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2/14 00:58:24瀏覽623|回應0|推薦2 | |
讀完《房間》這本書,好長一段時間心很疼,不知該說什麼。我是個待在自己房裡,就很平靜自在的人,因為擁有一個充滿安全感、可以讓自己休息的空間,沮喪之後,總能慢慢振奮起來。但在《房間》這本書中,房間是老尼克囚禁年輕女子的牢籠,女子被迫離開父母,從原本的生活中消失,失去人身自由,也失去原本能享有的一切。這樣的處境怎能不令人想到死亡?但她有了傑克,絕望中生出的一道亮光。為了保護這個小生命,身為母親的她不得不委曲求全,假意馴服擄人犯暴躁的脾氣與需求,好盡可能爭取更多的資源,將充滿痛苦的房間,佈置成傑克成長的搖籃。以遊戲和想像力的引導,讓孩子仍能感受到依偎母親身邊的歡樂與安適。 這多麼的難,明明沒有做錯任何事,卻過著監獄般的生活,痛苦卻要努力微笑。但令人感到更不安的,是他們終於獲救後,女子面對媒體時,希望大眾不要把他們的遭遇特別化,因為世界上其實許多人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被關起來,只是大家未必想到去關注他們。 她說的一點也沒錯。傑克母子的遭遇的確讓人無法釋懷,但像老尼克這樣透過暴力、監禁、生活物資的控管,迫使女子的身體與言行屈服於他的意志,其實是父權社會下許多女性共同的苦楚。且不只是男對女,所有握有權力的人,面對任何不合己意的弱勢者,都可能為了讓他們閉嘴,把他們關在一個與外界隔絕,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牢籠。 如果能打開門,離開阻絕各種希望的房間,或許對房間裡的人,代表一個重新開始的希望。但對傑克和母親來說,離開是一場太過漫長的旅程。脫離老尼克的掌控後,要面對的事情太多了!包括外界窺探的眼光、過往的創傷、重新融入外面世界等問題。母親曾告訴傑克:出來後我們就會自由,但他並沒有自由的感覺。 因為離開房間之後,新訊息與新體驗從四面八方襲來,原本圍繞房間建立的規矩與生活模式,一一被打破,而他和母親的一體感也受到挑戰。或許對母親來說,離開代表逃離受辱,但對傑克來說,房間畢竟是他初次建立認同的地方,一個他和母親曾一起遊戲與歡笑的溫馨處所,即使母親不願稱那個烙印她慘痛遭遇的空間為家,但傑克仍眷戀待在房間的日子,對外面世界的種種規矩感到疑惑與陌生。 即使是母親要立刻拋開創痛,展開她渴望許久的自由生活,也沒那麼簡單,畢竟她不再是那個成績優秀、前途一片光明的少女,人生最燦爛的七年歲月已無奈地被偷走,七年之間有什麼不會改變呢?無論世界對她還是她對世界,都已是陌生人。原本引以為傲的事物,可能不再能倚靠,反而背負一個引人側目的經歷,即使她不想被當作病人,但要走向新生的每一步,都萬分艱難。 看過大世界後,再度回望生活過的那個房間,傑克覺得房間不再是他以為的那樣,而體悟「也許只要把門打開,就不再是房間了」。走出房間之後,母親和傑克的確沒有立刻擁有自在的生活,但畢竟有什麼改變了。或許穩定生活還在遙遠的彼方,但誰能保證未來不會有好事發生呢?新的旅程儘管漫長,但它終究是開始了,讓我們為他們祝福吧。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