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莫大論李敖
2005/09/26 07:47:06瀏覽1305|回應0|推薦3

莫大 :
您說的關錦鵬,好像他有導張愛玲的半生緣,紅玫瑰
白玫瑰是嗎?我跟著看過王家衛的2046(看了至多五
分鐘吶) 真很XDDD,不豬
在搞什麼,李安偶看過臥虎屠龍,蹲龍吧!飲食男女
也看了十分鐘,哈哈!偶
不太喜娛樂片,談不上怎麼,不過看他愛導文藝片M
想丟過去試試,關錦鵬也會去試試,不過相信是死馬
當活馬醫

大陸那邊有學生稱怎麼我們這邊十三 億人都出不了一個
李敖,其實李敖寫的法門寺,什麼東西嗎,怎能跟偶的
隱沒比,這樣說來十三億人也出不了一個莫大,

rosy:
~關錦鵬很擅於掌握女性的心理描述,每個鏡頭都非常有味道,他是我最喜歡的華人導演。王家衛的電影充滿意識流的味道,每一部都要觀眾去思考;不是思考在演些什麼,而是思考在每一個角色的互動中,所代表的意義是什麼。李安的電影像平舖直敘的散文,幾乎沒有隱約的美感,拍什麼都太直接,部部都是充斥表象的電影,我不是很喜歡。

李敖的《北京法源寺》,我特別記得描述背影那幾段,若要比較,《隱沒》應該跟《上山上山愛》相比,不過,有的時候想想,每個人落在茫茫十三億人口裡面,應該都只有一個自己。這是誰也無法否認的。

新的版本我收到了,今晚應該能看完,我會告訴您觀感。

這幾天在研究Martin Heidegger的存在主義(或者說近似存在主義),後來想想他為何會傾向納粹,就是他的想法表像中透露出那種強烈與底下的激進。也不能說他所主張的政治性思維是一種污點,應該說伴隨著這種想法,更能使他的論點變得不再留連於形而上或形而下之間打轉。我有一次某個網友寄給我一篇小說,發現有篇網路小說竟然拿Ludwig Wittgenstein的哲學來寫,搜尋了許久都找不到那人的書籍或blog,感到非常可惜,那位網路小說的作者叫作「Mitzun」,沒有任何資料(我不確定是哪國人),內容用英文寫的,非常出色。不知您聽過嗎?


莫大:
我太受主觀意識左右,法源寺看不上五六頁就看不下去,
下斷語認為李敖別寫小說吧,
,上山上山愛
更是了在書攤上翻了兩頁,就暗笑李敖是個暴露狂,立
即扔回。

張復以前迷維根斯坦迷倒廢寢忘食,像他後來迷富克納一樣(現在大概在迷喬易司),但他後來整個放棄掉哲學和普通邏輯
,而且
整個地鄙視哲學,他以乎較我更具主觀意識。



rosy:
~我也是受主觀意識左右的人啊!喜歡的作家就會全盤接受,不會像張復先生那樣總拿《Three Sisters》來糗James Joyce,沒辦法,我是看《傳統下的獨白》長大的,高中到現在都看了十幾年,可能是習慣了吧。《上山上山愛》並沒有一般人所說得那麼糟糕,若要說情色,根本比不上《巴黎最後的探戈》,要說深度,就是寫太多拉拉雜雜的理論了,一下子談朱熹,一下子又扯到世界各國的姦雄,簡單的言情故事情節,讓他寫得百分之百明顯得就是在扯政治理念,這是他的失敗之處,但我猜測他自以為很成功。父女亂倫這種情節,我認為他處理得比《Voyager》(台灣譯名《玻璃玫瑰》)更深入些,不是拿死亡來讓亂倫情節解套。

但我還是要說:在文學性方面,《隱沒》當然比《上山上山愛》好太多了。

我不知道張復以前迷維根斯坦,看來我在許多方面恰恰與他相反,William Faukner在大學時代就被我厭棄了!哲學是後來迷上的,繼去年迷完佛教後,我就像當初厭惡基督教和儒家一樣拋棄了神學,但我不認為哲學該被鄙視,以後也不會鄙棄,哲學家那麼多,我只挑些感興趣的讀,書要讀完,再來思考,我看沒個十年也想不完吧。哈!女性應該比男性更能深入一個同性戀者的內心,或者可以說,我對於當時他一面想著邏輯,一面又想著罪惡,充滿了無止境的好奇。

忘了跟您說:楓情文學網的資料對我可能用不上,現在我並不急著要出版小說,呵呵,但還是要謝謝您!


莫大:

呵呵!您不必對我客套,這兩年來由於在網上跟你的對話
,我更加確立對自己的看法,同時也看著你的多方吸收
及演進,可惜我己不能自吸收(意思多半是讀書)有多
少進展,雖說並未完全定型。
說來我們的看法及識一直在變,雖說不一定完全是長進,
你,格林,甚至我自己都是一樣,你在超越原先自己,我得
花一連子才理會得到
寫傳統下的獨白時,李敖是獨一無二,幾乎可擬五四的胡適,
即使編千秋或萬歲時的李敖也是了不起的,尤其氣吞山河
的氣慨,活脫當今之項羽,時代演變下,他已不能成
其革命性的重要或了不起,現在抄話題,跟藍綠上演丑
劇,去當時受迫害受壓制的知識青年遠矣,我以為
他後來寫的東東多半不足觀,痛快淋漓固然,看了
只不過消痰化氣,時代意義上和一般暢銷作家相去不遠,
雖說他當年的作品,由於時移勢轉,對現代青年更加尋不出意思。

rosy:

~我沒有客套,只是就兩篇小說來敘述一下想法,李敖自己都說他的《上山上山愛》的主旨是「反政府」,把政論寫到言情小說裡也未必不可,但全篇都在套用,只能說他用「短暫的激情」來替代「政治上的長久抗爭」,感情上面卻顯得不突出了,他筆下的人物萬劫,引述太多別人的名言或詩詞佳句,從頭到尾都在敘述別人的觀念及名言,反而看不出本身的人性面。

莫大和他相反,情感上的描寫很多,從女主角的觀點來闡述她身邊的幾個男人,真的非常細膩,但我總會有種感覺:這個女子滿身悽涼,不是因為她喜歡孤獨,而是由於習慣了孤獨,所以一直有種「逃避人群」的想法。倚賴幻想為生的人,正視現實就會對內心造成不舒坦的感覺,這種人只是想要保有極度的自我與自私,是這樣嗎?

這是我的一點感想。


( 時事評論人物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yumo&aid=69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