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4/23 11:29:25瀏覽1816|回應4|推薦101 | |
近日才聽聞“八煙”這個地名,趁著春光明媚大地回暖,
我們一行人經九彎十八拐的山路來到八煙。
遺世獨立的小聚落。古時因進貢天皇的「八煙米」及雲霧繚繞而得名。
灌溉圳溝。因此梯田、石屋與古圳,是八煙聚落獨特的景觀。
近幾十年來隨著工商業的發展及產業結構之改變,八煙的青壯人口逐年 外移,農村勞力不足,水圳年久失修,水田變旱田、良田成荒地。為了 生計 留下的八煙人放棄水稻改種旱作,農藥越撒越多,生態遭到破壞。 所幸林務局與台灣生態工法基金會共同合作,展開八煙聚落水梯田 生態復舊與產業復甦工作。今日的八煙人口仍少,但修復了水圳,又有 企業認養水田,已回到「影子映到田中央,遠山像在我面前」的美麗景象。
“浮圳”是指較高台地上的水圳 “三層圳”是三條平行的水圳,但流向不同的地方。 不用農藥,結合生活、生產、生態的農村復甦工作, 使八煙又見水梯田,並種出好吃的八煙米。 水中央是八煙聚落的秘境,這裡曾是荒蕪的旱田,台灣生態工法 基金會 來此租田放水,什麼也不種。因為有了水,帶來了生機, 除了蝌蚪、 青蛙、水蠆、蜻蜓,連水鳥都來駐足;有了 蟲鳴蛙叫及溼地植物, 整個八煙好像又活了過來。
藍天白雲遠山含黛,看到這一片美景,很自然的想起朱熹的詩。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八煙首墾至今已200多年,他們是漳州蔡氏後人,今戶數很少,因 年輕人外出謀生,常住者約20人左右,且多是70歲以上長者。 在資源貧乏的年代,八煙先民利用現成的火成岩,砌成石屋; 這是一種會呼吸的房子,冬暖夏涼,所以不需要裝冷氣。 恆溫17~18℃的山泉水源源不絕,家家戶戶門前都有洗滌池, 這是清洗蔬果、農具以及堆放雜物、交換資訊的重要場所。
八煙在陽明山北麓,因迎東北信風與東北季風, 整年溼漉漉的,大地一片綠。
浮圳旁翠綠的土馬騌讓春意更濃
綠地和青石在大太陽下,舞動著光影。
八煙出張所是台灣生態工法基金會租用老民宅所設立的在地服務所 辛勤的老農靠著微薄的收入及老農年金,過著樂天知命的生活。 在八煙走一圈好像回到半世紀前的農村,她雖趕不上現代化, 但其濕地生態及獨特的歷史人文卻不掩其光華。
這裡沒有城市的喧囂,沒有科技帶來的便利,也沒有聲光噪音及空氣的 污染。純樸善良的村民過著敬天、知足、簡單的生活,他們順應自然、 融入自然,並堅守著家園。 魚路古道下的八煙,呈現了和諧 永續的生存理念,也是台北近郊得享天籟的世外桃源!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