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花了將近二年,才克服自己的惰性。
要想持續運動,
首先要先克服的是懶惰這件事,
總找得到藉口說服自己不要出門運動 ;
再來得克服運動初期的全身痠痛,
等到撞牆期過了,
差不多就到了上癮的階段了。
萬聖節當晚運動後,與熱舞老師豪哥合照
(又是一個我生得出來的年輕老師 )!
2017年底,與運動訓練老師KRIS上課後,合影留念。
不過,自從有了運動癮之後,
這二年多來,
(算起來,養成固定每周運動四至五天/1小時,
差不多有二年 ,持續運動也四年了)
每天不去流汗一下,
便覺自己面目可憎、身材可惡。
今天中午,
上了一小時可怕的瘋狂拳擊有氧老師Dora的課,
才15分鐘,便汗水大噴發,
45分鐘打完加上必做的15分鐘伸展操,
只有「爽快」二字能夠形容。
而且,身體裡的肌肉會持續十多個小時為我燃燒熱量,
專業用語稱之為「後燃效果」。
過年前後的忙碌採訪撰稿,
化為數千字的「增肌減重」專題,
刊登在三月號「未來Family」月刊上。
這個自己現在非常熱愛的題材,
我身體力行的實踐它。
也謝謝所有啟發我寫這個題目的受訪者們,
她們都是好榜樣。
想看到完整文章,
除了購買月刊之外,「未來FAMILY」官網此篇文章也開放賞文。
請點進下方連結
https://gfamily.cwgv.com.tw/content/index/6904
以下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依序為Renee、Eva徐華吟教練、小刀教練)
媽媽們的健身新處方 用肌肉消滅肥肉
作者:顏艾玨
發表日期:2017-03-01
點擊瀏覽數:2877
運動對女性的好處多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增加肌肉量,它不但能提升基礎代謝率,還能加速燃脂效率,改善不良姿勢,提升生活品質。妳,快來一起練肌肉吧!
歐美健身風,開始吹向亞洲,韓劇男星、台劇男星,現在也崇尚肌肉美,只差還沒在亞洲女明星間流行。接下來鏡頭轉一下,撇開影劇界「不真實」的一面,回到日常的台灣熟女生活,可以發現,這次的全球肌肉美新風潮,也正在台灣蔓延。
全球這股「消脂增肌」健身風潮,要女人們不再只為體重計上的數字糾結,結實的肌肉與好的身材比例更加重要。別以為這是上班小資女的事,練肌肉甩肥肉的運動也很適合職業婦女,把為了生孩子爆增的肥肉給甩了吧!
為什麼「肌肉才是王道」?最主要的原因是「肌肉能夠維持並提升每一天的基礎代謝率」,體內若是肌肉多,搭配高強度的重量訓練還有可觀的「後燃效應」,效果整整差5倍。
基礎代謝率是維持身體生理運作需要的最低熱量,身體要維持體溫以及肺部、心臟、大腦等器官運作,即使睡覺時都會消耗熱量。
台北榮總復健部再生注射治療門診特約主治醫師尤稚凱指出,人的進食除了提供熱量與修復身體外,超過基礎代謝率所需要的養分就會以脂肪堆積,而基礎代謝率取決於人體肌肉含量的比例,因此,消脂增肌其實就是一場食物攝取與肌肉鍛鍊的戰爭。
他強調,「肌肉能更有效率的燃燒熱量。」
常聽到身邊的媽媽阿姨們說「我連喝水、呼吸也會胖!」尤稚凱醫師表示,這是因為人體的基礎代謝率25歲起自然下降,平均每10年下降2~5%,日漸發福是正常現象。
熟女為何需要消脂增肌?「有一種女生體重看似標準,其實體脂肪超高、肌肉量不足,全身外軟內油,俗稱泡芙女。」他說,這種隱性肥胖,除了體態不好看,也容易有心血管疾病。由於脂肪密度較低,相同重量下的脂肪體積約為肌肉的3倍;因此,體重相同的兩個人,脂肪比例高者的外表較為臃腫,體脂率較低者,其身體曲線精瘦而且結實。
此外,俗稱「肌少症」的疾病過去是長者特有,近年卻有年輕化的趨勢,去年就有30多歲女性上班族健檢時,居然連一下仰臥起坐都做不到,就醫才發現是腰椎肌肉量不足所導致。肇因於現代中青壯年族群的工作型態多為久坐,核心肌群無力是主要原因。
曾是杜德偉、周杰倫、張韶涵等知名明星的專屬舞者,現為國泰醫院減重體雕約聘教練徐華吟強調,肌肉是關節、骨骼的「保護層」,建議輕熟女趁著還沒變老,趕緊多練肌肉,透過運動提高肌肉品質,延緩肌肉退化和萎縮。此外,女性練肌肉還能避免減肥反彈。
「單純靠少吃來減脂不練肌肉,身體在缺乏肌肉的情況下,是一種病態瘦。」徐華吟說,鍛鍊肌肉能使腹腿臀部等部位緊致,增強肌肉彈性,讓身材更有肌肉線條感,整個人看起來健美、陽光、年輕。
擁有傲人馬甲線、蜜桃臀與緊實肌肉,總被別人誤認為是健身教練的6年級生Renee說,「好友與先生為了維持身材,食物都川燙後再吃,太辛苦了。我因為長期運動,飲食上反而不必忌口。」國中時曾是足球校隊選手,體育成績優異還被保送南體專,目前擔任服裝配件設計師總監一職的她,「維持健康才有能力愛家人愛自己、做想做的事情。」運動是她這輩子最物超所值的正確投資。
【BOX】關鍵數字
1公斤脂肪:只能消耗6卡熱量
1公斤肌肉:能燃燒30卡
★足足相差5倍
Linda 連 運動讓我享受生活,活出自我
4年級生代表
職業 家庭主婦
身高154 cm,體重42kg
運動資歷6年
現年61歲的Linda,民國100年之前的生活都圍繞著生病的長輩們,
包括婆婆與父母。爸媽相繼於98年底、99年初離世,
婆婆100年6月去世。不必再照顧長輩的她,開始認真而且自在的過日子,「我從運動中找回精氣神,跟自己的身心靈對話。
更在兒子老公的鼓勵下完成這輩子從沒想過的半馬!
