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絕症病患的五階段心境
2009/12/02 15:01:09瀏覽2937|回應0|推薦0

絕症病患的五階段心境

谷巴·露絲和二百多個病人交談之後,在她所著的《死與瀕死》一書中指出,當一個人在等待死亡時,其感情約有五個進行性的階段:否認、發怒、討價還價、沮喪接受 

Kubler-Ross1969發表了此五階段模式,引起了醫護界、健康教育界及死亡心理學者廣泛的注意討論與研究。
然而,後續學者發現這五個階段出現的順序與時間並沒有一定的規律,可能同時發生,也可能重覆,或停留在某一階段(Backer et al., 1982);此階段論也引起諸多批評與修正,但不可否認,Kubler-Ross的理論仍深具影響力,對死亡學的推動實功不可沒,後續研究應取其模式之長而不一定固陷其中(Corr, 1933) 

.
一、否認 

不承認自己病情的嚴重,對可能發生的嚴重後果,缺乏思想準備。總希望有治療的奇跡出現。
對病人來講,宣佈死亡是災難性的打擊,他們的第一個反應是否認,因這突然來臨的厄運感到束手無策和恐懼。他們會說:
「我絕不可能會有此病!」
「一定是診斷錯了!」
「肯定是X光片與別人的混淆了!」
為了支持他的看法,病人可能會去找很多的醫生。
實際上,這種否認是對意想不到的消息的一個緩衝劑,
它可以使病人有時間來安定自己,或者尋找一個根本的防衛方法。 

二、發怒 

病人知道病情嚴重後,表現得悲憤、煩躁、拒絕治療,甚至敵視周圍的人,
或是拿家屬和醫務人員出氣,藉以發洩自己對疾病的反抗情緒,這是病人失助自憐心理的表露。 

這是第二階段,多發生在病人勝過「這是不可能的」這個反應之後。
他們用發怒代替否認,他們的態度是忌妒、憤怒、惱恨,同時要問「為什麼是我?」
「慈悲的神為什麼要這樣做?」這個憤怒期比否認期難以控制。
病人可能會想或講「醫生什麼也不懂,他不懂怎樣來醫治我!」
他們要求護士對他們有更多的幫助和關心,但護士的服務又很難令他們滿意。
有一位患心臟病的病人,是個六十八歲的老婦,她的情緒十分激動和煩躁,
她總覺得食物不好,服務惡劣。有一次,當我為她看病時,
她說:「你雖然很有名,但你什麼事也做不好!」
她見人就批評,對她的丈夫尤其厲害。
後來,她心臟病的情況雖然得以治療,但她的脾氣仍然暴躁,
她很孤獨也很痛苦,她憎惡世界和神。 


三、討價還價 

許多醫生對這個階段有爭議。
部分人同意谷巴·露絲醫生的見解,部分人不同意。
露絲醫生認為,由於發怒不能解決問題,
所以病人會將憤怒變為溫和,希望這樣可以和神講價或討好他。
我記得有一個病人,他曾說若神救了他,他就把金錢和餘生奉獻給神,
但當他病好後,很快就忘記了他的諾言。
其實很多人都是如此,他們在平時咒罵神,但當災難臨到他時,他又迫不及待的求神幫助。
我也遇到不少這樣的人,當病痛使他們難以忍受時,就大叫「媽媽」或「耶穌」。
所以在講價期中,就是平常不信神的人,最後也會歸信神。 

.
四、沮喪 

這是第四階段的表現,當垂危病人不能再否認他的疾病時,
憤怒和怨恨的心情,很快就會轉化成失望。
雖然這情緒也受失業、手術或失去生命上的享受等因素的影響,
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病人自己,
因為,失望意味著人生最終的毀滅。 

五、接受 

這是最後一個階段,當沮喪期過後,病人會安靜地接受自己生命的結束。
雖然他還會退縮和表現得冷淡,但他能確認人生是痛苦的,明白世界沒有留戀的價值。
可是他們的家屬卻不這樣,他們仍避免與病人談他最想知道的事情:
死亡痛苦嗎?死後有無生命?我如何才能確知?我當做什麼準備?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ckwang4664&aid=355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