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3/24 22:28:29瀏覽1974|回應3|推薦19 | |
早期屏東縣竹田鄉一帶的物產,都是經由河川的水路進出,直到日治大正8年(西元1919年)修築潮州線鐵路,並在此設置驛站(頓物驛)後,居民才逐漸捨水路而就鐵路。而鄰近萬巒、內埔的旅客及貨物,亦轉而以竹田驛站為轉運中心,此後鐵路遂成當地交通所倚。 竹田驛站因時代變遷人口外移,鐵路營運日漸下降,民國80年間降為簡易站後,漸為人們所遺忘。直到一群演員在此拍攝「四月望雨」電視劇,與竹田驛站培養出濃厚的情感,當臺灣鐵路局釋出拆除老舊站房訊息,才喚起鄉民保存文化資產意識,演員與全鄉民眾,不斷與鐵路局交涉抗爭,終獲行政院文建會核定為「鐵道文化驛園區」,竹田驛站方得以保存下來。 竹田鄉古地名為「頓物」,客家話是指「屯積貨物的地方」。境內東港溪、隘寮溪支流密佈,素為六堆客家米穀集散之地,號稱客家「米倉」,區內碾米廠遍佈,為當時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如今卻也變成懷古的文化資產。
西元1940年建造的竹田車站,是臺鐵屏東線上深具歷史價值的車站。這條鐵路線上的歸來、麟洛、西勢、三塊厝等站原本皆為日式木造車站,但目前仍保留未被拆除者只剩竹田一站,並被闢為觀光景點公園「竹田驛園」,另於舊有站台後方闢建新式水泥站台供旅客使用。
竹田驛站經不起歲月催殘,石灰牆面已現斑駁,牆壁裏為編竹夾無筋泥牆,其特殊之建築風格足為當時代表之作。臺灣環島鐵路網線上,這種古老的火車站已漸難尋覓。
牆面木格門扇反映出園外一片綠意。
竹田鄉為六堆客家鄉的「中堆」,許多活動都以客家人文風情為主軸。而所謂六堆是指聚居臺灣高屏兩縣的客家人,為保鄉衛家,抵禦外侮而組成的「六隊」鄉團義兵,為了有別於軍「隊」,遂諧音改稱「六堆」,「堆」亦有聚落的意義。
舊時的售票口,古意盎然,後方鐵路員工辦公處所,已改為藝品店。搭車乘客得到月台上尋找唯一的站務人員購票,尖峰時間以外,是找不到站務員的,只能上車再找列車長補票囉!
鐵路站房裡充滿濃濃復古懷舊風情,許多遊客在驛站蓋下戳記章,為到此一遊,留下見證。
當地鄉親除上、下班時間進出站區外,其它時間則以遊人佔多數,竹田驛園的設立,為當地帶來觀光人潮,也為這僻靜的村落,帶來熱鬧的氣息。
參觀的遊客在各角落穿梭,探訪這充滿古早味的景點。
候車大廳裡,擺設沉穩的日式長條木椅,是許多人送往迎來的回憶。
牆壁上充滿濃濃復古味的手工繕寫列車時刻表,標註著87年度僅供參考,雖早已過時不復使用,卻不知喚醒多少人的童年回憶。
小小的車站,卻五臟俱全,行李包裹房也不缺。
日式木造車站原地保存,新站台另建於北側,新舊站同時並存,不失為保存文化資產的妙方。
竹田驛園裡小朋友在鐵道旁玩耍嬉戲。
噹…噹…噹…「火車來囉!火車來囉!」在一陣熱鬧喧嘩聲中,這列莒光號呼嘯飛馳而過,竹田小站只停靠區間車,其餘車種是過站不停的。
小帥哥似乎在向身旁的玩伴炫耀,方才列車經過時他有多神勇,竹田站雖小,卻也常有火車經過,安全還是得注意一下喔。
月台上的人們,分不清倒底是旅客還是遊客。
竹田車站運量低,僅設有一個月台及一條軌道,南來北往的火車皆在此停靠,乘車方便,對於喜歡拍照的遊人更是省力。
月台上開始出現搭車的客人,下一列火車即將進站。
在一列南下的區間快車旁,高架化的鐵道已漸完工,不久後現有的鐵路是否又將走入歷史?時代的變遷真是快速。
竹田驛園的另一特色,就是由從前員工宿舍舊址,改裝而成的火車風情木造咖啡屋「驛之園」,與鐵路站房、倉庫形成竹田驛園三大歷史寫照。
富有臺灣老車站文化及濃郁客家風情的竹田小站,已被單車客視為必遊景點,慢遊逍遙是個不錯的主意。
牆體左下角半圓型的缺口,猜猜是什麼用途?原來是木造的日式房舍防潮通風用的,也是貓狗的進出口,真是特別。
地方特色標誌-「注意掉椰」,園區椰子樹林立,提醒遊客注意一下這邊的椰子樹,不要讓椰子打到頭,被打到的應該很震撼吧!但是…該怎麼防呢?也許下回該準備頂安全帽吧!
驛站裡潔白耀眼的煙火樹,花正綻放,小花由中心放射而出,狀似爆發的團團煙火,極為美豔壯觀。
古蹟的維護不易,經費是第一考量,有錢好辦事,沒錢萬事不能。這得來不易的驛站該得好好靠大家來維護才是!待垃圾成堆、牆壁斑駁、蛛網遍佈、雜草叢生,那古蹟就真成了滑稽了。
竹田驛站雖已走入了歷史,但願它永遠如煙火花般絢爛奪目。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