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9/02/10 20:54:56瀏覽545|回應0|推薦0 | |
上圖是目前最確切,最近的史料文獻,讓我認識我出生的土地,她最原始的面貌。 曾祖父,祖母的埋骨之處,母親所稱的東尖山或尖東山,應是台灣文獻叢刊當中所稱的大尖山的支脈. 1947年之後,這些最貼近大自然原始面貌的名稱,不再出現在一般臺灣人閱讀的範圍之內,土地被改革,地主的認定重新設定標準,地名大幅更動:到處有"三民","中華","中山",中正" 大同",太平","和平"等等"教化"意味濃厚的地名和路名. 我想起公視前幾天播出的澳洲電影:孩子要回家(見下圖) 影片介紹見公視網頁:http://www.pts.org.tw/php/mealc/masterpiece/index.php?XPAGE=VIEW&XMAENO=1529 政府自以為是的"高尚"作法,背後隱藏的是對自然以及人性的凌辱. 上圖像不像噴著水泉,昂首潛游到正面的海翁? 當然,也不必為了正名而正名,但一定要對現況做出恢復傳統的顛覆. 是的,顛覆現況,恢復傳統. 例如:運用"天南地北"的傳統觀念,讓南方在上(天),北方在下(地). 所以,上圖的古臺灣俯瞰圖,就成了:恆春在上,臺北縣在下的模樣. 最起碼:下面這張西方人所繪的臺灣古地圖,也可以告訴大家:臺灣觀點,永遠不是臺北盆地為上的觀點. 延伸閱讀: 橫躺的地圖是一種常態http://richter.pixnet.net/blog/post/203836#trackback 延伸閱讀:橫躺的地圖是一種常態http://richter.pixnet.net/blog/post/203836#trackback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