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4/09 13:15:29瀏覽4676|回應6|推薦61 | |
橋仔頭糖廠走一回
遠處傳來一陣汽笛聲。
DIEMA 104號火車頭拖曳著一長串的觀光列車出現了。 這裡是高雄糖廠舊稱「橋仔頭糖廠」,成立於1902年,曾為南臺灣地區的製糖重鎮,隨著時空轉移,
當年在盛產甘蔗的季節,五分車會從各地蔗園送來甘蔗,一到糖廠先送到卸蔗機,經過壓榨、鍋爐加熱、加料、濾泥、再燒製等繁復工法便成為能食用的「成糖」,在物質缺乏的年代不止爭取外匯,也滿足每一個臺灣人的胃。
1965年改建的中山堂(糖博館展售中心)舊址為橋仔頭神社,1931年日人為皇民化運動暖身,在此地興建橋仔頭神社,供奉天照大神,大門前少見的六瓣石燈籠,是神社遺跡。
光復後全臺所有神社主體建築幾乎拆除殆盡,橋頭人在原址改建土地公廟祈求正神壓住日本神社,讓殖民惡夢不再來,社名碑幸運的被保留下來。
倖存的神社遺跡還有日式狛犬。 傳說狛犬為狗與獅子混合之圖騰,原為印度佛教典籍中的動物。唐僧將佛教傳入中國,再傳向高麗(韓國),日本卻從高麗(韓國)引進佛教,也帶入狛犬,故又稱「高麗犬」。一尊張嘴為攻擊的準備,稱做「阿,a」是公的,代表開始;另一尊閉口的狛犬,稱做「吽,n」是母的,代表終了。「阿」「吽」都是梵音,兩字合起來代表「宇宙萬物的始終一切」,或「生命一呼一吸」。 由於石燈籠、社名碑、狛犬仍保存完整,加上位置明顯,已成為許多遊客來此探訪神社遺跡的重要景點。
中山堂前護欄很特別,糖廠利用廢棄五分車鋼軌串連當成圍籬,串起遊客懷念糖廠製糖的悠悠歲月。
廠區旁就是高雄捷運紅線R
白屋藝術村原址是橋仔頭糖廠日式招待所,白色的建築在月光下的像座砂糖屋,現在委外經營餐飲。 1927年座落在招待所左側由紅磚堆高的兩座紅磚水塔,半圓、拱門、三角、長方形的幾何獨特造型,磚紅的色澤呈現典雅高貴的古樸質感,單純現實的建築物融入高雅的藝術氣質。
白屋圍牆上可愛的裝飾。
順著漩渦狀咕咾石砌矮牆而上,是一棵枝葉茂密高大的雨豆樹,旁邊的平房建築,據悉原為日軍靶場訓練地,1958年改建為糖廠員工單身宿舍。 糖廠現將此處改造為雨豆樹廣場,曾舉辦過多次展覽,優美的場地與氣氛深受好評。
走過廿一世紀的糖廠也曾經經歷過二次世界大戰敵方轟炸,雨豆樹廣場週圍利用起伏地形建置的防空洞,是專為單身宿舍員工而建。 甘蔗除了製糖的民生用途之外,還可以用於製造酒精,日本人將酒精拿來作為軍事車輛與飛機的燃料,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糖廠乃成為美國盟軍轟炸的目標之一,廠區內隨處可見的防空洞,乃有其歷史淵源。
店前矗立的七彩彩虹樹,是文創商店的招牌。
這小小一方磚房是間禁閉室,早期砂糖外銷為臺灣的經濟命脈,保護甘蔗的措施非常嚴厲,偷吃或偷拿甘蔗被抓到都會被關進禁閉室,除了繳交罰款外,有時還須寫悔過書。
橋頭糖廠有三處信仰中心,除了民族色彩鮮明的土地公與橋仔頭神社外,另一處便是這尊黑銅聖觀音像。日治時期糖廠製糖初期,為防止廠內安定人心的觀音像被盜,忍痛將全像漆成黑色以免貴重金屬製的神像被覬覦。流傳至今,這一身漆黑反成為聖觀音的特色。 1902年鈴木藤三郎社長立此聖像,係仿日本奈良藥師寺東院堂聖觀音佛像的作品,為世上僅存的四尊(一尊祀立高雄橋仔頭糖廠;一尊祀立於鈴木藤三郎社長的故鄉鎌倉別墅;另一尊祀立鈴木藤三郎社長森町的龍山住宅;另一尊祀立日本東京製糖廠本部)。
黑銅觀音聖像旁掛滿許願信箋,心誠則靈。
這件裝置藝術焊鐵作品「妙相立千秋」,源於黑銅聖觀音像,作者為梁任宏先生。 基於人們心中的菩薩能聽聞世間苦音聲,且自在來去、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是變身菩薩,利用糖廠廢棄之器械鐵件,以當代藝術抽象自由的精神,創造出隨像觀音,來呼應變身菩薩的無所不能,再則象徵橋頭糖廠永垂不朽、造福千秋的永生機制。
