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最新文章刊登「未來Family」三月號
2017/03/27 17:00:13瀏覽411|回應0|推薦2

最新文章刊登在三月號的「未來FAMILY」月刊。

請指教。

近年來食安問題頻傳,消費者對於食材的「來源」與「安全」愈發在意,如何知道吃下肚的食材是什麼、怎樣往上溯源?農委會緊跟著先進國家歐美日的腳步,民國93年起試辦「產銷履歷」驗證制度,藉由記錄農漁畜產品在生產、加工、流通、銷售各階段歷程,民眾可以透過標章上的追溯碼查詢到生產者的完整資訊,消弭對黑心食品的憂慮。

食安新聞這幾年常佔據媒體版面,塑化劑、香精麵包、混米、假食用油、日本輻射食品、美牛等議題,涉及層面既深且廣。為了讓消費市場重拾對政府的信心、確認農產品具備安全與永續等價值,民國96年起農委會訂定臺灣良好農業規範(TGAP)等作業基準,輔導農民利用風險管理手段,以合乎農業永續理念的方法,正式實施讓生產者資訊公開、可追溯、並且有國際第三者認驗證體系把關產品、水質、土壤檢驗的「產銷履歷」驗證制度。

 從產地到餐桌一目了然

 一般人習慣把產銷履歷稱為「生產履歷」,源自歐盟所使用的「食品可追溯性系統」一詞。農委會企劃處處長胡忠一博士指出,農業是食物的根本來源,飲食事實上是一種信任關係,因為健康無價,基於互信原則而選購了某某老農種的蔬果、特定品牌的魚蝦肉品,「過去大家迷信有機蔬果,但有機認證問題還沒解決,如果想要吃的更安心,不妨選購產銷履歷農產品。」他強調,臺灣地處亞熱帶,高溫潮濕,有些農作物仍然需要農藥來抑制病蟲害,農藥可以分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少數人刻意欺瞞的心。

 

「如果用一句話來解釋,產銷履歷就是各類農漁畜產品與其加工品的身分證。」胡處長說明,消費者可以利用智慧型手機的掃瞄系統,藉由標章上的二維條碼(QR Code)在「臺灣農產品安全追溯資訊網」網站上,清楚地回溯到所購買的農漁產品的身世,包括農友姓名、產地、何時施肥採收、農藥或其他藥物殘留檢測結果的資料,一覽無遺,就好像記載了一個人家庭、教育、工作歷程的履歷表。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deyen228&aid=9931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