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看電影不等於看小說
2006/01/19 06:45:07瀏覽1083|回應0|推薦3
更新時間: 10/18 2002

蘇童的作品張藝謀拍成電影後,不僅是踵事增華,而且是暴增光華。本地的吳淡如吳念真…等人也是作品一旦上了大銀冪,登時一登龍門,成為台灣的重要作家。
現在莫言等人的作品也莫不是心 存能以上大銀冪為取向,新生代的作家更無論,多少人的之志創作是以改編得以上螢幕和銀冪為標的。
電影席捲人們視聽娛樂以來,也逐步浸入人們種種裡裡外外的活動。文學作品也愈益傾向接受電影影響力,取材與走向不可避免傾向過去,當然文藝本不可能自外與大眾藝術,更何況其本是大眾藝術之一環。
文學作品創作的獨立性,是在於作品的本身,同樣作為訴諸讀者的意向與能否接受為其存在的條件。也就更不能不籍電影來推展其影響力。想海明威作品當時風迷一時,又如原封閉在日本一隅的文學作品羅生門能為全世界側目也莫不是銀冪的力量。顯而易見,如無影片的賣座成效,應不可能享有如此不可一世的名鏧。
取材自文藝作品,而聚眾才智的集体分工達成的銀冪藝術較作家遺世孤孑隻身創作提鍊的文藝作品,所標榜的當然是市場價值,電影創作是棈心設計計劃為市場走向而存在。
文藝創作雖因之藉以得廣為傳播,並且了人普遍地接受欣賞咀嚼。然而也由於電影創作是的包容性,地位上電影是更為涵蓋廣大藝術,使電影藝術居於居高臨下,處於指導與決策的地位。因之文藝創作在電影工業裡面只能算是生產過程中之一環。本身的作用與價值也完全視市場的需要與否。
在此極端統御底創作過程與方位下,一切以市場與大眾興趣為依歸。文藝作品較處於舞台藝術時期更感到失去獨立與自主性。
從社會綜合的功能結合,大致可歸納出如上的觀點。然而文學作品的意義絕不會是如此簡單籠統又粗糙的方式歸納出來的結論。
第一電影電視藝術無法含蓋文藝藝術,以市場趨向為創作手段與標的的藝術,當然只是含蓋部份創造者的意義,而且是極表土層面的意義。無論怎麼動人心弦的連續劇或影片都只能深及感官情緒,視聽官能帶來的效應只是感官直接刺戳與反響。文藝創作者伏潛於表面意識下的另一部份衝動與內在語言,應不是五官快速接收所能立即觸及。通過影視工作者的創作是迴異於文字創作者的再創作。
從沒有較深沈的文學作品能將真髓內蘊搬上螢銀冪,不說托斯妥亦夫斯基、卡夫卡的作品能將作品原意搬上銀寞。托爾斯泰、亨利詹姆士、萊辛不能,甚至連海明威、張愛玲也不能。
第二 以功效取向的聚合才智的創作,可以說是工藝品,不具原創藝術的性向與意義,電影的創作無從彰顯文藝創作的苦心孤旨。
大眾藝術是採擷眾技術與才能的雜合表意,所以富克納為掙錢創作劇本時會感到那麼無奈。王家衛的創作藝術只是他蒐集文藝作品,按表面推意,堆積呈現在銀冪上的效應而已。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yumo&aid=154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