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0/27 16:07:37瀏覽567|回應0|推薦1 | |
翻譯策略是翻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內容。人們探討翻譯策略,通常會用二分法來談論直譯與意譯、語義翻譯與交際翻譯、歸化翻譯與異化翻譯等概念,並有不少人往往把這些概念混淆在一起。本文將對直譯/意譯、語義翻譯/交際翻譯和異化翻譯/歸化翻譯三對翻譯策略進行探討,追溯其根源,弄清其概念,並舉例說明其所指。 一般的翻譯教材在討論翻譯問題時,都離不開討論翻譯方法與技巧。我國在八十年代初出版的統編翻譯教程(即張培基等編著的教程),主要是講述常用的翻譯方法與技巧,其中包括:詞義的選擇、引伸和褒貶;詞類轉譯法;增詞法;重複法;省略法;正反、反正表達法,分句、合句法;被動語態的譯法;名詞從句的譯法;定語從句的譯法;狀語從句的譯法;長句的譯法,和習語、擬聲詞、外來詞語等特別語詞的譯法等。 九十年代出版的翻譯教程也基本上沿用這些方法與技巧,或在此基礎上有些改進,例如,柯平編著的《英漢與漢英翻譯教程》,除了提出與張培基教程大同小異的方法外,還提出了變通和補償手段:加注、增益、視點轉換、具體化、概略化、釋義、歸化和回譯。 也有學者(參見劉宓慶1993:196-234)把分切、轉換、詞性轉換、語態轉換、肯定與否定、闡釋或注釋、引伸、替代、拆離、增補、省略與重複、重構、移植等等方法稱這“手段”。 以上所引是不同學者所用的不同術語,用以描述翻譯過程中的具體處理方法。究竟哪些屬方法、哪些屬技巧、哪些屬手段,恐怕是很難講得清楚的。我們在這裏把翻譯過程中具體的操作方法(如以上所述的方法、技巧、手段)都類歸爲翻譯“方法”;而把那些能夠包含多種方法的術語,如直譯法、意譯法、語義翻譯法與交際翻譯法(見下圖)、異化翻譯法、歸化翻譯法等,類歸爲翻譯“策略”。本章討論的就是這樣的翻譯策略。 翻譯二分法 直譯、意譯在傳統譯論裏討論得最多。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在西方又出現了其它的提法,例如:奈達(Nida 1964)提出的“形式對等”(formal equivalence)與“動態對等”(dynamic equivalence) 在本質上和意譯與直譯是一致的。還有其他學者提出的二分法,例如:霍斯(House 1977)的“顯性翻譯”(overt translation)與“隱性翻譯”(covert translation);格特(Gutt 1991)的“直接翻譯”(direct translation)與“間接翻譯”(indirect translation);圖瑞(Toury 1980,1995)的“適當性”(adequacy) 與“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紐馬克(Newmark 1981/1988)提出的語義翻譯 (semantic translation) 與交際翻譯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以及溫努提 (Venuti 1995) 的異化翻譯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與歸化翻譯 (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 以上所述的翻譯方法二分法,既有共通和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本章將對人們常引用及爭論直譯/意譯、語義翻譯/交際翻譯和異化翻譯/歸化翻譯等三對翻譯策略進行探討,追溯其根源,弄清其概念,並舉例說明其所指。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