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7/22 12:55:51瀏覽653|回應0|推薦19 | |
§ 小說是追蹤現實的虛擬產物,由於它直接接壤並取材現實,是故不能如散文那般作出抽象的直接論述。所以不是論述因果的文字,它是如實或模擬現實的記述。抽象也者乃抽離具相,抽離現實之謂也。
§ 對小說探討,似乎不能不以兩個面相目來分辨其之為用,一面是無可諱言地小說是休閒的產物,從來作用就提供給人們用以消遣娛樂,同時打有小說或說傳承故事起也就承擔了為戲剧影視等等述事的素材與來源,小說之名固為虛構的事實,可它也絕對是寫實的對模擬事實的創作,即使是述說的非現實的事物,也是出之於人類之眼見觀察及藉之想像的事物而促成,缺乏現世界認知的純幻想,由於沒有實物及觀念的依附,同時缺少現實世界的因果關係,人們受制於他們辨識能力,是無法讓人們憑空接納,同時設想者更加受制於其認辨與觀念,不僅無從在其所處的時空內構想,也無從想像,反正任何人類的創作說明及闡述都得以譬取喻, § 然小說或文學之背後也有其進一歩的嚴肅意義,依照我們經常閱讀文學作品的認識,很容易清楚所謂文學是述說個人及週遭的情與事,即是關於個別的人及其事故與生活,每一作品都反映作者的生活、時空、環境及境遇。就我們自身的及身体會可概括地說,中國作家的小說渾濁,歐美作家作品明確,清楚明白,台灣小說黏黏搭搭。文學作品也如繪畫般,各國有各國特色。這裡可沒作任何強調認作西方文學壓倒東方,只不過指指出地域及族群間具有的特點。 而作這樣指證乃為著說明整体上不論何種類型的文學,不論任何地區,任何種族的文學都是陳述世俗的現實生活。然文學內裡含蘊應不止於對現實與過往地陳述,且不應就只是原原本本將我們經歷過的事故和生活再覆述一遍。訴之文學的文字與意蘊,這是不夠的,文學應有其超乎現實存在的意蘊,人們面對文學存在的重視及体驗會要求遠多於此。世俗的生活是人存在的所有,也是庸俗乏味,無可奈何的過程;世俗需要之外,人也還需要超脫俗世,那種屬靈或超越的一面,這才是文學隱晦的一面。俗世太過現實庸碌,面對生活及生與死,人總無以心干情願地囿於此,他們有所寄盼渴想,要超越人生的短暫存在,要求接觸永恆,要超乎己身,要求上昇,要超越人在俗世之侷限,要越過死亡,要與神明並列。文學藝術和宗教一樣具有彌補盼望渴想的效用。自古以來,人們在俗世不能滿足則寄望來世,宗教因之發揮其功能,宗教不止於是窮人的鴉片,不止是畫餅充飢,它確切以空洞的渴望,號稱屬靈的良性葯方來治愈來讓人憑空提昇,文學對人們也有其類似功效,也有著提昇心靈的可能,也是種面對靈性的認同。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