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鷲領台地觀天色~台南測候所
2016/09/14 00:00:57瀏覽3700|回應1|推薦57

鷲領台地觀天色~台南測候所

台南測候所是臺灣現代氣象觀測的啟蒙地,昔日被視為祭天聖地的「鷲領台地」為台南市中心最高點,當年太平境街,現今於台南市民生綠園北側之公園路旁,建成至今已逾百年,為臺灣日治時期現存最古老的氣象建築。

1896712制定5個測候所的地點與名稱,分別是台北、台中、台南、恆春與澎湖測候所,因資材取得因素,台南優先於台北、台南、澎湖等3處建立。

台南測候所建於1898年,廳舍為圓形建物與寬煙囪塔樓兩種構造組成。底下的圓形建物,直徑約略15公尺,其構成的建物面積為180平方公尺,換算合約54.45坪。

附壁柱下緣石造基座,柱腳及外環牆亦以石材連接,基座下方外飾洗石子,幾何造型在全臺罕見,極具建築藝術價值,有趣的是外面的水溝也是呈現18邊的造型。

台南市中區公園路21號是另一處入口。

1989年因建物與設備漸趨老舊,該測候所氣象觀察部分業務亦移轉該地附近的一新建鐵塔,至1998年該測候所觀測業務完全結束。

中華民國內政部於2003年指定原台南測候所的建物為國定古蹟,並開放一般民眾觀賞,平日亦常舉辦氣象活動。

台南測候所於19777月起改名為「中央氣象局台南氣象測站」。而位於該測候所的辦公處所,則另遷至一旁興建新舍,更名「中央氣象局台灣南區氣象中心」。

遠看中央風力塔與斜屋頂,因其外型酷似家中使用之「胡椒罐」,故又被臺南在地的長輩們暱稱為「胡椒管」。

『十八角樓觀星月、風雲薈萃赤崁城』民國60年代前台南測候所周邊幾乎無高樓,站在這胡椒管(風力塔)上可遠眺30公里外的壽山、大岡山。而現在在府城民生綠園附近看到這白的純淨的風力塔,感覺就好像一座燈塔佇立在古都。

由圓塔區進入測候所,圓形的「18邊形」模型清晰呈現,搭建的外部鋼條呈18條放射狀排列,台南測候所又被稱為18角樓。

台南測候所平面圖,除東西向走道外區分為六室。

這間是地震室,房間拱門部份地方是以現代工法製作,但仍保留了古時建築師的智慧,原來早時測候所的建築師為了避免精密的氣象器材、家具被撞壞,減少出入的人員碰撞受傷,而把牆緣都作成了內凹的形狀,設想還真周到呢。

旋轉鐵爬梯目前禁止通行,內層鐵爬梯則為鉚焊鑄鐵,亦為早期工匠藝術精品。

塔頂是老式風速、風向儀及氣壓計,這幾具骨董紀錄儀器,不僅保養良好,現在還能繼續運轉喔。

圓形建物平面上方則置有直徑寬約3,高約6.5公尺煙囪塔樓狀的中央圓塔風力計。

1898年創建時屋面是臺灣傳統建築常用紅色板瓦,目前修復後所鋪設的文化瓦以平瓦(日文稱「棧瓦」)為屋面主體,簷口瓦(日文稱「軒瓦」)用於簷口封邊,脊瓦用於不面交會之封邊,富裝飾性的鬼瓦和巴瓦則作為各屋脊的外部收頭。

「胡椒管」的塔身有四個弧拱窗,底下的辦公空間呈現放射狀的18邊型排列。

分割成18等份的圓形建築,每一個夾角為20度,每一扇窗戶都設有油壓設備,不需花太多力氣就可把窗戶拉上。

台南測候所斜對面潔白、高塔狀、形式對稱優雅的教堂是太平境馬雅各紀念教會,為臺灣最早的基督教長老會之一。教會所在地為「溝仔底」,一般台南人又稱「溝仔底教會」。

陽光照耀的一面「環形外壁」包括「附壁柱」、窗台收邊以及底層基座均採用來自澎湖的玄武岩;貼牆磚則為「十三溝面磚」,不僅燒製細膩,還能避免陽光反射,減少戰時被偵測的機會。

光線照射不到的背面,古蹟顯得樸實有內涵。

午後的陽光,將對街旁建築的金黃色彩映照在台南測候所斑駁的階梯上,為古樸卻又充滿科學意境的台南測候所,增添一抹人文氣息。學學irises放慢腳步慢慢遊,你將發現原來府城台南處處是驚喜。

( 在地生活雲嘉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rises&aid=73982208

 回應文章

航迷老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9/14 11:00

日式的紅磚老建築,妳的鏡頭離它們好近,

建築很有特色,紅磚、白塔,有著歷史的痕跡,

現在觀賞除了有歷史的厚重感以外,更添不同時間的空間感,

光影的變化給這棟建築有了古樸的感覺,也讓妳捕捉到了精彩的瞬間。

See iris(irises) 於 2016-09-17 17:25 回覆:

光影的強弱

歷史的遠近

你我眼中的歷史長廊在相機的觀景窗中呈現

不變的是心境

靜謐中淵源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