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爬樹
2021/11/29 11:37:01瀏覽526|回應0|推薦5

    這顆核桃樹應有百年之齡

    塔狀高大正孕著核桃子等待秋熟;「你有多久沒爬樹?」我問著自己不久我發現有婦人牽條狗從腳下走了過去竟然沒發現頭頂上掛了個老頭,於是老頭竊竊自喜,卻不知在高興個甚麼東西。

    老婆抱怨:「到底要做到幾歲!」早就想問快八十的大哥,始終沒好開口,看來答案只在於自己;骨頭卡卡肌力也失去了不少,繞樹三圈先觀察,能上樹是借力使力巧勁而已。站在高高的樹上,感覺還不到房事熄燭的時候。

    古人云:「食色性也」是告子用於論證仁於內義於外。食是喜歡,色是美好,指的是人追求美好的天性,今人望文生義全然蒙得不對頭。

    孔子講禮記:「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是從食欲、性欲構成人類的生活與繁延來說明禮樂之必要。談到的性指的是人類所共通共同的天性。當時並沒有禪宗思想體系更無明心見性這樣的說法

    老伴問「為甚麼你不緊張!」我也只知道事兒不急都不是事,急了就壞事只有壞了的事才是事;人一緊張,神就很難當。一天到晚心不安,早求晚也求,空口述願只見合十不見香燭。凡事多面向豈是一己心力所能改變,佛菩薩也經不起你有求他必應吧。

    相傳二祖慧可來到少林寺,找到達摩自斷左臂以求法。請開示諸佛法印,祖師言非從他人處可得。「吾心不安」將心來我為你安心。「覓心了不可得」安心竟,慧可遂有所悟。這段公案人人耳孰能祥,但能有幾人真受用?

許多人將明心見自性的自性,當成自己本有,故難於契入禪宗旨趣。人心不同自性卻相同,並不是你有你的我有我的。自性存在於天地也存在你我之中,渾然一體不是人我之分更無裡外之別,這是「明心見性」的門窗,卻未見人提起。

    人不離苦。佛家歸納人生中不外生、老、病、死、愛別離、怨僧會、所求不得、五蘊織盛等八苦,更引申出太多的煩惱。要想斷煩惱,先要知道煩惱根源在哪裡,是無名的恐懼、事實的擔憂,還是腦子的運作。

    明知色、受、想、行、識五廕織盛才需講求無所求、無所受,所求即薄,受心亦少,不計得失,看淡苦樂,漸漸的無所住而生其心。

    明瞭眼耳鼻舌身的感知,了解能集諸法而又復升種種法的心是意的作意相狀,漸漸地意不著相心不造境,煩惱自然也不存在。

    誠如初祖所示:諸佛法印雖說非從他人處可得,然我有心寫,你用心讀就是個因緣,也許有所悟就在此時。2021/11/29

( 創作散文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ck666&aid=17068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