下個挑戰也許是游泳。」
起初,陪著熱衷騎單車的先生一起踩腳踏車,那時是99年底。
當時因為長期精神不佳、有氣無力,飽受肩膀酸痛困擾,
中醫說是氣息弱、腸胃蠕動不良,建議應該運動,才起心動念去騎車。
剛開始沒太多感覺,但數十年從來不運動的人本就不該奢望身體
立刻有回報,仍然耐著性子持續騎車。
一年多後,有天逛書店看到一整列慢跑的書,買了一本回家研讀完畢,
好奇心使然嘗試到附近國小操場跑步,才二圈就上氣不接下氣,
流汗喘氣腿癱軟,但是脖子卻覺得很鬆,感覺舒服極了。
就這樣開始慢跑,一個月後能跑2公里。
跑步甚至成了親子間的活動。兒子陪著Linda跑了幾次,
認為跑操場繞圈圈太枯燥乏味,於是轉往河濱公園跑,
很快就進步到一次能跑6公里。運動除了讓Linda重拾健康,還有天倫樂。
她笑說,「為了避免運動傷害,兒子會陪我買書研讀如何訓練、
買專業的球鞋與服裝配裝備;為了讓我有成就感,
他替我設定半馬(21公里)的目標,花了二個月陪同練習,
便成功挑戰人生中第一次半馬。」
103年起,Linda參加社會大學的步道健行活動,感覺活動量太小,
於是轉為爬山。她形容自己立刻愛上爬山,「可以鍛鍊體力、腳力、
增加肺活量、沿途呼吸新鮮空氣,還能欣賞美景。」Linda隔年開始
爬小百岳與百岳,104年再加入瑜珈,每天帶著歡喜心去上課,
肩膀不再酸痛,駝背也不見了,
「現在,朋友都說我比10年前精神更好、更年輕。」
目前,周一至周六Linda會選擇瑜珈課、或快走4公里、
或慢跑5~10公里、或騎單車40公里,視當天體力輪流做。
星期日固定爬山。若遇下雨天,除了上瑜珈課,就在家跳繩、
舉啞鈴、做地板運動。每天加總的運動時間超過90分鐘,
運動強度則以心跳不超過160為準則。身體狀況不佳時
便減弱強度或調整時間,不勉強身體超支。
Box 小提醒
Linda建議一定要有良好配備來保護自己才開始,
例如散步和慢跑最基本的要求是一雙適合的運動鞋與襪子。
上了年紀不可輕忽運動傷害,不求快速,慢慢加強,
當感受到身體的回饋時,自然而然會愛上運動。
下面兩張是Linda的照片,有夠勵志的。
最後,讀者們,
您相信下列這幾張照片是同一個人嗎?
沒錯,她就是教練曾茗羕。
從美術編輯成為肌力有氧教練
永和國民運動中心肌力有氧教師曾茗羕
36歲(2013年)懷第二胎時,我胖了30公斤,體重來到人生最高點93公斤,出院後也還有88公斤,體脂率高達46%。餵母奶的關係不太敢減肥,所以繼續吃,帶小孩雖然累,卻只是身體的勞動,加上睡眠不佳,肥肉就這樣掛著沒動靜。
24小時的奶媽生活,讓我籠罩在「我是黃臉婆」的陰影,悶壞的我為了擁有自處的時間,便以「我要跑步減肥」為由,大方拋家棄子外出跑步。跑著跑著,跑出了興趣,那種汗水淋漓、只聽得到自己呼吸聲的感覺棒極了!當下的靜心,只有「身體」和「我」的存在,所有世俗身分都不再重要。
因為迷上跑步,寧願早起,從1K跑到5K,早晚各跑一次。慢慢的,久久不曾動搖的體重開始往下降,但好景不常,由於不知道正確的跑步方法,造成腳踝受傷不能繼續跑步,當時我擔心的不是「復胖」,而是怕自己又得在家裡24小時帶小孩,不能再有自己的時間,於是積極治療腳傷。
痊癒後,參加跑步訓練班,為了跑馬拉松開始跟隨肌力教練訓練肌力,後來發現我還缺少核心訓練,這才第一次接觸了重量訓練,藉由負重訓練肌力與肌耐力。
當我練到可以扛起一個小學生體重的時候,卻因為一個小小的彎腰動作而傷到腰椎,這時我才知道,「核心沒練好、沒練紮實,其他都是練心酸的。」這種因為腰椎受傷,砍掉重練的狀況在我身上一共發生了三次。跑完半馬後,我一直思考繼續運動的目的是什麼。
值此同時,一個機緣下,2015年我接到生平一對一訓練的案件,首度教課的我非常謹慎小心,依照安排好的課表開始教學,卻發現每個人的體況不同,無法用同一套標準訓練法套用。為了學習如何規劃適合個人的訓練法,我開始參加各種運動的研習,去了解各項運動的重點和方法。
又因為自己常受傷,想更加深入了解核心肌群的訓練方式,2015年陸續參加了彼拉提斯師資證照研習、AFAA(美國體適能協會)MAT墊上核心師資養成班及核心訓練師研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