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泰雅服飾與排灣琉璃珠的對話」特展於臺博館
2014/10/05 22:52:32瀏覽562|回應0|推薦5

即日起至明年3/1止,

彩虹與蜻蜓-泰雅服飾與排灣琉璃珠的對話特展」

在國立臺灣博物館一樓展出。

該展由文化部臺博館、野桐工坊、蜻蜓雅築珠藝工坊合辦。

此展以臺灣南、北兩大族群:泰雅族及排灣族傳統上著稱的

織品(泰雅)、琉璃珠(排灣)工藝為主題,

展出臺博館典藏的尤瑪.達陸泰雅族群織品、施秀菊的排灣族

琉璃珠作品,並融合館藏傳統文物,透過「生命經驗的文化傳承」

呈現傳統與現代的對話。

http://www.ntm.gov.tw/tw/exhibition/exhibition_d.aspx?d=176&no=25

人生中,已發生三次,唯原住民朋友們的現場演唱讓我落淚


以及,客家創作歌手羅思容的歌聲,亦淚流不已。


雖然,並不懂得歌詞在說些什麼。

直達我心的清透女聲,

原住民的歌聲,不論男女老幼,總能敲打到心房深處,

讓我不由自主地落淚。


不懂那個語言一點也不是問題,

單純的聲音,共鳴與節奏,足矣。

   歌手施孝榮(上圖右)是我的童年偶像(不知是否會被追打?)

他的「歸人沙城」與「拜訪春天」,小四、小五時,百唱不厭。

他是施秀菊老師的弟弟。

二年多前,採訪團隊親赴屏東三地門,那是一次美好的採訪經驗。

與施秀菊老師(上圖右)再次相見歡。懷念那二天一夜。

令人敬佩的尤瑪達陸老師全家人。

聯合報的相關報導

http://mag.udn.com/mag/reading/storypage.jsp?f_ART_ID=537903

泰雅族織女尤瑪 找回失落圖騰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

台灣博物館今天起,展出「彩虹與蜻蜓─泰雅服飾與排灣琉璃的對話特展 」,穿著原住民服裝的婦人與孩子開心合影。 記者于志旭/攝影

泰雅族編織精品流落世界各國,泰雅族織女尤瑪‧達陸廿多年來,從台灣博物館追到日本、加拿大、英國、德國等地的博物館,找回一千五百多個已失傳的泰雅族織品圖騰,重建六百多件泰雅族服裝。

這些泰雅族服裝,今天起在台博館「彩虹與蜻蜓─泰雅服飾與排灣琉璃珠的對話特展」呈現;此展另一亮點是排灣族琉璃珠工藝家施秀菊。她們倆一北一南,以織品及琉璃珠,與台博館典藏的四百件日據時期原住民工藝品相互輝映。

「泰雅族人從出生到踏上彩虹橋,每個人生階段都有一塊布料對應。」尤瑪說,出生時,外婆會送給新生兒襁褓布、女孩成年前會自己織片裙、出嫁前要完成新娘服。為人妻、為人母後,還要為全家人預備服裝,直至臨終時踏上「彩虹橋」的裹身布,一生總是在織品伴隨下見證生命史。

尤瑪的父親是湖南老兵、媽媽是泰雅族人。

她廿九歲辭去公職返鄉,跟外婆學傳統染織。尤瑪說,泰雅族各支派、家族都有不同圖紋。她期待能在原鄉成立織布學校傳承泰雅織布技藝;同時將打造社會企業,計畫在明年開創民族品牌YUMA。

施秀菊十五歲時,母親為她親手縫製嫁衣;她尚未出嫁、母親卻罹癌病倒。為了醫病,家人只得將珍藏的琉璃珠出售,這刺激她日後決定創作琉璃珠。她說,每顆琉璃珠都有不同的名稱、故事與象徵,展現排灣族人對生命現象的特殊情感。

「彩虹與蜻蜓」將在台博館展至明年三月一日。

【2014/09/30 聯合報】http://udn.com/

中時的報導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40930001248-260405

(記者王錦河採訪報導)

「彩虹與蜻蜓:泰雅服飾與排灣琉璃珠的對話」特展9月30日起至明年3月1日在國立台灣博物館登場,將該館原有典藏的重製與當代原民文化工藝一同展出,共展出近400件泰雅織品和排灣珠飾,讓民眾得以參觀原住民南北兩大族群百年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泰雅織品展區以大嵙崁、馬里闊丸、北勢、馬利巴、南澳、

木瓜等8群支系為主軸,在整體一致性中仍可看出區域性的差異。

野桐工坊負責人尤瑪.達陸10多年來多次前往台博館庫房,

從典藏文物中汲取知識與靈感創作,依各區域在圖紋的組合形式

、色彩運用與經緯組織結構等差異,以傳統古法重建失傳的技法

與圖紋,工藝作品再納入博物館典藏。

尤瑪.達陸表示雖然都屬泰雅族,但不同支系的服飾特色和

色彩運用都不同,從中可看見部族的生命力。29日記者會中

伴隨泰雅族親子吟唱織布歌等歌謠,尤瑪.達陸用外婆親傳的

織布機示範編織服飾,解說泰雅族人的一生猶如循環往復的圓,

從出生外婆送的襁褓布、成年前的片裙、18歲的新娘服、

到嫁為人妻、為人母全家需用的服裝,直至臨終時踏上「彩虹橋」

的裹屍布,一生總在織品伴隨下的生命歷程。

尤瑪.達陸表示織布是一個圓,象徵圓滿與團聚,

但縫製的過程必須留下缺口,讓世代接續傳承。

她希望能在原鄉成立織布學校以傳承泰雅織布技藝。

排灣族琉璃珠又被稱為「蜻蜓珠」,因為族人相信琉璃彩珠

是由蜻蜓眼睛羽化而來,同時也是太陽神給予族人的獻禮,

每顆珠子都有個別的名稱、故事與象徵意義,展現排灣族人

對生命的特殊文化情感。但隨著外來文化入侵,加上商人收購,

且燒製方式並沒有典籍及口述記載,琉璃珠在排灣族已消失

很長一段時間。族名達魯札倫.日夢日縵的琉璃珠工藝師

施秀菊因此開始研究燒製技術,1983年她成立

蜻蜓雅築珠藝工作室,後因電影《海角七號》,

才讓排灣族的傳統琉璃珠飾聲名大噪。

現年58歲的排灣族琉璃珠工藝師施秀菊在記者會中

展示介紹她母親在她15歲時為她親手製作的傳統禮服,

也是她後來的嫁衣,回憶過往母親的心意令她不禁眼眶泛紅。

現場身穿傳統服飾的排灣族少女和施秀菊一同吟唱古調

《追求少女之歌》,施秀菊介紹排灣族傳統婚禮服飾與鞦韆。

她還介紹她和工作室成員費時3個月、以1400多顆琉璃珠

編創的琉璃床墊和150多顆編成的琉璃枕,包括土地之珠、

眼眸之珠、蝶蛹之珠等,製作過程中淘汰了3分之2的珠子

才打造完成。

洗手台和燈飾更是用廢棄的鐵鍋與琉璃珠結合而成。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deyen228&aid=17910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