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1/31 20:49:06瀏覽365|回應0|推薦2 | |
一、讓懂妳的人愛妳-《殺人恩典》 凱莎給波武的留言:每個女人都有超能力,我的超能力是打趴一整個軍隊,兩個月不用睡覺,一個月不用進食,周圍的生物都怕我,你卻覺得這樣的我很迷人。坦白說,你真是個怪咖,但也只有這樣獨特的你,懂得欣賞最man的我。 殺人不是上天賜予我的恩典,你才是。http://www.youtube.com/watch?v=8lqI0QDNP9s 作者:克莉絲汀‧卡修(Kristin Cashore) 譯者:周沛郁 出版社:蓋亞文化 出版日期:2010年05月05日 心得:恩典?試煉?:讀《殺人恩典》如果能夠自由選擇一種特殊的天賦,大家會想要什麼呢﹖是擁有特異的嗅覺,像葛奴乙一般製造出足以魅惑世人的香水,還是如同超異能英雄中的Peter,可以自動複製並擁有別人異能?如果是我的話,我大概想像姚夜書,日夜被寫作暴君折磨,說個故事就搞得陰差們都回不了地府。不過擁有這樣附魔的文筆,究竟是恩典還是天外飛來的災禍﹖姚大說故事足以驚天地泣鬼神,但他和他在意的人,也與憂鬱、瘋狂為臨,所謂「恩典」似乎總是禍福相生,讓人難以微笑收下。 同樣的道理,擁有殺人恩典的凱莎,雖然可以輕鬆擺平一列軍隊,幾乎不會疲倦、可以憑意志決定睡眠時間長短,比她身邊任何男性都有力量,但她也受恩典禁錮。周圍的人都怕她,不敢直視她的眼睛、她的存在,連她本人也因害怕無法掌握恩典的破壞力,勉強 自己接受舅父的束縛,執行她不認同的懲罰、殺戮。直到認識波武,點醒她其實擁有足夠的勇氣和智慧控制自己的力量,而非成為別人的殺人機器,幫助她更了解自 己的恩典。這本小說好看的地方,不只在於各個角色如何展現他們奇異恩典,而是描寫恩典帶來的層層考驗,與恩典之人如何透過一次次試煉,更了解自己的恩典,也更接納自己。 作者塑造了一個有力量的女主, 同時也配了一個迷人的男角給她。終於,我們可以不用再看女主著迷於帥氣但有虐待狂的沙豬。波武懂得欣賞凱莎的力量,不因為兩人對打時,老是瘀青多的那一個 ﹔或者野外找食物時,凱莎能夠一手包辦,男人根本沒有插手空間,就莫名奇妙地惱羞成怒。他有智慧讓能者多發揮,不需要藉由卑下他人來證明自己,面對強者只 是讓他更謙卑。這個男主真迷人,不只因為他的帥氣與恩典,更因為他瀚海般開闊的心胸。他們譜寫的愛情也不同一般膩人的愛情小說,而是明朗澄澈如詩。 通常新書出版宣傳時,總會在介紹文中摘錄許多讀者的好評推薦,但實際閱讀時,卻未必都很好看。這本書我覺得倒是名副其實,從頭到尾我都是笑著讀完的。在捷運上讀時,還要一直提醒自己不要笑得太誇張,免得被別人當作花癡級的人物。可以理解為何這本書被出版社列為年度主推書之一,因為真的意外地好看,非常具有成為暢銷書的潛力。 唯一的小遺憾是這本書只有一集(?),但小說架構的奇幻世界其實頗為壯闊,一本書似乎難以把故事說完。或許也因為篇幅限制,小說的敘述雖然流暢緊湊,但結束得有點匆促。從波武的祖父被謎樣人物囚禁,一路鋪梗,到小說後半終於知道誰是大魔王,讀者心情既緊繃又期待,恩典之人與恩典之人究竟會如何對決呢?雖然作者安排雙方狹路相逢的場景還算出人意外,但大魔王竟然馬上就被秒殺!有沒有搞錯呀﹖凱莎小姐武力驚人我們絕對不懷疑,但大魔王的恩典也不弱啊,感覺應該還有許多故事可以發展,這麼快讓他蒙主寵召實在有點可惜。 感覺這本書像是一本精彩的首部曲,初步勾勒了作者心目中那個奇幻世界,成功勾引出讀者閱讀的興趣。作者初試啼聲之作已展現她的才華,希望這只是個開始而非結束。我還想看到凱莎和波武手牽手一起去冒險,藍頭髮的雷芬王子下次會「不小心」換了怎樣的造型,造成腹痛的頭痛藥是否改良成功‧‧‧‧‧。如果凱莎和波武是一對的話,哪個倒楣鬼願意無條件替雷芬試藥?(難道是阿班?)這種種謎團,希望有一天能在作者的續作中獲得解答。 二、病例101號:愛我還是愛她?-《天鵝賊》 妻子凱特給畫家奧利佛的最後通牒: 又一次你沉迷作畫,忘了回房。情人眼裡容不下一粒沙,就算你癡戀的是已經作古的畫中美人,我仍不免心傷。