據《至正直記》有云:「子孫讀經史,凡云孔丘者,則讀作某。」
清雍正時清廷令天下「丘」姓易字為「邱」。平時書寫丘字,都改成丘的古體字。
5. 空字:空字法是將本字空而不寫,或以□代表,或以[某]字,或直書以[諱]字。據〈史記·孝文本紀〉漢景帝名劉啓,在立為太子時,因避諱而曰:[子某最長,純厚慈仁,請建以為太子。] 


《讀後感言》

封建時避諱風氣帶來文獻造成的混亂,帶來文史上的諸多不便。今日看來真是迂腐。韓愈曾作〈諱辯〉一文,為李賀叫屈,[父親叫晉肅,兒子就不能考進士;那如果父親叫仁,兒子豈不是不能作人了嗎]?他的這篇文章,却遭到了當時士大夫的攻擊詆毁。
清代順治帝名福臨,為了緩和民族矛盾,曾下詔,特許臣民可不避諱福字,詔曰:[不可為朕一人,致使天下之人無福。]實在是明智之舉啊!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nice720703&aid=1942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