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射給那被歸檔的
2009/07/06 18:01:24瀏覽378|回應0|推薦0

上圖:越王勾踐之劍,現藏於中國湖北博物館,長55.6cm,寬4.6cm,1965年湖北江陵望山出土。

釋文(李學勤):劍身有菱形暗紋,格上花紋嵌藍琉璃及綠松石。出土時插在素漆木鞘中,莖上纏有絲繩。近格處銘:<越王勾踐自作用劍>二行八字。

此劍出於楚墓,在墓主骨架左側,作為隨身配劍。劍至今鋒利,光澤奪目,堪稱吳越名劍之代表作。傳世另有越王之子勾踐劍,勾踐二字寫法與此相仿。

相關報導:天下第一劍

以彼國之劍,還治彼之匕首!

彼中國典籍記載著,楚人謠: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彼時口口聲聲將以匕首逼吾人墜入城邦流沙的陌生中國女子,妳是共產黨員?

看看吧!

吾人一直屹立著,不帶一絲污泥。


現今網路資源充沛,漢文風潮盛行的年代,從漢字傳統詩當中尋找靈感,甚至抽取意象衍義文字,組裝詩句,我覺得都不難,有沒有興致,能不能挪出完整的空暇時間來班門弄斧罷了。

但要找出本字本義訓詁考據,文字的時代背景,深入歷史的蜂巢(研究過蜂巢的結構嗎?)小心翼翼的扒出濃郁的蜜釀汁液,不會驚動到盡忠戍守的工蜂,那就得靠真材本事,時間與經歷的累積。

囫圇吞棗也不是難事,噎住咽喉尚不致胸口爆裂,只是消化不良或瀉去養份罷了。入樂之詩,或與音韻契合的句子,語法排列,修辭運轉,詞性轉換;語感節奏,音調變調,聲母,韻母,雙聲疊韻......的乾坤大法,步步皆是玄機,尤其要了解過去的年代漢人詩風和現代華文讀者眼中的解讀方式。

想讓"霜葉紅於二月花",文字的栽植技術還得跟臺灣人多多學習;畢竟,從1949年以來,臺灣人就被強制擔負著"復興中華文化,解救中國苦難同胞"的"責任",現在,中國苦難的繁體字,要靠已經不苦難的不同胞的中國人自己來救。

把冶豔瑰麗的李商隱抓來演唱小狗圓舞曲不是不好。格格不入的音韻紛至沓來,協調性太差,毛太多了就成了尨(毛多而長的狗),那不如來唱野有死麕,有特殊癖好的人,讀來大概也其樂融融吧?至少是。

野有死

野有死,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林有樸樕,野有死鹿。白茅純束,有女如玉。

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

。。。。。。。。。。。。。。。。。。

(旁白:無使尨也吠!)))無使尨也吠!)))

( 時事評論雜論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vyjean&aid=3084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