你像古典版的資深宅男,愛打怪甚過抱女友,愛藝術甚過愛老婆。你沒有出軌,但藝術女神卻是我們生活中無所不在的小三。請誠實地告訴我,你究竟愛我,還是愛她? 心情點播:陶喆「愛我還是愛他」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2RNAeYHgm4 作者:伊麗莎白.柯斯托娃 譯者:蕭寶森 出版社:大塊文化出版日期:2010年09月01日 心得:藝術狂熱與常軌生活﹕讀《天鵝賊》 藝術家的瘋狂與執迷,本身就是一種美學,因為那種入魔的狀態,往往在他們極度陷入創作狂熱時產生。或許對有些藝術家來說,沒有如此強烈的創作欲與專注力,也就不可能留下代表自身的作品。也因此我們欣賞梵谷充滿生命力的畫作,也著迷他悲劇性的人生,即使這樣的人可能在現實中未必好相處,仍為眾人所諒解。 然 而,如果藝術家是我們的愛人或朋友,或許事情就有些不同。和充滿創作能量的人相處,固然從他的言談舉止之間,能獲得許多樂趣與啟發,但如果像書中馬洛醫生 的病人—畫家奧利佛,常常在不知不覺中沉於自我創作的思索中,自顧自的走神,遺忘身邊的人,連妻子都要不時擔心,他是否記得繪畫之外,他還是一個丈夫與父 親,那麼對他身邊的人來說,他的才華恐怕不只是上天給予人間的禮物,可能也是不知如何面對的負擔。 《天鵝賊》由精神科醫生馬洛探索畫家的生命史,追溯病因,也意外發現隱蔽的禁忌戀情與畫作之謎。馬洛的旅程以奧利佛為起點,透過畫家生命中兩個同樣與藝術有緣的女子,和令他瘋狂的繆思女神,以此勾勒出畫 家生活與心靈的面貌。然而直到小說結束,讓奧利佛掛心的女子、畫作的真正作者,雖然已有解答,但畫家奧利佛這個人卻仍充滿神秘。這和作者以旁人的言語拼貼 奧利佛的形象,而顯少令其自白有關。也因為奧利佛這個角色的形象,由他人的言語構成,所表達出來的,與其說是奧利佛本人,不如說是他對身邊人造成的影響。 事實上,奧利佛為藝術獻身,甚至連神智一併燃燒的姿態,和書中其他角色形成對照,點出藝術與常軌生活如何相融的難題。馬洛醫生、妻子凱特與情人瑪麗同樣是喜愛繪畫的人,但相對於奧利佛讓藝術之神狂暴地佔據,他們的人生選擇,更傾向世俗認可的職業、家庭角色。 這 本無可厚非,畢竟藝術家也需要經濟來源、享受家庭之樂,即使奧利佛也曾努力要顧好家庭生活。只是藝術創作需要相當大的空間與時間,專注於創作表現的精進與 完成,生活中許多瑣碎之事,固然是愛的責任,無可逃避,但因責任而壓縮創作的時間,對創作者是一種苦刑。有些人為了家庭、丈夫與子女,會選擇終結創作生命,將為家庭獻身當作另一種形式的創作,像妻子凱特、十九世紀的女畫家碧翠絲都是如此。但當家庭中夫妻皆為藝術家,究竟誰要犧牲?是否能互相體諒配合?就成為相當嚴酷的問題。而令人感嘆的是,即使才華同樣璀璨,往往選擇家庭而非藝術的,都是女子;如果創作心智堅強的,又不免瘋狂而身世堪憐。碧翠絲繪畫生命的夭折,受惡人所害是一原因,長久以來女性藝術家地位低微,發展空間受限,不能如男畫家自在,或許也是潛在的因素吧。 三、寫在廢墟的愛恨回憶錄-《失落的秘密手稿》 廢墟中,年老的羅珊娜自言自語:下一刻我就要灰飛煙滅,這一生我留下些什麼呢?自由、孩子與愛情,皆被殘酷的命運剝奪,只有夢魘與病痛緊緊跟隨。不,不對,敲敲我的腦袋,所有令我痛哭讓我燃燒的,盡在其中。對啊,我記得..那是什麼時候呢?有一個男人和我同樣失去所有與孤獨,那一個晚上啊....(以下是鎖碼頻道,十八歲以下禁止觀看,十八歲以上自行想像) 背景音樂:此時無聲勝有聲,讓我們靜靜傾聽羅珊娜被隱蔽的故事吧! 作者:塞巴斯提安.貝瑞(Sebastian Barry) 譯者:謝靜雯 出版社:天下文化出版出版日期:2010年11月26日 心得:終非虛無:讀《失落的秘密手稿》 挖掘被掩蓋的私人生命史,重現其光華,這樣的小說不算少,近期看過的《天鵝賊》就是十分豐厚的作品。同樣以醫生作為病人 心靈的探尋者,《天鵝賊》的馬洛醫生深深涉入畫家奧利佛的故事,藉由畫家生命中的女人,勾勒獻身藝術者心靈的形貌,他自己也透過這樣的旅程獲得蛻變,但病