豬仔文物館於
糖品館後方生態池是一個寧靜的角落,是取景外拍的好所在。
吊掛在路旁的紅色中空的圓柱體,你看過嗎?這是糖廠火警鐘,用鐵棒敲打可發出輕脆的警示響聲,由於糖廠與林場都以木造建築為主,只要火災發生火警鐘響起,工作人員就該馬上放下手邊工作協助救火。
日治時期製糖工廠等同軍事基地級防護,不止外圍有重兵駐守,內部處處都有防空洞,還開設有戰時指揮中心,深入坑道發現別有洞天。
適宜栽種在臺灣南部的波羅蜜,廠區內隨處可見。
廠區大樹林立,綠樹成蔭,尤以榕樹為多,到此一遊,暑氣全消。
糖廠北側橋糖文創園區目前由十鼓擊樂團認養,將台糖廢棄倉庫改造成一個個展演的園區。除有十鼓祈福區、製鼓介紹館外,也可觀賞十鼓擊樂團精彩的演出,甚至體驗親自擊鼓的快感,適合全家大小來走走。
糖廠東北角有座地下糖蜜槽,是存放黏狀液體糖蜜的特殊倉庫,以前製糖時期,糖蜜槽附近總迷漫著濃郁的糖蜜香味。 糖蜜是很值錢的製糖副產品之一,醱酵後還可以製作酒精、酵母,而酵母富含蛋白質與維生素B群,亦可再生產製造健素或飼料等。五顏六色、美觀可口的健素糖,就是裹上一層彩色糖衣的健素,是許多人孩提記憶的一環。
穿梭在文創園區好像在探險、尋寶一般,處處是驚喜。
遠眺筆直的舊鐵道,遙想當年五分車停靠在一座座倉庫旁,忙碌的上下貨物的景象,可惜此景早已成追憶。
有著編號的台車任人塗鴉,落難的英雄,早已失去了它的伙伴。
這座35號防空洞,最高紀錄曾躲避78人,洞內另有通道直通屋內。
文創園區裡的藝術創作品等著您歇下腳步進入欣賞。
十鼓祈福館兩側有十面大鼓,分別代表「平安、官祿、延壽、驅魔、祈福、添財、添丁、姻緣、考運、除病」,只要誠心擊響大鼓三聲並許下願望,十座祈福大鼓將讓您諸事平安一整年。
這座車頭圓形迴轉盤已不再忙碌運轉,吆喝聲消失在鏽蝕轉盤中。
由走道穿過運輸展示區的時光隧道,就可以抵達糖工廠。製糖工廠舊建築整修為製糖設備實體展示館,提供參觀者了解甘蔗經過壓榨、結晶、分蜜到製成成品糖的過程。
廠區內標語仍在,諾大的廠房裡,少了隆隆機械聲,人去樓空,感覺很不實在。
鐵園迷城裝置藝術雕塑是「鐵件創意園區」,景觀休憩區收集各廠不同甘蔗運輸的機具 (如五分車頭、車廂、軌道等)、廢棄鐵件創作,採開放的展示方式,讓您可以近距離的看看這些曾為臺灣經濟努力過的老傢伙。
361號機蒸氣機車頭,這可是全台第一輛從日本進口的機車頭喔。 1905年山本悌二郎與日比孝一、草鹿砥祐吉、鈴木源吉三技師前往爪哇考察製糖工業,返國後隨即建議在甘蔗園與工廠中間鋪設較窄小軌距的鐵路便道,便利水牛牽引運輸甘蔗至工廠製糖,稱之『牛牽輕便軌道』,直到1907年才改用燒炭的黑色蒸氣火車頭取代,後來再改為柴油的機車頭。因為載運甘蔗的糖廠小火車,其軌距只有
五分車修理室是車頭們的維修站,完成保養後再次出發,執行一趟趟運糖任務。
加油機裡亦裝置了滅火器,有備無患。
佈滿灰塵的老式電話機,曾交換著無數重要的訊息。
窗外的車輛展示區綠草如茵,鑲在窗外的大自然才是永不褪色的時光機。
從車頭駕駛台往外瞧,想當年坐上這個位置可是挺神氣呢!
室外展示區裡編號353的蒸汽機車頭在角落無聲的停歇著。
百年老樟樹、茄苳樹…園區四處佇立,這樣的綠色情境,不想融入也難。
印度橡樹與榕樹纏繞下的方形防空洞很特別,據說約1941年興建,大樹就是它的天然遮蔽物,敵機俯視時很難發現。
橋仔頭火車站,曾為少見的五分車鐵路和縱貫線鐵路共用的車站。已然在軌道上消逝的五分車,只能靜立在諾大的廠區裡,成為遊客的玩偶。縱使隨著時間逝去,橋頭糖廠風華已不再,但她獨有的風情,仍值得你我放慢腳步來品味。
延伸分享: 懷舊行腳-溪湖糖廠觀光小火車 風華再現-黑頭仔SL346 繁華落盡蔓草間-糖鐵溪湖車站
|
|
( 在地生活|高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