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臉書書寫 434《羅莎蒂的詩,「當我死了,最親愛的」 》
2019/01/01 09:45:34瀏覽781|回應1|推薦14
少年時讀到如像羅莎蒂的詩,像「當我死了,最親愛的,
不要為我吟唱悲傷的歌…」是驚訝佩服不已,只感到這些名詩人真是超凡不群,怎能想出如許令人驚訝感動的句子,怎能有如此怎麼也讓自己思想不及的意念。等到活夠了,歷練也夠了,再看這類文句已很難有如從前那般動容,這些生老病死不都是生命之常之必然嗎?到了這把年紀感慨己不那麼自憫,也沒那麼感情泛濫,偉大的詩人哲人的精僻体會不再那般感動自己,類似的感慨感動已日常化,人生及生活不都是這麼回事,己不再能有所驚訝敬佩的了。


When I Am Dead, My Dearest

By Christina G. Rossetti



When I am dead, my dearest,
Sing no sad songs for me;
Plant thou no roses at my head,
Nor shady cypress tree:
Be the green grass above me
With showers and dewdrops wet:
And if thou wilt, remember,
And if thou wilt, forget.


I shall not see the shadows,
I shall not see the rain;
I shall not hear the nightingle
Sing on as if in pain:
And dreaming through the twilight
That doth not rise nor set,
Haply I may remember,
And haply I may forget.




莫大 發覺上面發貼所論述一個人在其老少之間認知感覺竟會產生那麼大的差異,想來是個人成長過程中 對死亡的認識因著個人成長過程所經受及 對之認知帶出來感覺應不同才造成其間的差異度。因年少年時死亡對少年人還是段遼遠的距離,隨著年紀增長接觸漸多,逐歩見識家人及外人的死亡,死亡不再如前般陌生疏遠及懼避。進入老年後更漸形成了及身的問題,人生漸趨盡頭,不再能廽避死亡,當年少年時期看到詩人寫自己的死亡會覺得驚異,是因著自己尚不至於接近它,不必也不接近死亡,距離保障自己的安全,以致會驚佩人們敢於勇敢的談論自己的死亡, 老了後就不得不時會思及朋友親人之死,更及於自己的死亡,己是可觸及身 邊發生之事了,要接受它,承受它。所以可見兩者之間的態勢大不同,認知的情況也不同,對待之態勢也就不同。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yumo&aid=122887988

 回應文章

北斗
訂正
2019/01/02 10:54
文中「死女」之「女」是「亡」之誤植。
莫大小說 (iyumo) 於 2019-01-03 07:00 回覆:
感謝吾兄一再指正, 感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