小說藉由細節的點滴鋪承,輕描淡寫出宗教、政治紛擾,造成羅珊娜的人生往往無能自主,在爭端中被犧牲、被排除。作者點出人為邪惡存在的事實,以及不同信仰者如何透過取消別人生命所愛,將之監禁、判定其瘋狂,來維護自身的利益與秩序。但他沒有強力批判任何一方,因為誰都無法代表絕對的正義,每個經歷戰爭的人們及其後代,無論自覺與否,都是歷史的共犯。 我們不得不追尋真相為何,為無能發聲者平反,但小說暗示讀者︰ 歷史不怎麼靠得住。所以這些句法工具所提供的真相與事實,大多難以信賴。但我明白我們藉由這種難以信賴與不可靠,過著自己的生活,甚至維持自己的理智,有如我們將自己對國家的愛,建築在這些有如紙張搭成的誤解與虛偽的世界上。(p350) 無論加害者或被害者,為了各自的理由,都可能不自覺地迴避曾經發生的事,即使我們懷抱真誠,試圖重現真相,但在還原過去的同時,也參與過去的編改。真相或許失落,但永遠不可能尋到精確的版本。探尋羅珊娜被隱蔽的人生故事,雖是小說重要情節,但作者並非著重發現一個被壓抑、等待恢復的真實(雖然追尋最終還是獲得一個結果)。畢竟有時候獲得真相,也無法贖回被錯待的人生,傷害的具體事件即便情節散亂、錯置了,凝凍於記憶冰塊中的傷痛,卻成為生命無可排除的一部分。 但這不代表回溯過往的生命史沒有意義。傷痛或許不會消失,且為記憶解凍的同時,夢魘又再度栩栩如生。但從時間之流中反射出的,並非只有愁苦的面容,也包括曾經深愛的種種事物,這一切和傷痕一樣無可抹滅。即便生命中一場場謀殺,往往不斷抹殺我們所愛、所信仰的一切,最終只留下宛如廢墟的人生。但灰飛煙滅不等於虛無,誠摯活過、嚮往過,無論生命重於泰山或輕如鴻毛,畢竟都在隕落過程中,試探了屬於自身的可能。嘗試去面對、書寫,就已是彌足珍貴。 比起批判,這本小說更動人、更強悍的是,帶領我們靜靜凝視羅珊娜、葛林生命中每個被凍僵的時刻,看他們在無可救贖中努力活出莊嚴。無論是憤怒還是悲傷,隨著他們喃喃吐露的故事,讀者內心冰封的回憶好像也會跟著融化。因而理解︰原來人如此脆弱渺小也如此堅強,生命中一點微小的火光,也都成為活下去的力量 四、偶爾,也想一個人生活-《縫身》 給橡皮糖情人: 親愛的,儘管你總用最輕柔的語調,最體諒的眼神,最深遠的耐心,試圖了解、包容我的全部,甚至...企圖佔有我的名字、理想、朋友,以及任何渴望暫時出軌的小思緒,只為了擁有完整的我。但天天看著相同的風景,讓我快要不能呼吸。因此,天亮以後我決定暫時離開你,到遠方旅行。為了再次從電話裡,聽你熱切地呼喚我的名,為了再次擁有思念彼此的距離。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3DhPG3NFR0 作者:韓麗珠 出版社:聯合文學 出版日期:2010年10月24日心得:失落或完整﹕讀《縫身》 無論是支持獨身或者婚姻,《縫身》都是一本容易引起讀者共鳴的小說,雖然割裂自己的身體,與另一個人連體,是小說假設出來的情境,但為了縫身立法,社會制度、福利特別厚待連體人,這樣的現象描繪類同於現實,讓人不禁思索我們所面臨的現實情境。 基 於「沒有任何人是完整的」的假設,透過縫身與另一人結合似乎是必要的。然而,縫身必然造成傷口,以傷痕換取一個看似完整的新個體,是否就意味著完整呢﹖眾
對 渴望獨身的人來說,共用一個身體和名字,看似成就了完整,但也取消原來的自己,以及原來的自己所立身、所想像的世界。縫身對他們來說不是自己的決定,只是
當然,如同有人渴望獨身,也有人嚮往縫身,自信能克服縫身的不適,安好的生活,社會制度保障縫身,對他們來說正好,生命因為制度的完整而擁有投注點,縫身真真意味著美好的生活,不能縫身則代表著生命的欠缺。 無論喜歡怎樣,說起來其實是個人的事﹖但往往無論獨身或連體,總受外界許多聲音左右,每個人總是依自己的想法,創造美好的想像,希望將想像落實成現實,但往往為了證明其美好,忘記適合自己的未必適合別人,反而執意強化自己的觀點,排斥異己。 「即使許多人走在一條相同的街道上, 可是每個人都活在截然不同的世界」,如果說每個人都多少有些不同,難道不能包容不同選擇﹖遺憾的是,我們往往真的沒有太多選擇,只好在無可拒絕的情境中,保持樂觀與幽默感,努力尋找一個逃逸的時空。 |
|
( 創作|文學賞析 ) |